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生產資料市場呈現平穩回落走勢
2012-3-10 17:36: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 曾慶寶
2011年生產資料市場在穩步較快發展中,呈現高位趨穩和增速回落的態勢,銷售總額與GDP的彈性系數為1.43,保持在合理的區間范圍內,市場表現出“走勢趨緩、結構改善、價格回落、效益提高”的基本特征。從市場基本走勢來看,呈現3個發展階段:前5個月,市場交易活躍,需求較為旺盛,價格逐月攀升;6~9月份,市場供需增勢趨緩,價格由升轉降,市場保持平穩運行的基本格局;但第四季度,市場出現增速回落速度加快,價格持續大幅回落的發展態勢。具體體現為以下幾個基本特征:
1.生產資料銷售總額和市場需求增速回落
一是銷售總額增速平穩下降。據中國物流信息中心統計核算,2011年全社會實現生產資料銷售總額45.6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同比增長13.2%,較上半年和前三個季度增速分別下降1.1和0.2個百分點,較2010年下降6.4個百分點。從全年走勢看,在保持穩步增長的同時,增速回落幅度呈逐步收窄之勢,具體來看,前5個月累計增速月平均回落0.6個百分點,6~9月份平均回落0.3個百分點,10~12月份平均回落0.1個百分點。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速達到15.8%,上半年為14.3%,前三個季度平穩回落到13.4%,全年繼續回落至13.2%(見圖1)。
從各月的生產資料銷售額看,自3月份開始銷售額同比增速也呈下降趨勢,而整體走勢較2010年更加平穩(見圖2)。
二是市場需求持續回落。據對30種主要生產資料按可比口徑統計計算(下同),2011年,市場總需求(包括國內市場需求+出口)同比增長9.2%,已經回落到兩位數以下的水平,比2010年增速下降了7.9個百分點。其中,國內市場消費需求增長9.0%,下降7.5個百分點;出口需求增長13.3%,增速更是大幅下降了18.8個百分點。
從分季度需求增長情況看,1~4季度各季同比分別增長12.1%、11.3%、11.0%和9.2%。出現這種情況,雖然有去年同期基數較高的原因,但主要則反映出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以來我國生產資料市場疲軟、需求低迷的發展形勢(見圖3)。
從品種結構看,焦炭、汽油、煤油、粗鋼及鋼材、氧化鋁、塑料原料等產品市場需求增速回落幅度相對較大。值得注意的是,粗鋼需求大幅下降的同時,鐵礦石的供給仍保持較大增幅,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推高鋼鐵行業的產能過剩;水泥在產能過剩的格局下,仍維持供給增速大于需求增速,不利于行業擠壓過剩產能。
2.生產資料供需結構得到改善
一是資源供應環境改善。2011年,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成效,資源供應環境得到改善。其一,我國資源保障水平有所提高,市場的穩定性增強,資源約束性矛盾不突出,經濟運行過程中沒有出現大面積的電荒、油荒等現象。其二,產能過剩的問題得到緩解。2010年下半年以來表現出的資源供應持續大幅增長的狀況逐步得到控制,市場供大于求的壓力明顯緩解,尤其到第四季度,總資源同比增速已回落到近10%的水平。從走勢上看,全年資源供給量表現出更為穩健的發展特征。其三,多種資源的對外依存度下降、國內資源保障能力增強。雖然原油、成品油以及天然橡膠對外依存度仍有所上升,但在30種主要生產資料中有18種生產資料的對外依存度較2010年出現了下降,其中,鐵礦石、銅、氧化鋁、鎳、銅材、塑料原料以及合成橡膠等品種的對外依存度下降明顯,較2010年分別下降2.5、2.5、7.8、6.2、1.3、2.9和4.3個百分點。
據初步統計,30種主要生產資料資源總供給比上年增長10.0%,增速較上半年下降0.6個百分點,較上年下降3.9個百分點。分品種看,鋼材、鋁、氧化鋁、硫酸、鋅、錫、塑料原料等品種供給增速較去年降低明顯,其中,鋼材、鋅、鋁、氧化鋁等產品增速分別下降2.4、15.9、8.7和7.6個百分點。這是國家繼續加大結構調整力度,限制“三高”產品及部分產能過剩行業過快增長取得的成效(見圖4)。
二是供需結構更趨合理。整體上看,2011年生產資料產需銜接得到改善并趨于合理,市場整體供需關系良好。到去年12月末,30種主要生產資料供需差率為2.7%,仍保持在3%以內的水平;從各月的情況看,除第一季度外,其余各月的供需差率均維持在2%~3%之間的合理水平(見圖5)。
