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林郭勒盟:全力推進物流業發展
2012-2-5 1:45: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劉秀霞 賀希格
“十二五”時期,錫林郭勒盟物流業要以科學發展觀為主題,以加快改變物流業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加快運輸產業結構調整為物流業的主攻方向,以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物流業為落腳點,積極推動全盟物流業由傳統運輸業向現代物流服務業轉型。
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盟委、行署在加快全盟物流業發展,加強資源調控和促進地區財稅增收,規劃和建設現代物流體系,引導和扶持全盟物流企業做大做強,全面推動物流業健康快速有序發展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隨著全盟物流工作的深入推進,物流發展已初具規模,形成了錫林浩特市安快集團物流、錫林浩特市民禾物流、多倫聯邦物流、西烏旗白音華物流、二連浩特利眾國際口岸物流等一批物流企業和物流園區。
目前錫林郭勒全盟共有工商注冊物流企業183戶,全盟已建、在建規模以上物流園區24個,全盟物流園區占地總面積1650萬平方米,建設面積115萬平方米。近5年全盟物流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2.3億元,全盟物流從業人員l.98萬人。
規劃先行
基本原則:“十二五”時期,全盟物流業要以科學發展觀為主題,以加快改變物流業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加快運輸產業結構調整為物流業的主攻方向,以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物流業為落腳點,堅持以“政府主導、行業運作、社會參與、企業經營、市場驅動、整合資源、提升功能、分步推進”的思路,積極推動全盟物流業由傳統運輸業向現代物流服務業轉型,使錫盟物流業成為促進地區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總體思路:依托錫盟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圍繞錫盟資源型主導產業和口岸經濟發展,大力推進交通物流基礎設施、物流信息網絡和物流政策保障“三大平臺”的建設,在全盟范圍內形成信息便捷、物暢其流、管理先進、優質服務、用戶滿意的社會化、專業化的物流服務體系。
目標任務:“十二五”期間,圍繞錫盟資源和交通干線,重點建設一批大中型物流園區和物流配送中心,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將錫林浩特建設成為區域性物流樞紐,將二連浩特建設成為口岸物流核心,將珠恩噶達布其口岸建設成為物流重要節點,將太仆寺旗建設成為南部五旗縣種植業、養殖業等農畜產品物流交易中心。培育產值超億元以上物流企業5家以上。
具體措施:按照物流業發展格局,以全盟綜合物流園區為中心,輻射帶動各節點城鎮物流園區的規劃建設,充分發揮政府管理經濟社會的職能,將綜合物流園區建設納入全盟總體規劃,合理配置園區用地,在道路建設、管網建設、園區硬化、信息平臺建設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通過政府主導協調金融、稅務等相關部門入駐園區,形成集聚效應。
強化落實
加強落實煤炭等主要礦產資源的調控配置。落實做好錫盟資源型企業和非資源型企業在貨物銷售、裝卸、運輸等物流業務方面的配置管理工作,按照最大化的原則,加大對煤炭礦產資源的管控力度,促進煤炭礦產品生產與運銷環節相分離,由盟物流辦統一對煤炭等礦產資源和非資源貨物進行配置管理,實行公路、鐵路運銷“一票制”和“準運證制”等制度,由功能齊備的提供坑口起運到終端消費地中間環節過程的供應鏈服務,從而防止物流業稅費流失,達到增加地方財政收入和人員就業的目的。
