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收費的十個認知誤區(qū)
2012-2-6 12:5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12年關于公路的新聞,最大的莫若“國內首條高速公路停止收費”,緊隨其后是廣東對41個公路收費站停止收費,取消109個收費項目,“2665公里免費公路”被媒體反復強調,其措辭仿佛全國收費公路都將很快成為歷史。
但就在數月前,2011年10月13日至15日,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安徽等12個省(直轄市)公布的收費公路摸底結果顯示,收費公路累計債務余額7593.5億元,年度經營情況大多虧損10億元以上……
矛盾顯而易見,前些年對于公路的公共屬性之爭便是前奏。人的認知誤區(qū),就如同看一堆被砍去枝椏根系的木材,認為那就是森林。圍繞近幾年媒體熱炒收費公路的十個句子,我們不妨來一一解剖。
“高速公路應該向公眾免費”
這句話近期在各類新聞媒體、網絡論壇上出現的頻率最高,為了說服讀者,一些人等還列舉了許多國家免費使用高速公路的例子。那么,這句話究竟對不對!答案是“不對”,而正確的答案恰恰與之相反,那就是“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免費公路”。
在當今世界各國,沒有真正免費的高速公路,有的只是收費方式的區(qū)別,當前國際上收費方式主要有兩種:即顯性收費和隱性收費。所謂顯性收費,就是設立收費站;所謂隱性收費,就是通過稅收來實現。以當前世界上擁有高速公路最多的若干國家為例,美國是既征收燃油稅,也有8000公里設有收費站的收費公路;日本、韓國都是既要征收燃油稅,也要收取通行費的,其中日本燃油稅的稅率為120%;其他國家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國,70%的高速公路要收費,同時要繳納燃油稅,其中法國燃油稅率300%;瑞士無論是本國汽車還是外國汽車,在上高速公路前買道路通行證;英國、瑞典、挪威等國,也有相當一部分公路要收費;加拿大、荷蘭、比利時、丹麥等國的高速公路確實是免費,但是道路通行費已經加在人民的稅金中,且稅率較高;在一般國人眼里,德國的高速公路是免費的,但其實不然,德國對大卡車是要收費的,不過用的是衛(wèi)星收費系統(tǒng),不設立收費站,而小車雖然免費,但燃油稅稅率高達260%。
至于說收費是否合理。我們再看看國外具體是怎樣做的:美國收費的高速公路基本上都是2 0世紀50年代修建的“老一輩”公路。因為年久失修,這些路大多坑坑洼洼,布滿裂縫。由于政府每年的稅收資金有限,還要建設一些新路,為了籌集養(yǎng)護、維修的資金,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政府又允許這樣的一些公路收費。
德國早期也是僅僅征收燃油稅,但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公路建設養(yǎng)護資金也是入不敷出,迫不得已從2005年1月開始對12噸以上的卡車,平均每公里征收15歐分的使用費。
日本的第一條高速公路建于19 6 3年,此后全國掀起了高速公路的建設熱潮。日本政府曾表示,如果高速公路修建30年后能夠收回建設資金的話,該條高速公路就可以免費通行。但是1963年至今已經過去4 0多年了,日本很少有高速公路免費開放。非但如此,通行費用還在不斷上漲。日本政府稱,這是因為有些公路還沒有收回成本和貸款,所以要繼續(xù)收費。
韓國對高速公路的爭議一直不斷。
由于韓國地形多山,修建高速公路非常困難,尤其是一個接著一個的隧道,致使道路建設成本居高不下。近年,由于物價、人工費用不斷上漲,韓國的過路費也在不斷上漲。從2007年7月1日開始,仁川機場專用高速公路等三條民間投資的高速公路過路費上調了2.4%至4.6%,目的是能在規(guī)定的期限內收回投資。現在,一般家用轎車通過仁川機場高速公路時的過路費,單程約折合50元人民幣。
