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業頻現物件丟失 賠付制度有缺陷
2012-2-22 12:4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快遞的發展速度很快,快得甚至連服務都快跟不上了。最近,快遞業連續曝出物件丟失、調換等負面新聞,成為了社會輿論關注的焦點。
據報道,在去年5月份的時候,北京宅急送公司的員工孫利民等三名快遞工作人員,共截留快遞包裹6次,用瓷磚掉包手機、保健品、高檔運動鞋、首飾等貴重物品總價值近4萬元。
目前,這三名員工被訴職務侵占罪,在北京市通州法院出庭受審。按照公訴人的說法,這三名宅急送的員工,此前作案多起,但一直都沒有被發現,直到有一筆配送給聯通公司的7部價值超過2.5萬元的手機丟失,宅急送公司才發現了這件事,報了案之后,這個由快遞員、經理等人聯手的犯罪流水線才浮出水面。
回顧整個犯罪過程,你可以發現,每個人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中,快遞員通風報信并假冒客戶拒收包裹,經理拆包掉包,再由司機銷贓,經過全套流水作業,手機、電腦等貴重物品在快遞環節變成瓷磚。正如當事人在庭審中所言,“簡單幾個步驟,貴重手機唾手而來,還不擔責任。”于是,宅急送公司的三名員工組成作案流水線,搞起“貍貓換太子”來便肆無忌憚。
根據國家郵政局的數據顯示,2011年快件延誤、收投服務、快件丟失及內件短少的有效申訴量比前年有較大幅度增加,3項問題占有效申訴量的89.6%,其中快件丟失及內件短少同比增加6148件,增長236%,占17.7%。
對于當前快遞業的窘境,快遞公司申通副總裁陳向陽告訴《天下公司》,發生這樣的情況,原因大概有好幾點。目前快遞公司已經察覺到這一點了,正在進行相關的整改。
陳向陽:這個問題可以分成幾個方面來看。第一,現在招工比較難,招工把關這塊有點失控,我們也承認這一點。第二,出現了偷盜現象之后,我們內部也在想盡一切辦法抓,總部監控的探頭就安裝了將近800個,應該說沒有死角。還有什么原因呢?有很多商家借助快遞傳統的模式進行欺詐性的敲詐,這種欺詐性的敲詐往往就人為把所有罪過加在了快遞公司,這幾種情況同時發生也是我們比較頭疼的事情。
主持人:你覺得這樣一些現象屢禁不止,一直在出現,問題在哪里呢?
袁元:還是出在快遞公司員工的素質,隨著素質而出現的就是快遞公司管理制度問題上。大家心里都明白,快遞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行業,而且這些人基本上都是來打短工的,流動性非常高。
人工的高流動必然帶來管理上的難題,因為你不知道這個人來應聘快遞公司的時候有沒有前科,原來的人品到底怎么樣,作為快遞公司來講沒有審核的權限,也沒法審核,只能先上崗用著再說。
主持人:所以快遞出現一個亂象問題以后只能亡羊補牢,沒有一個之前預防措施嗎?
袁元:是的,馬上我們5月份要出國家快遞業服務標準,要當面檢視,我到底郵寄的什么,到底是磚頭還是什么,然后你還會簽字,說我確確實實郵寄的是什么。
主持人:但目前有一些霸王條款,比如說快遞員經常不給你,你不簽字是不給你拆包驗貨的。還有現在基本上都是賠償你三倍運費的結果,你覺得這樣的一個賠償的方案制度合理嗎?
袁元:就是因為這種制度才造成了快遞這塊出現偷盜的事比較多,或者服務不到位。因為他知道我最多賠也就是賠那么多錢,因為我已經知道了所謂處罰的上線,只要我不是有意而為之,不是說確實想把這個手機私拿的話,我的損失并不是很大,這種制度制定的時候的缺陷,就導致了在這方面長期動腦筋的人很多,而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是其中的一角。
主持人:快遞公司也提出一個方案,誰寄快遞可以買一份保險規避風險,但可能會增加成本,你覺得這個方法有用嗎?
袁元:從買保險的本意上來講肯定是有用的,這個是毫無疑問的,但問題是這個成本誰來承擔呢?快遞公司不承擔,你要寄件人去承擔,他也在算這個賬。
換句話說,比如說這幅畫值7萬,我怎么來評估,保險公司怎么來評估,我是按照7萬保的,如果出了問題,保險公司怎么來評估這個畫是不是7萬,按什么標準按什么流程去走,藝術品不好說。
主持人:除此之外快遞行業是不是可以效仿車險,有一個強制的保險或者第三方責任險,由保險公司專門來繳,這樣是不是能規避其中的風險呢?
袁元:這個可能倒是一個思路,實際上他畢竟承擔了社會的責任,公共責任,我個人認為至少從一個大的層面上來講能夠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