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物流迎來發展黃金期
2012-3-10 17:19: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隋秀勇
“重點推廣應用果蔬貯運保鮮新技術,發展果蔬冷鏈儲運系統,建立果蔬物流信息平臺,大力發展果蔬物聯網,提高果蔬物流水平。”這是《食品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以下簡稱 《食品工業規劃》)中關于加快發展果蔬物流的表述。
無獨有偶。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肉類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 《肉類工業規劃》)也對肉類食品物流體系的打造,明確了發展目標、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如:“肉類冷鏈流通率提高到30%以上,冷藏運輸率提高到50%左右,流通環節產品腐損率降至8%以下,建立冷鏈物流配送體系。”等等。
近年來,頻發的食品安全事件,農產品“買貴”和“賣難”的尷尬,或多或少都與食品物流體系的不完善產生交集。上述的兩個規劃,凸顯了國家通過大力發展食品物流,加快推進食品工業升級發展的戰略意圖。這對食品物流行業來說,提出了巨大的挑戰,更意味著無限的商機。
提升物流 迫在眉睫
近日,山西省供銷社決定與太原市河西農產品有限公司合作在太原建設以農資、鮮活農產品和日用消費品為主導,集購、銷、配送為一體的大型綜合物流園——中國太原農產品國際物流園。目前,項目已完成了項目規劃、可行性論證等前期準備工作,即將進入實施階段。
進入實施階段的該農產品物流項目,一個主要的目標是,針對農產品供需銜接不暢的矛盾,增強鮮活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提高農產品流通的組織化程度,提升農產品物流效率,降低農產品在流通環節的成本。
近年來,與食品物流有關的項目已成為我國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食品物流的投資熱潮中,不乏大型食品生產和加工企業的身影。今年1月,雨潤農副產品冷鏈物流配送中心項目正式落戶泰州海陵區;2月中國糧油集團投建的中糧(新鄉)現代糧食產業化基地項目一期工程在新鄉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
地方政府和企業對食品物流的投資熱情,除了地方政府和企業對食品物流行業的高度重視外,食品物流發展的相對落后,與食品行業對物流需求量大且服務水平要求越來越高之間的矛盾愈發明顯。2011年11月,光明乳業的“斷奶”風波,便是這一矛盾的經典注解。
此外,從“毒奶粉”、“瘦肉精”到“紅心鴨蛋”,近年來頻發的食品安全事件讓社會各界意識到,物流環節對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作用。加之,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食品的要求也上了一個新臺階。不但要求產品新鮮,還要求生產無污染;不但要求種類多樣,還要求配送及時迅速。
然而,目前我國各類食品的年產量達10億噸,其中肉類、水果、水產類的產量均占世界第一位。但是每年食品工業產成品在運輸和儲存方面的損失超過千億元。有統計數字顯示,一些容易腐壞食品價格的70%,便是用來補貼在物流過程中弄壞貨物的支出。
巨額損失暴露出我國食品物流服務能力的不足。有專家指出,國內新鮮瓜果菜主要依靠汽運,大部分果蔬未經冷藏保鮮處理就進行長途運輸,導致運輸過程中的平均損耗率達20%以上。生鮮農產品運輸耗損率高,導致了流通成本相應提高。而在日本和美國等發達國家,生鮮食品在運輸過程中的損耗不到2%。
生鮮食品的高損耗率與流通和物流基礎設施,尤其是冷鏈物流設施的薄弱直接相關。大多數國家減低損耗的辦法是進行冷鏈運輸。以美國為例,平均每一萬人配備冷藏車數大約9輛,而在中國按目前市場的冷藏保有量來看,大約是每萬人2輛。在中國,所有在運輸過程中應該實施溫度控制的食品中,只有15%的產品做到了。這不僅與美國和歐洲85%的水平相距甚遠,單就肉類而言,與《肉類工業規劃》中“冷藏運輸率提高到50%左右”的要求,也有相當的差距。
規劃 “給力” 劍指物流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我國已經連續4年將“擴內需”作為經濟工作的重心。2011年12月,胡錦濤總書記在201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把擴大內需的重點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發展服務業、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來……”2012年2月,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意見征詢會上,也明確提出:“政府工作的中心是民生。”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近幾年在出現的“姜你軍”、“蒜你狠”、“豆你玩”等農產品價格的大幅波動,百姓大呼“吃不起”;從三鹿“三聚氰胺”事件,到雙匯“瘦肉精”事件,再到近期思念、三全的“細菌門”等食品安全“羅生門”,消費者感嘆“不知該吃什么”。這讓食品行業的物流服務能力與水平飽受詬病。
今年出臺的食品工業和肉類工業的“十二五”發展規劃,不約而同地提出了強化食品行業物流和供應鏈的管控。有業界人士告訴記者,《食品工業規劃》和《肉類工業規劃》,都將著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作為終極目標。要高質量的完成規劃提出的任務,食品行業的現代物流體系建設是“潤滑劑”,更是“助推器”。