有人試圖以海南為例來證明高速公路免費是可行的。海南是我國首先實行燃油稅的省份,盡管路上見不到收費站,但海南的高速公路還是要收費的,司機在加油時就已經把通行費交了。據統(tǒng)計,1994年至2007年間,海南省燃油附加費累計征收80多億元,年均遞增15%。怎么能說海南的高速公路不收費呢?不過是將設立收費站的顯性收費,改成征收燃油稅的隱性收費罷了。
我國實行燃油稅以后,各省普通公路除了個別特殊情況以外,已經全部停止收費。在同一方向上,要么走收費的高速公路,要么走免費的普通公路,國家已經給了兩種選擇。當然,至于某個省、某條路仍在收費,這也很正常,這里面是有多種原因的,況且現在國家已經開始清理。
目前,我國絕大部分普通公路已經免費,這部分費用已經由國家也就是全民負擔,高速公路等級高、投入大,國家一時沒有這個財力,如果硬撐著非要承擔,那就勢必會影響到對醫(yī)療、教育、甚至國防等諸多方面的投入,這一點對富人和高薪階層算不了什么,然而對收費不高的普通民眾卻是大的負擔。現在有些人,很少從國家、全民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總想把自己應負擔的通過某種途徑轉嫁給別人。當前我國把公路分成不收費的普通公路和收費的高速公路,由政府和社會成員分別負擔,促進了社會公平。
“高速公路都是暴利”
實際上,我國的高速公路,除了早期建設的少量高速公路有較大的盈利外,相當一部分高速公路只能實現收支平衡,不少高速公路甚至虧損嚴重。
20世紀90年代末期,為了加快發(fā)展公路事業(yè),破解交通運輸業(yè)對國民經濟發(fā)展的“瓶頸”,我國對高速公路投融資體制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建設高速公路。一時間全國高速公路投資市場千船競帆,吸引了大量的社會投資,高速公路也獲得了飛速的發(fā)展。但好景不長,大概也就是2004年,國家從全國經濟發(fā)展的大局考慮,實施了穩(wěn)健的財政政策,加強了對經濟領域某些要素的宏觀控制,不少民營資本就開始紛紛退出高速公路建設市場,已經建成的項目開始想方設法出手,尚未建成的項目也因資金鏈斷裂而紛紛停工,成為“爛尾路”。如果象現在有關媒體講的那樣“高速公路都是暴利”,那么無論如何不會出現這種現象。
現在不少媒體之所以稱高速公路是“暴利”,主要目的是吸引眼球,有些媒體雖然舉出了不少“例子”,但翻來覆去都出不了“19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作為上市公司,這些路段都是高速公路中的優(yōu)良資產,而對其他高速公路管理機構、尤其是眾多承擔為政府義務,但對困境中艱難度日的高速公路管理單位,他們卻視而不見。因此,他們的所謂“證據”,是不全面的,實在站不住腳。
還有些媒體動輒以“天價過路費”為由,任意抨擊公路收費政策,現在看來,這個案件盡管當時判的確實有點過重,其計算方式也有待商榷,但不能否認的是犯罪嫌疑人確實把應繳給國家的錢裝在了自己的口袋,肥了自己的腰包,如果我們每個人都這樣干,那我們的國家將成為什么樣?
“國家已經征收了燃油稅,上高速公路就不應該收費”
當前,我國把公路分成不收費的普通公路和收費的高速公路,由政府和社會成員分別負擔,是兼顧了各方利益的。燃油稅加到油價里,是指普通公路,現在絕大多數普通公路已經免費了,但其管理維修費用從哪里來?就是從燃油稅里支出,因為普通公路早期基本上都是國家投資(當然也有一部分是引資修建的)的,其修建、養(yǎng)護費用過去是由養(yǎng)護費支出,現在則有燃油稅作保障,確實不應該收費;
而高速公路多是企業(yè)投資修建的,有國有企業(yè)、民營企業(yè)等等,是享受不到燃油稅的,如果不允許他們收費并有合理的回報,就沒有人會去投資建設高速公路,單靠國家財政投資那是不現實的。中國和美國的國情不同,國家實力不同,美國50年代開始大規(guī)模修建高速公路時已經是世界超級大國,而中國90年代開始大規(guī)模修建高速公路時則是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兩國沒有可比性,這是不值得爭論的。