3.價格回落,通脹壓力從源頭上得到緩解
2011年,我國生產資料市場價格呈現前升后降的走勢,特別是第四季度價格下行趨勢明顯。上半年,受到美元持續走弱,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攀升,輸入型通脹、成本推動以及市場預期看漲、需求攀升等因素綜合影響,我國生產資料價格整體呈現持續上漲的走勢。期間由于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價格的較大波動,價格總水平在2月份和4月份環比漲幅較大。隨著我國防通脹調控政策效應的逐漸釋放,6月份我國生產資料價格在經歷了從2010年8月份開始長達10個月的持續上漲之后,終于走出了高位回落的行情,當月環比價格下降0.4%。第三季度各月,生產資料價格小幅波動,處于平穩運行區間。而四季度,伴隨著我國宏觀經濟增速的回落和市場需求疲軟持續,價格連續3個月出現大幅下滑。
從全年來看,累計價格比2010年平均上升9.4%,與年初水平相比上升3.4%。由于生產資料價格在整個商品價格鏈中具有一定的先行性,這說明通脹壓力已經從源頭上得到緩解。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在抑制物價過快上漲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調控措施已見成效,全年新漲價因素只有3.4個百分點,翹尾因素影響價格總水平上漲達到6個百分點(見圖6)。
從國際市場看,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漲幅明顯高于國內,根據海關總署提供的統計資料核算,全年進口生產資料平均價格同比上升14.3%,累計比年初上升9.2%,形成新漲價因素9.2個百分點。其中,工業生產資料平均進口價格上升14.1%,農業生產資料平均進口價格上升28.6%。由此說明,國際市場的輸入性通貨膨脹也是形成我國本輪通脹壓力的重要原因。
從監測的大類品種看,2011年,黑色金屬平均價格同比上升10%;有色金屬同比上升7.8%;化工產品同比上升11.6%;煤炭價格同比上升9.7%;成品油價格同比上升17.7%。
4.生產資料流通企業效益提高,庫存水平先降后升
據對重點生產資料流通企業統計調查資料顯示,1~11月份,生產資料流通行業利潤實現較大幅度增長,銷售利潤率也有所增加。其中,利潤總額同比增幅達到44.7%,高于2010年全年增幅30個百分點,高于去年同期32個百分點;銷售利潤率高于去年全年0.24個百分點。但行業整體盈利能力仍比較低,1~11月份重點生產資料流通企業銷售利潤率僅為2.18%,此外,利潤增長率和銷售利潤率自下半年以來一直呈現逐月下降的基本走勢。
整體上,生產資料流通企業經營效益的發展變化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前6個月在價格上漲等利好因素的作用下整體向好發展,銷售利潤率波動上行,而自6月開始,效益出現逐月下滑。
與此變化較一致,30種主要生產資料的社會庫存水平在上半年呈現整體下降的走勢,而在下半年逐月回升。具體來說,6月末,30種主要生產資料平均庫存周轉期同比下降13.0%,其中有超過一半的生產資料庫存水平較年初及去年同期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尤其是焦炭、汽油、燃料油、鋁、硫酸等庫存降幅較大。而自7月開始,庫存水平逐漸上升,到12月末,30種主要生產資料庫存周轉期較去年同期上升8.2%,有2/3的品種社會庫存水平有不同程度上升。
整體上,2011年生產資料市場的發展是與國民經濟發展相一致、相協調的,預計2012年,生產資料市場將繼續維持穩步增長和增速回落的走勢,市場發展的穩定性進一步提高。其中,第一季度市場整體將延續回落態勢,但回落速度會明顯減緩。
從定性上判斷,如果GDP增速調整到8%,生產資料銷售總額、社會物流總額可比增長,至少應保持在10%左右。而考慮到2012年我國經濟發展仍處在可持續增長區間,預計GDP實際增速將保持在8.5%~9%。據此判斷,2012年全年生產資料銷售總額將達到53萬億元左右,可比增長12%左右,生產資料平均價格比上年將繼續保持一定幅度的上升,全年升幅約在5個百分點上下;全國物流總額同比增長在11 %左右,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保持平穩。全年市場發展將呈現供需穩定增長,價格穩中有升的基本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