這種發展思路從兩個規劃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主要任務以及對重點產業發展方向與布局的規劃中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
《食品工業規劃》將“安全衛生,營養健康”作為“十二五”期間食品工業的基本原則之一,要求“強化全產業鏈質量安全管理”。現實狀況是,我國食品工業存在著與上、下游產業鏈銜接不夠緊密、食品產業鏈的有效銜接不足,原料保障、食品加工、產品營銷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這使食品生產和加工企業缺乏對供應鏈各個環節的有效管控,不僅降低了企業抗風險能力,也無法在源頭上避免食品安全事件發生。而且,絕大多數食品加工企業缺乏配套的原材料生產基地,原材料生產與加工需求不適應,容易造成價格和質量的波動。這反映出多數食品加工企業缺乏必要的倉儲和物流設施。
“優化肉類食品結構,提高冷鮮肉比重,擴大小包裝分割肉的生產,加強肉、蛋制品的精深加工”是《食品工業規劃》提出的優化肉類加工業生產結構的又一重要舉措。數據顯示,我國冷鮮肉比重為10%,肉制品產量只占肉類總產量的15%。即使在我國一些大城市中,冷鮮肉的銷售占生鮮肉市場份額也僅25%左右。而發達國家冷鮮肉的消費已經占生鮮肉消費的90%左右,肉制品占肉類總產量比重50%。
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除國人的消費習慣,食品行業組織化程度低,技術、設備相對落后的因素外,物流能力的不足也掣肘了食品企業產品結構的優化。相對于傳統的熱鮮肉,由于冷鮮肉的生產、加工、流通和最終銷售始終保持在-1~4℃范圍內,提高冷鮮肉的比重對食品物流提出更高的要求。《肉類工業規劃》也將造成肉類產品結構不合理的予頭直指物流——“我國冷加工及冷鏈物流設施不足”。可以佐證的是,發達國家冷鮮肉占比較高,是與其肉類冷鏈流通率100%相對應的。
此外,《肉類工業規劃》提出的“建立原料安全供給體系”、“積極發展冷鮮肉加工和肉制品生產”、“建立冷鏈物流配送體系”、“加強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等要求,直接或間接地表明了食品物流在推動肉類工業升級發展中的作用與價值,也體現出“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大力發展肉類食品物流的戰略布局。
潛力巨大 商機無限
我國在食品物流領域的諸多不足,意味著食品物流行業巨大的發展潛力。食品物流市場蘊藏著無限的商機。
商機來源于我國每年10億噸食品產量能釋放出數倍于食品產量的物流需求;來源于我國物流業正處于從傳統的物流服務向現代物流社會化服務轉換的起步階段,第三方物流企業的主要服務內容多數仍停留在貨物代理、倉儲、庫存管理、搬運和干線運輸等方面,調查顯示,我國的第三方物流能提供的綜合性全程服務還不足總體需求的5%;來源于大多數的食品生產企業基本上還是采用自營物流即企業物流這種傳統形式。食品物流市場可以稱得上是方興未艾的一片“藍海”。
隨著消費者對食品配送的迅速、及時、準確的需求,也對配送過程中食品的質量和安全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對食品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食品制造商主動變革商業模式,將原來的物流部門分離出來,成立獨立物流公司。光明領鮮物流公司便是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資子公司。其服務客戶不僅有光明乳業,還有旭洋豆腐、南京雨潤食品、致中和、美國泰森食品等諸多食品企業。另一家國內乳業巨頭北京首農集團則與日本雙日株式會社及雙日(中國)有限公司成立了北京三元雙日食品物流有限公司。
不過,這類食品物流企業在國內還是鳳毛麟角。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食品物流專業委員會張簽名曾直言,相當多的食品生產企業的物流水平還停留在運輸車隊的階段,對現代物流管理的理念認知程度偏低。
即使如此,脫胎于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社會化進程并非是康莊大路。相對于從食品生產和加工企業分離出來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出于同行競爭的關系,食品企業更傾向與純粹的社會化物流公司合作。
此外,食品行業集中度并不高。對于那些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產品銷售范圍可能就在本地,自己有幾個車隊就可以搞運輸,本身就對第三方物流沒有需求。
這種狀況有望在“十二五”期間得到明顯改善。《食品工業規劃》對食品工業規模化程度的“發展目標”是:“到2015年,食品工業集約化、規模化、質量安全水平進一步提高,區域布局進一步優化。企業組織結構不斷優化,培育形成一批輻射帶動力強,發展明景好,具有競爭力優勢的大型食品企業和企業集團。提高重點行業的生產集中度,2015年,銷售收入達到百億元以上的食品工業企業達50家以上。”
市場集中度的提高,將加速食品工業物流需求的釋放,進一步擴容市場空間。這在倉儲環節表現尤為明顯,2010年我國商用庫房面積約15000萬平方米。其中,冷庫及冷藏庫面積約為900多萬平方米、冷凍冷藏能力達600多萬噸;我國商業系統擁有果蔬儲藏庫面積達200多萬平方米,倉儲能力達150多萬噸。其中,機械冷藏庫80多萬噸,普通庫為70多萬噸……有報告顯示,我國冷鏈倉儲市場的年增長幅度將超過24%。
對于有志于食品物流“藍海”的企業,成本問題顯然是它們面臨的最大挑戰。
公開資料顯示,冷藏運輸車價格約為30萬~40萬元/輛,為一般車輛價格的2~3倍。建10000平方米冷庫,企業在硬件設備上需投入經費1000多萬元,這樣的成本并不是每個企業都能承擔的。
面對機遇與挑戰并存食品物流行業,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