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日均成交已達1.8億元
2012-2-27 13:0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總成交量249.9056萬張,總訂貨量21.6342萬張,交易額累計56.2億元。2月24日下午收盤,中國(舟山)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的顯示屏定格在了這些數字。這意味著,自1月6日開盤交易,交易中心已走過了31個交易日,并順利實現“開門紅”。
據介紹,交易中心目前的日均成交額達到1.81億元。第4個交易日,首批51噸電解鎳完成倉單注冊,第9個交易日順利實現現貨交割6噸,從而創下國內交易所開辦初期交割速度記錄。24日當天,船用油和電解鎳兩個交易品種的交易額共計2.39億元,是開盤首日的2.4倍。其中電解鎳在1月31的成交量就突破億元。
從2010年下半年籌備成立,到如今順利開張交易,交易中心管委會主任李友國一直忙個不停,現在更是多了幾分底氣,“這說明我們的交易制度獲得了市場認可,整個交易系統經得起考驗。”
作為一家現貨交易機構,舟山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在全國首創了現貨訂單交易模式。賣方交易商首先要將商品存入交割倉庫,取得注冊倉單后方能實現每日交割申報、延期交割補償和到期集中交割。
“這種模式能夠克服不少交易所存在的虛假交易、惡意套取資金等現象,交易安全性大為增加。”浙江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教授金雪軍認為,舟山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每日進行交割,價格能夠及時反映市場需求,隨著交易規模的擴大,會對市場價格產生積極影響。
交易中心由管委會和浙江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所組成。管委會直屬舟山市政府,負責交易中心的戰略規劃,并對交易所進行監管和保障。交易所是運營主體,采用公司制,注冊資本為1億元,股東包括武鋼、中國國電、沙鋼、舟山港務投資公司、溫州港集團等12家大型企業。
在臨時交易大樓,工農中建交五大銀行以及海關、海事、檢驗檢疫等口岸管理部門已經開設了營業部和辦公窗口。浙商慧迪咨詢服務公司、浙商百年貿易公司等相關企業已在這里入駐。交易商就可以在這里獲得與交易相關的口岸通關、金融、航運等服務。
浙商所的會員服務機構目前已經有50多家,覆蓋了全國主要的經濟發達地區,“目標是要達到120家,完成全國布點。”李友國說。
“磁石”效應初現
舟山本地對交易中心寄予厚望。舟山市發改委相關人士介紹,舟山群島新區要建成我國大宗商品儲運中轉加工交易中心,交易中心正是“交易”環節的關鍵所在。當地期望它能夠像一個孵化器,帶動金融、商品貿易、現代物流等產業的發展,催生出一批關聯企業。
盡管開業時間不長,但是交易中心的“磁石”效應已經顯現,資金流、信息流、人流開始從四面八方匯集舟山。
山西人周源剛從北方的家來到舟山,舟山濕冷的天氣讓他還不是很習慣。作為晉浙國際能源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他最近和同事們一直忙著準備開業。
晉浙能源是山西焦煤集團剛剛在舟山設立的一家貿易公司,辦公室和交易中心管委會在同一樓層。為什么要落戶這里?“舟山現在國家級新區,今后會成為企業發展的一個戰略節點。”周源告訴記者,當地的招商服務也讓他深為感動,“公司注冊、辦公場地,還有幾個從我們山西過來的職工子女要上學,都是他們幫忙安排辦理。”周源介紹,他們公司將主要從事煉焦煤和電煤的實體貿易,并不參與交易所的線上交易,“等過一段時間,可能也會申請掛牌交易。”
就在記者采訪期間,一位大型銀行的公司發展部總經理走進了周源的辦公室。原來,作為一家注冊資金5000萬元、年度銷售目標達40億元的企業,晉浙能源還沒開張就成了各家銀行爭搶的“香餑餑”。
李友國告訴記者,除了山西焦煤,他們還吸引了浙江物產、加拿大能源等5家大型企業集團在舟山成立分公司,注冊資金達到4億元。正在洽談落戶的企業有十幾家,注冊資金年內將破100億元。本地的財政、港航物流、金融等都將從中受益。
隨著交易規模的擴大,巨大的資金流也將成為新區建設的一筆財富。一位當地的金融人士說,“你能想象,將來要是發展到幾千億規模,我們發展海洋經濟還會‘差錢’嗎?”
叫響“舟山價格”
臨時交易大樓后方不遠處有一片60多畝的建筑工地,工人們正在緊張施工。這里是交易中心未來的新大樓,明年就能夠遷入辦公。
與大樓比起來,人才更重要。記者了解到,交易所的業務人員和管理層基本上都是碩士或海歸人才,其中部門副經理以上人員大部分都有五年以上的交易所從業經驗,高管中則有多位金融業資深人士。
電解鎳、船用油,是交易所目前僅有的兩個上市品種。為什么只有這兩個產品?
