一個項目激活寧波三千汽配企業
2012-3-14 13:5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無論是商用車,還是乘用車,中國的汽車市場都是一塊甜美的蛋糕,吸引了不少汽車生產商前來投資建廠、安營扎寨。”這無疑給杭州灣地區上萬家從事汽車零部件生產的企業帶來了機遇,僅寧波地區就有3500多家這樣的企業。然而遺憾的是,卻少有一根紅線把這些“珍珠”串成“項鏈”——整車生產線。
今年年初破土動工的上海大眾項目,猶如一條鯰魚游進了杭州灣新區,激活了汽車內外飾、汽車底盤、汽車電子電器、汽車物流等汽配產業鏈。
A
現狀汽配產品缺乏核心技術
走進寧波亞美塑料有限公司工廠,幾十號工人正在忙著生產塑料玩具,而在幾年前,這家則主要生產的是汽車零部件。
今年,該公司再度將汽車零部件產品的比例壓縮,汽配產品占公司業績還不到兩成。在公司執行總經理何小平看來,汽配這個行業的競爭太激烈了,“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給套進去了”。
實際上,何小平所說的競爭,還不僅僅是因為企業數量龐大,更在于一些中小企業無法掌握汽配產品的核心技術, “一些涉及安全、節能、排放的核心技術都在零部件上,這些技術沒突破,產品就沒有競爭力。”因此,雖然寧波汽配企業數量大,但有競爭力的并不多,比如,一些老牌汽配企業因產品多為沒有專利標準件,被其他企業后來居上,最后不得不轉產或轉行。低技術含量產品還導致了同質化競爭愈演愈烈。
“現在不少企業的產品都與我們公司相同,如果報紙上登了我們客戶的名字,我們馬上就會面臨客戶被搶走的危險。”在鄞州,一個做汽配產業的企業始終不肯透露自己公司的名字。
B
軟肋“珍珠”難以串成“項鏈”
“零部件是汽車工業發展的基礎,零部件競爭力不強,又缺少整車生產能力,所以很難成為企業強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董揚在展望“十二五”規劃的汽車產業時曾這樣說。
一句話,點到了我國汽車產業的軟肋。上世紀80年代初,改革開放讓廣州、深圳等地的汽車工業迅速發展。尤其是廣州,快速崛起了廣州本田、豐田、東風等汽車龍頭企業。而此時的浙江呢?義烏在做小商品,溫州在做民營經濟,杭州主抓旅游,寧波則著眼外貿和港口,甚至整車項目送上門來還被拒之門外了。負責寶馬汽車公司招商的楊先生回憶當時在浙招商時的情景說:“當時寶馬計劃來浙投資,但由于當時對汽車產業的優惠政策少,寶馬公司只得轉戰沈陽。”
缺少整車帶動,直接導致了零部件產業發達而整車產業滯后,也制約了汽車制造業整體水平的快速發展。對此,寧波市汽車零部件產業協會副秘書長干文萍說:“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汽車產業在技術上進步了不少,但與美國、德國等汽車大國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現狀是,汽配產業很多,也有不少‘珍珠’,但缺少把珍珠串成項鏈的紅線——整車產業。”
C
寧波整車生產線的“鯰魚效應”
整車產業有多大的威力?不妨舉個例子:2003年初,天津投資10億美元打造了天津豐田整車項目。目前,天津開發區已擁有日本愛信、富士通天電子、東海理化、矢崎汽配等55家豐田配套商,每年年產值達數百億元,堪稱渤海邊的一座汽車城。
造汽車,造好車,一直是浙江人的夢想,杭州、金華等城市都在造整車,而寧波的定位則是,利用自己良好的產業基礎和區位優勢,重點做精做強整車和零部件制造業,延伸汽車產品的產業鏈,打造“東方底特律”。
今年1月,一期總投資117.59億元的上海大眾項目在杭州灣新區動土,當時杭州灣新區相關負責人如此預測:“上海大眾的落戶,必將帶動這些汽車零部件企業的發展。”
全球汽車零部件制造業巨頭萬都公司是第一批入駐園區的汽配企業之一,該公司總經理董昌陳向記者勾畫了公司的未來:“一期廠房3萬平方米已經投產,二期馬上就開工;計劃今年銷售15億元,2015年可以做到40億元左右。”
正如預測那樣,“大眾”就像一條鯰魚,游進了寧波杭州灣新區,也帶來了鯰魚效應:韓國萬都、法國弗吉亞、美國偉世通等一批高端汽車核心零部件企業加快開工投產,國際汽車產業園雛形初顯,并在南北分別規劃了慈東分園和寧海分園。預計到2015年,整個新區的汽車總產值將突破1000億元。
就在3月7日,上海大眾寧波基地供應商園區暨寧波國際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在上海舉行推介會,首批30個項目當場簽約,其中全球汽車行業百強企業投資項目7個,涉及汽車內外飾、汽車底盤、汽車電子電器、汽車物流等門類,總投資達48億元。
D
藥方本土汽配企業轉型忙
春節上班以來,寧波華德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副總裁曹大昌一直在車間里忙碌著。該企業距上海大眾項目車程不到10分鐘,上海大眾汽車使用的門把手中, 80%的產品來自華德。
“時空距離縮短了,成本也降低了,技術也可以同步開發。”曹大昌說,“‘大眾’落戶杭州灣新區,配套的物流成本下降了15%,更重要的是安全儲備量也低了,部分產品甚至可以做到‘零庫存’ 。”
即便如此,曹大昌依然十分緊張,“大眾”倒逼著他的企業轉型升級,今年華德技術創新主攻項目之一就是門把手電子模塊化,同時還將嘗試做有利于節能減排的啟動電機。
在龍頭企業補齊關鍵零部件“短板”的同時,中小汽配企業也沒有閑著:在宋杰的辦公桌上,一本TS16949品質手冊被翻得泛黃破舊。眼下,作為輕飛特拉索有限公司總經理,宋杰正忙著對現有的質量體系查漏補缺,向更高目標——TS16949進軍。
“這是國際標準化組織在2002年公布的汽車行業生產件與相關服務件的質量體系要求,幾乎所有的一流整車制造企業都要求其供應商通過這項認證。”宋杰告訴記者,去年5月,他曾努力想進入上海大眾的配套體系,但是吃了閉門羹,這讓他意識到產品升級的緊迫性。他的野心就在是要通過升級提檔,為大眾等知名整車制造企業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