加快建設綜合物流園區。依托錫盟不同地區各類資源能源產業基地優勢,按照“綜合物流園區-專業物流節點-物流配送站點”三級結點布局的模式,重點解決基地的路網、站場和運輸承載能力,對其運輸資源、運輸方式、運輸通道進行有效整合配置,形成全盟自上而下適應現代物流需求的功能完善的節點運輸基地,將全盟綜合物流園區功能定位為:集高速服務區功能、物流基本服務功能、特色物流服務功能、物流增值服務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綜合物流園區示范基地。
加快構建物流運輸通道。以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為目標,以貨運站場為依托和載體,著力構建以公路、鐵路為重點的全盟物流運輸通道。一是加快推進全盟公路網規劃和鐵路規劃。二是積極爭取交通樞紐貨運站場建設項目。三是發揮公鐵聯運綜合功能。
著力構建物流信息服務系統。基礎設施和信息系統是支撐物流業發展的兩個重要平臺,目前,錫盟道路運輸業信息系統十分落后,缺乏信息資源統一共享的平臺,需從三個層次加以建設和完善。第一層次是管理平臺,第二個層次是交易平臺,第三層次是安全管理平臺。
整合運輸資源,培育和扶持重點物流企業發展。首先,加強物流企業的盟內注冊管理,整合重組運輸市場資源,形成集約化、專業化、規模化的物流企業。在盟內選擇具有一定發展潛力和信譽較好的物流企業給予政策扶持,培育物流業龍頭企業,加快發展錫盟物流業。其次,充分利用國家優惠政策,積極實施招商引資工程,引進有實力、有經營管理經驗的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運輸企業、貨代企業入駐園區,帶動錫盟現代物流業的發展。
圍繞資源型產業發展搭建交易平臺。根據重大工業項目布局,搭建交易平臺。對物流信息集聚、物流金融監管、物流資金流轉、物流信用和物流服務交易等環節進行政策、財政、金融、貨幣、信用等方面的優惠、扶持和引導,使物流產業釋放出更多的產業延伸功能。
建立物流業發展的政策保障體系。涉及行業主導建設的全盟性綜合物流園區,要加大政府的政策引導和資金扶持力度。對符合條件的重點物流企業的運輸、倉儲、配送、信息設施和物流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給予必要的資金扶持。由政府負責園區外的“七通一平”等基礎設施建設。稅費優惠政策方面,凡進駐園區的物流企業,均可享受運輸、倉儲營業稅抵扣政策,園區用電、用水、用氣等采用工業價格,減輕稅費負擔;政府前期資金投入方面,重點扶持物流業在信息化、標準化等方面的科技創新和應用。鼓勵物流企業應用供應鏈管理技術和信息技術,地方各級政府對物流企業的信息平臺建設也要積極給予扶持。
建立物流業發展的投融資體系。鼓勵外資和民間資本投資物流園區,形成多渠道、多層次的投融資體系,積極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物流企業的信貸支持。通過招商引資,吸納民間資本,著力解決物流業發展中資金短缺問題。探索建立物流業發展專項基金保障體系,建立基礎設施(含辦公設施、信息平臺等)建設基金、人才培養(含培訓基地建設)基金,政府給予農牧民和城鎮居民購車貼息貸款的創業就業基金和財政部門按照比例返還稅金的獎勵基金保障體系。
圍繞 “圍封轉移”、“兩轉雙贏”戰略促進農牧民就業。依托錫盟富集的礦產資源開發所釋放的物流需求,加快發展物流業。通過生態物流產業鏈條的帶動,讓廣大農牧民投資或從事物流產業,并為農牧民提供與之技能相適應的就業崗位,使企業和牧民群眾的利益產生“捆綁”,效益逐步形成真正意義上的農牧民就業增收、安居的系統工程。
強化物流業市場服務和監管。在簡化物流項目審批程序,加快建立政策性服務保障機制的同時,切實強化運輸市場特別是道路運輸市場的監管。加大對礦區、物流園區等貨物集散市場的整頓和規范力度,整頓道路運輸經營行為。對于造成粉塵污染、碾壓草場、噪音擾民等嚴重影響周邊環境與群眾生產生活等問題的道路運輸物流企業,一律停止道路運輸經營并且責令進行整改。
此外,全盟進一步加強《貨運通行證》的管理,保證運輸資源的合理分配、地方增收和促進就業。
(作者單位: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發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