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上調鐵礦石資源稅弊大于利
2012-2-27 13:27: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特約評論員赫榮亮
2月17日,財政部上調了鐵礦、錫礦、鉬礦等六種礦產資源的稅率,其中,錫礦石、菱鎂礦等品種上調幅度較大,錫礦石稅率提高了20倍。(本報曾在2月20日A1版對此消息進行過報道。編者注)但在上調各品種中,論及影響最廣要算稅率微調的鐵礦資源稅,因為其有著廣泛的使用和多層次的下游行業。
這次鐵礦石資源稅征收將由減按規定稅率的 60%提高到80%。首先應肯定,上調鐵礦石資源稅的征收稅率,符合保護、促進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同時,增加國家稅收,讓屬全民所有的礦產的受益能夠富澤民眾。
但具體到鐵礦石品種,分析鐵礦石稅賦的提高對全行業存在的影響。個人認為,鐵礦石稅賦提高,盡管每噸增加稅收的量較少,綜合每噸國產礦在3~4元水平,但由于削弱了我國鐵礦石競爭力,對國際礦石價格的支持增強,而且未來若進一步提高鐵礦石稅賦,這種政策趨勢,無疑對我國鋼鐵行業的發展影響是深遠的。
先分析資源稅增收的直接影響。從量上講較小,且可以部分量化。
2011年11月起,我國施行資源稅暫行條例,大致定為每噸2~30元。同時,在鐵礦石資源稅的征收中,實際還要打折扣,并非全額征收。為降低礦山稅賦,政府規定對獨立礦山應納的鐵礦石資源稅減征40%,按規定稅額標準的60%征收。再加上地方根據本地情況,采取一些減免政策,所以,鐵礦的資源稅實際稅賦要低于征收標準。
由于各地礦石品位不同,地區間稅賦差距大,目前,難以直接統計。從現有資料看,在此次鐵礦石資源稅稅收政策調整后,由減按規定稅率的60%提高到80%,有關預估,2012年,新疆鐵礦石資源稅增收約為7200萬元,而新疆的鐵礦石資源稅稅率實際征收額由7.14元/噸調整為9.52元/噸,增加2.38元/噸。
這樣,根據鐵礦石資源分布,我國鐵礦石產地主要在華北、東北地區,新疆鐵礦石的產量和質量不及這些地區,所以,全國平均稅賦的增長應該高于新疆水平。2011年,中國鐵礦石原礦產量達到13.3億噸,以此計算,全國增收的鐵礦石資源稅應該在三、四十億元以上。
當然,增收的鐵礦石資源稅,最終要轉移到下游行業。目前,鋼鐵行業普遍不景氣,從較長周期看,鋼鐵行業維持在3%的利潤率水平,中鋼協的統計,2011年全國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的銷售利潤率只有2.4%,所以,40億元以上的鐵礦石資源稅的稅賦轉嫁,對鋼鐵行業還是有些壓力。根據中鋼協統計,2011年12月份全國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利潤額30.22億元,2011全年的利潤總額為875.3億元。
再分析資源稅賦增收的潛在影響,主要在于抬高了國際鐵礦石價格的強支撐位。
此次,鐵礦石資源稅賦提高,增稅額度有限,表面上看對鋼鐵行業影響較小,但實際上,間接影響要高于直接稅賦轉嫁,就是形成了對國際鐵礦石價格的支援。
為什么出現這種情況,這在于中國的國產礦在全球礦石市場體系中的微妙地位,在于我國鐵礦石需求在國際市場的地位和依賴程度。于是,我國鐵礦石的硬性成本,成為全球礦石市場的重要支撐。當鐵礦石價格低于我國鐵礦石生產成本時,國內礦企普遍性虧損,礦石產量下降,導致礦石市場供給量整體減少,帶動鐵礦石價格快速反彈,進而國際礦石企業提高產量,增加收益。
翻閱近幾年的鐵礦石市場行情,發現鐵礦石市場存在的強支撐位,即國內礦石的生產成本。我國礦石主產區河北唐山地區的礦山企業生產成本在130美元/噸左右,所以我國天津港進口的印度鐵礦石到岸價長期徘徊在130美元/噸上方,一旦接近或低于這一價格,鐵礦石價格將呈“V”字型快速反彈,近兩年,有兩次觸及這一價格,即快速反彈,分別在 2010年 7月份和2011年11月份。
這次資源稅的增收,會抬高我國鐵礦石生產成本,進而提升了國際礦石價格的支撐位,個人估計應該在1~2美元之間,全球鐵礦石市場的支撐位又提高了一小步。這樣,越南、印度等國提高鐵礦出口關稅之后,對我國鐵礦需求形成合圍,現在提高資源稅,會增加鋼鐵企業的生產成本。
此外,盡管提高資源稅的政策方向是正確的,但當前情況,我們應該思考提高哪類產品的資源稅。
在國內鐵礦石方面,關注應該轉移到環境保護,資源綜合利用,但這些不能靠征收資源稅來解決,更多的是對破壞環境行為的懲罰力度,提高地方政府的監管意愿。
目前,鐵礦石需求在國內,國內礦山增稅同時抬升了國際市場的硬性支撐線,國際礦企利潤進一步受到保障,這種增稅方式,損己利人,喂肥了別人,餓著自己,其實得不償失。(作者系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鋼鐵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