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購腐敗:為何曝光者眾 被罰者少
2012-2-26 11:52: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本報記者張穎川
從被媒體披露的采購信息來看,高鐵項目采購成本之巨令人觸目驚心,真可以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 “天價采購”。而在感慨之余,使人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這又是一起典型的政府采購腐敗!
其實,高鐵采購丑聞并不 “孤獨”。近年來,關于揭露 “天價采購”現象的媒體報道一直不絕于耳,政府采購腐敗亂象也被屢屢曝光。本報也對此相繼作出過一系列報道 (如 《多花400萬 “擇貴”的背后》、 《轟轟烈烈的專家評審背后》、 《政府采購亂象為何有增無減》、 《誰來對采購部門實施有效監督》等),對政府采購腐敗亂象的根源進行剖析,對整治措施提出建議,希望能夠引起相關政府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并將整治措施落在實處。
然而,我們卻看到,每一次采購腐敗事件經媒體曝光之后,并沒有見到有多少改進之策,動議者、采購者都鮮有被追究責任,也很少有監管部門出來就如何堵住漏洞給出明確的說法。關于 “天價采購”、“暗箱中標”的事件,大多在不了了之中銷聲匿跡。原因何在?
毫無疑問,導致政府采購腐敗層出不窮且屢治屢亂的根本癥結在于,其背后有一個巨大的利益鏈條在作祟。本來政府集中采購是為了節約政府開支,降低分散采購的選擇風險和時間成本。然而,卻成為某些人以權謀私的手段,成了滋生腐敗的溫床。為了在政府采購中獲取更大利益,某些采購部門置法律法規于不顧,不惜鋌而走險;某些監管部門監管不嚴、審查不力,甚至與采購部門沆瀣一氣, “只買貴的,不買對的”。其最終目的,就是實現個人利益的最大化。由此,出現 “采購腐敗被曝光者眾,而受處罰者少”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可否認,對于政府采購腐敗問題,專家學者們也曾給出很多解決方案,如完善法律法規、加強政府監管、打破行業壟斷、向采購職業化方向發展等等。然而,辦法再可行,卻不能將其落在實處,最終還是徒勞無功。所以,不鏟除政府采購背后這一巨大的利益鏈條,采購腐敗便不會終結。如果相關部門不能痛定思痛、深入反思的看待這一問題,并從根本上扭轉,那么在政府采購領域既存的 “腐敗亂象”、“奢侈采購”現象只會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