當然,也有人提出燃油稅政策為什么不能改革,把高速公路收費也包括進去。如果這樣的話,那么我國燃油稅的稅率將進一步提高,恐怕起碼要提高一倍,這樣做的直接后果是導致的燃油價格進一步攀升,屆時不但社會公眾的反對聲將更加強烈,從長遠看甚至會影響經濟的發(fā)展,尤其是整個汽車產業(yè)鏈、甚至機械制造工業(yè)的發(fā)展,因為汽車工業(yè)不僅代表一個國家的經濟發(fā)展水平,而且外圍產業(yè)眾多,吸納了大量的勞動力。如果因為油價上漲導致汽車銷售量下降,到頭來受害的還是社會公眾。有些人,包括一些媒體,對國外高速公路管理、國家產業(yè)政策等缺乏系統(tǒng)的了解,對現實存在視而不見,一味迎合公眾口味,這樣做,對公眾是沒有責任感的。
“當前物價之所以上漲,就是因為通行費過高”
眾所周知,從1988年滬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車算起,我國高速公路收費已經走過了23個年頭。這23年間,我國物價雖有波動,但總體平穩(wěn),當時是高速公路、普通公路都收費。本屆政府執(zhí)政前幾年,物價同樣非常穩(wěn)定。那么,為什么這么多年高速公路收費沒有影響物價穩(wěn)定,單單這一兩年就影響物價“穩(wěn)定”了呢?咱們再退一步講,究竟是不是因為物流環(huán)節(jié)成本高導致物價高嗎?大家都買過菜吧,現在的菜是不是比兩年前更貴?恐怕誰都不能否認是貴了!但高速公路對運輸鮮活農產品,既然免費了菜還這么貴,而菜農也沒有因此增加收入,這錢高速公路沒收、菜農沒見,究竟到哪里去了?
只能是落在了車主和貨主的口袋里,而真正應該得到實惠的農民和市民卻未見到實惠,這項國家制定的惠農政策,是既沒“惠農”,也沒讓市民吃到便宜的蔬菜。
然而,媒體對此不但不去關注,反而大肆宣揚菜價貴的原因是因為“高速公路收費”,還在媒體上煞有其事地為大家“算賬”,這是典型的顛倒黑白。由此可見,即便是國家對高速公路實行免費,這些車主和貨主也會以“油價上漲”等等諸多理由拒絕降價,到頭來,國家原本應該惠及農民和市民的利益,還會裝在這些人的口袋里。
“高速公路就是壟斷行業(yè)”
一些人不愿正視現實,動輒將“壟斷”的帽子扣在高速公路頭上,在他們看來凡高速公路管理單位都是“國企”,是國企就是“壟斷”。但事實上他們卻錯了,因為國家早在20世紀末就對高速公路建設投融資體制進行了改革,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建設高速公路,現在投資建設中國高速公路的不僅有國企,還有民企,還有外企等等,何談“壟斷”?這是體制上,從路網建設上來說,隨著全國高速公路的延伸,條條大路通北京已經形成。打個比方,從湖北出發(fā)到北京,即可走大廣高速,也可走京港澳高速,還能走二廣高速,想往東還可走京滬高速,而這些高速公路的投資商有好幾家,何來“壟斷”?
“高速公路超期收費”
根據2004年國家出臺《收費公路管理條例》,已經明確收費還貸公路收費年限是20年,收費經營路段是25年,最高不得超過30年。現在很多人卻紛紛嚷嚷所謂的“中國高速公路超期收費”。這是對中國高速公路發(fā)展史缺乏了解的典型。我們知道,中國大陸最早的高速公路——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雖然建成于1988年,距今23年,但此后10年中國高速公路發(fā)展緩慢,只有沈大、京津塘、開洛等少數路段建成通車。中國高速公路大建設真正起步于90年代中后期,也就是說絕大部分高速公路年限很短,超過10年的都不是很多,何來“中國高速公路超期收費”?
“高速公路建設應該由國家財政負擔”
中國高速公路建設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那時中國財政非常困難,直到朱镕基就任總理,中國財政收入也就3000億左右,而當時的高速公路造價在1500萬到3000萬之間,大家可以算一下,即使全國人民不吃不喝,3000億元能建多少高速公路?不收費,能有中國高速公路的今天嗎?