“一切才剛剛開始,我們現在要邊探索邊總結經驗,把基礎打好、打牢。”李友國介紹,具體選擇哪些品種上市,需要考慮市場需求和實際操作問題。他介紹解釋說,電解鎳是市場非常大的工業必需品,價格的市場化程度又比較高,上市后容易形成交易規模。船用油在舟山的市場規模就達到200多億元,國內目前也沒有其他交易所將它上市,因此就容易形成“舟山價格”。
在交易中心的計劃中,煤炭等六七種產品年內將上市,市場交易總額將突破500億元。今后還將陸續上市石油化工、金屬礦產、煤炭能源、農林牧漁等多個領域產品。
這些都與舟山的產業特色密切相關。舟山目前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油品儲備基地,同時也是鐵礦石、煤炭、糧食、木材等大宗貨物的中轉儲運港。2011年,舟山港口貨物吞吐量已經超過2.6億噸。
隨著新區的開發建設,交易中心的未來令人期待。根據規劃,到2015年,交易所將實現交易額2000億元以上;到2020年,實現交易額5000億元以上。
打造立足浙江、面向全國、輻射全球的國際性大宗商品綜合交易、結算和定價中心是舟山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的“終極目標”。李友國介紹,未來還將積極探索推行美元掛牌、結算交易模式。金雪軍表示,期貨具有價格發現功能,往往會帶動現貨價格。要成為“定價中心”,舟山將來需要開展期貨交易,從而形成現貨與期貨的聯動。
評論——滬甬舟的“三國演義”
(鄭全慶)
中國(舟山)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的成立,可謂“生逢其時”。
舟山港域的大宗商品吞吐量近年來不斷創新高,但是面臨著基本只能收取“過路費”的窘境,如何利用自身優勢、打造貿易平臺日益迫切。當舟山群島新區上升為國家戰略,打造“國際物流島”成為一大目標,建設大宗商品交易平臺也就水到渠成。
有意思的是,去年8月,也就是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所注冊成立后一個月,寧波大宗商品交易所問世;9月,上海綜合保稅區管委會宣布,將在洋山保稅港區打造全國領先、面向亞太地區的大宗商品集散平臺。
百里之距,三地爭雄,這一出“三國演義”又是為何而來?
各地競相推出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有其合理性。宏觀層面,多年來,在大宗商品領域的國際定價機制上,我國一直缺少話語權;區域層面,滬甬舟的港口資源正進入深入開發階段,打造貿易平臺可以拉伸港口產業鏈,提高各自的競爭力。
交易平臺卻不是越多越好。交易商越多,交易額越高,交易平臺的市場影響力也就越大;交易平臺太多,資源就容易分散,無法形成合力。功能定位上,三地都將發展目標指向大宗商品定價中心。在金融資源、客戶資源等相對有限的條件下,有可能導致相互爭搶資源,彼此削弱競爭力。
如何避免不必要的競爭和資源浪費,實現共同發展?
上海在金融服務、倉儲物流、人才等方面優勢明顯,其先進經驗值得舟山、寧波等浙江城市學習。浙江可借助上海的金融、人才等優勢,在與上海的競爭與合作中實現雙贏。
舟山和寧波一衣帶水,兩個兄弟城市都是構建浙江省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打造“浙江指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浙江海洋經濟示范區建設的重要內容。因此,分工、協作理應多于競爭。立足自身優勢、錯位競爭、協同發展也就尤為必要。
寧波是經濟強市,不僅是煤炭、石油、礦石等大宗商品的中轉基地,具有成本運輸優勢,而且工業實力雄厚,有大量的相關企業,大宗商品交易原本就很活躍。
舟山發展潛力巨大,如今有了“新區”的金子招牌,在長三角乃至全國的戰略地位迅速提高,來自中央和省級層面的政策支持將陸續出臺。更為重要的是,當地非常重視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建設,將其視為建設“國際物流島”的核心任務之一。舟山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不僅制定了詳細的發展規劃,而且在交易模式、監管機制上都有所創新,甫一開始就站在了較高的起點上。
兩地其實也都意識到錯位發展的重要性。據了解,兩個交易平臺之間的溝通交流比較頻繁,盡量避免正面競爭。雖然兩地都計劃上市能源、石油化工、金屬礦產、農林產品等交易品種,但在目前,舟山只有電解鎳和船用油兩個產品上市,寧波大宗所上市產品則是陰極銅和PTA。對于未來的發展計劃,雙方也會盡量不與對方重復。
建設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需要金融、倉儲物流、市場營銷等多要素集聚,這些或許會為合作提供可能。比如進行現貨交易,交易所都需要有交割倉庫,雙方在全國各地布點時,是否可以考慮進行合作?再比如,交易所運營需要有大量的營銷機構,雙方能否在這方面進行合作?雙方甚至還可以在招商政策上進行協調。(本文來源:浙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