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建設難度最大的高速公路:橋隧占80%
2012-3-13 19:4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站在奉節山頭往巫溪方向望去,起伏的群山,連綿不絕。一條正在建設的高速公路,在山巒里穿梭,隱約可見——那就是全長46公里的奉溪高速公路。
“橋隧占比高達80%!”交通部門的人介紹,這是重慶有史以來建設難度最大的高速公路。該公路于2009年12月開工,將力爭今年底建成通車。
究竟有多難?2月15日,記者來到奉溪高速公路,一探究竟。寂靜大橋上演“高空芭蕾”
高聳入云的橋墩,一頭扎進土里,另一頭,工人們在約10平方米的作業面上施工。每人身上都系著安全帶,在鋼架、索道間翻越、攀爬、行走,腳下是萬丈深淵。
這是記者在寂靜大橋施工現場,親眼目睹的“高空芭蕾”。
寂靜大橋位于奉節縣康樂鎮的深山峽谷中。要到這里,須從奉節出發,在一條狹窄的黃土路上顛簸一個多小時。雖然大橋長度不過500多米,但由于山形陡峭,橋墩很高。最高的2號橋墩離地114米,高度能排進重慶公路橋梁前三。
“橋墩越高,施工難度越大。”E2標項目經理黃運平告訴記者,這些橋墩每次只能施工4.5米,然后一節一節向上推,“人和材料都只能靠塔吊吊上去,越往上走難度越大。”
奉溪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后,從奉節到巫溪全程不過半小時。巫溪到主城,將實現4小時內通達。目前,重慶高速集團及一線建設者們正全力以赴。黃運平說,為此,工人們春節也沒有好好休息,大年初四就上工了。
洞隧道推進中驚現大溶洞
奉溪高速公路羊橋壩隧道位于巫溪境內。按照慣例,隧道均是左右兩線同時施工,然而羊橋壩隧道,右線施工熱鬧非凡,左線卻冷冷清清,毫無動靜。
記者走進左線隧道,前行約1公里后,一排高過頭的鋼筋網擋住了去路。前方竟然別有洞天——借助探照燈的光線,一個巨大的溶洞出現在眼前。
記者看到,溶洞大致呈現橢圓形,巖壁凹凸不平,洞內比較干燥,沒有聽到流水聲,但間或有石頭從高處掉落發出沉悶的撞擊聲。據勘測,這個溶洞長160多米,寬200多米,地上部分高約80米,地下深40米。
“剛發現這個溶洞時,空氣里布滿了水霧,根本看不清楚。春節前,隧道另一端打通后,空氣流動,水霧才漸漸散去。”E10標技術員孫運國告訴記者,當時,他曾拿著電筒、火把,靠軟梯下到洞底,剛走了十幾米,就遇到上面掉石頭,只得返回。
“這樣大的溶洞,實在罕見。”孫運國稱,最近幾天,地質勘察院將再次進場勘測,具體處置方案要等勘測后才能確定。
71米長的“螺絲”穩固山體
與羊橋壩隧道不同,孫家崖隧道遇到的“攔路虎”是大滑坡。
孫家崖隧道位于奉節境內,全長3255米。目前,左、右線分別還有1025米、480米未打通。“按計劃,隧道早就應該完工了,但我們卻遇到了全路段最大的滑坡。”E1標項目總工程師張志軍告訴記者。
滑坡究竟有多大?勘察數據顯示:滑坡體總面積達1.7平方公里,整個隧道的進口地段全部處于滑坡體內。
“如果沒有滑坡,每天可掘進3至4米,現在每天只能前進0.5米。”張志軍說,由于怕“驚”了滑坡體,施工時不能放炮,只能靠人工一點點掏。即使這樣,仍有可能引起山體滑動,造成隧道變形,已經成型的隧道甚至都可能功虧一簣。
為了攻克這一“攔路虎”,經專業設計院研究,目前施工方已經按新的處置方案,給滑坡體打入鋼筋混凝土抗滑樁,相當于給山體上“螺絲”固定。張志軍介紹,這個“螺絲”非比尋常,抗滑樁深71米,相當于二十幾層的高樓。在中國公路建設史上,如此深的抗滑樁還從未有過。
渝新歐鐵路開創了內陸出口貿易通道向西的新格局,但重慶打造內陸開放高地,仍需要多樣化的綜合物流通道支持。
如何用好用足長江黃金水道這一先天優勢資源,讓它在新的時代為重慶增添更多開放活力,則是其中的一大戰略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