如果當年我們一定要等到國家財政充裕了再建設高速公路,那么中國高速公路絕對不會達到今天的規(guī)模。建國前30年的經驗證明,在一個發(fā)展中國家,如果由政府來包辦一切是不現實的,只有動員全社會的力量才能實現較快發(fā)展。
因此,如果按照有些媒體的說法,那么今天的中國恐怕連朝鮮都不如,因為“要想富,先修路”,交通是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就連昏聵不堪的隋煬帝都知道開鑿大運河,交通發(fā)展不上去一切免談。
我們再說現在,國家經濟形勢是比過去好得多,但還不足于把全國高速公路的建設管理費用全部承擔起來。為什么?
因為中國高速公路的總量太大,當前中國已建成高速公路7.4萬公里,“十二五”末將突破10萬公里,這巨大的投資無論壓給哪個國家的財政都是吃不消的。
“高速公路就是高收費”
就目前的收費標準來講,中國高速公路收費是基本合理的,當然,與某些西方國家相比可能較高,但這些西方國家的高速公路已經建成了幾十年,建設成本早已收回,現在收費只是用于養(yǎng)護維修。而中國呢?中國大陸第一條高速公路建成于1988年,真正大發(fā)展是90年代中后期,算起來絕大多數中國高速公路建成僅十年左右,貸款還沒還嚴實,投資商背一屁股債,某些“精英”就要求免費,試圖把包袱甩給國家,也就是甩給全體國民,這是真的為民請愿么?
“高速公路不收費惠及全體國民”
高速公路一旦停止收費,其維修、保養(yǎng)工作將由國家財政負責,政府財力的本質是社會全體成員的共同財富,如用大量政府財力建設、管理高速公路,可能形成有車人無償使用無車人的財富,某種程度上說,這也是一種不公平。
因此,現在除了一些所謂的“精英”
在那里鼓噪,一些媒體在那里喧嘩,一些車友在那里呼吁外,國家決策部門并沒有明確表示要取消高速公路收費,國務院、交通運輸部也只是說“要降低收費標準,延長收費時限”,因為高速公路全部免費現階段是不可能的,一旦這樣做,巨大的負擔將直接壓在財政上,不說致使財政崩潰,也得迫使財政拿出相當財力用在高速公路的償本付息上面,這樣做的結果,首先是必須減少政府對其他民生的投資,結果是很有可能進一步引發(fā)社會矛盾,甚至引起社會內亂,降低政府威信,真要是到了這一步,全國人民跟著遭殃。
“收費員月薪8000元”
收費員月薪8000元,這是前幾年流傳很廣的一則“語焉不詳”的“新聞”,這則新聞的消息來源是江蘇省某廳的一位副處級(也有說是“副廳級”)領導,這位“副處”在江蘇省召開的一次會議上,聽到有人說高速公路收費員月工資8000元時,曾調侃的說:“我也想去高速路上做收費員呢!”但令這位官員大人沒有想到的是這句玩笑話被登上了報紙,并在當時引起了很大反響,從此公路收費員就被貼上了“新貴階層”的標簽,成了“暴利獲益者”的群體。
事實證明,月薪8000元的收費員是不存在的,有關單位后來很快出面辟謠。
有記者還為此做了一番“調查”:2009年3月,湖北招聘京珠高速公路湖北段收費員,薪酬標準為年薪2萬元,月薪60 0 保底;2009年3月,廣西全興高速公路招聘收費員,月薪1100元;2008年10月,安徽招聘黃山高速公路收費員,月薪不低于1200元;2009年10月,北京市首都公路發(fā)展集團招聘高速公路收費員,月薪1500元……但讓人想不到的是,有全國政協(xié)委員在2010年政協(xié)會議上,又將這個謠言翻出來,實在令人無語。
最近,還有南方周末記者以《“吸金”
之路:年報曝出公路收費利益集團》,通過年報分析19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收費員月薪8000元很平常。這件事情究竟是不是事實,因為沒見到有關方面的反映,在此不好下結論。但不知這位記者分析過沒有,19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管轄的路段,究竟在全國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中占多大的比例,收費人員在全國收費人員隊伍中占多大比例,即便是他們的收費員月收入達到8000元,是不是能代表全國所有收費員月收入都能達到8000元?說到底,這19家上市公司是無法代表所有高速公路收費單位的,更無法代表全體收費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