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供應鏈危機在哪里?人力 物流 銷售
2012-2-18 13:3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11什么最火?肯定要數電商行業最火了,各大電商營業額的數量不斷攀升,行業新軍的不斷涌現、各類資本的新鮮血液注入、大型物流中心落地等等無不預示著電商行業仍然會一如既往的火。但是與電商的如火如荼相比,2012年春節剛過商品供應商、制造型企業高官們如坐針氈,又一次為人力資源短缺而發愁。生產線沒有工人意味著無法對市場供應出足夠的商品,問題的嚴重性不言而喻。仔細想想保證供應鏈的安全不僅是解決商品供應問題應該還有更深的問題需要思考。
1.商品供應危機其實是人力危機的體現。
2012年2月中旬雖然龍年春節已過但是各大企業尤其是用人大戶都已迫不及待的尋找工人,在車站直接“攔截”返城務工人員回工廠入職的新聞屢見報端。各種現實的原因造成這種情況的出現,但所有的問題都在于員工本身么?
·員工忠誠度和在?
·企業甘當基礎員工的培訓機構?
·人才流失后靠搶能搶回什么?
諸如此類的問題已經不是企業HR們應該考慮的問題,企業內部那些員工管理系統管理者巨大的員工資源庫,但是掌管系統的人有沒有認真額分析過這些員工的數據,讓數據幫你解決工人流失問題:
·籍貫是什么地方的員工容易流失?企業招工自然不能搞地域歧視但是某些地域的固有民俗影響工人的返崗的積極性確實存在的。另外員工如果普遍分布在偏遠農村或集中一個區域的情況下,HR們確實應該注意了對員工的思想動態。
·什么樣的員工最容易流失?這點我想HR們心理應該都比較清楚,越是基層的員工越沒有安全感越容易離開。企業內部的信息需要基層員工知曉的內容本來就非常有限,再加上層層過濾到員工的時候就已經幾乎寥寥無幾,員工對長期在一個對自己企業“無知”的狀態下又怎么能軍心。
·員工培訓工作量很大,一旦成為熟練工就開溜企業很被動。這已經不是新問題了,而2012年初再次爆發的用工荒企業不該反思么,企業內部HR系統都標記了員工的在崗時間,同樣分析這些員工的分布應該會有些發現。數據統計分析不僅是銷售或市場的責任。
2.物流瓶頸何在單打獨斗能成大業?
單就供應鏈本身其實是涉及到很多相互關聯的學科和知識,物流只是在最近幾年中表現最為突出的問題之一。其中物流瓶頸在哪,物流中心能解決局部流轉不暢么?
背景新聞:
阿里巴巴物流中心一期6月開建,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網上交易市場和商務交流社區。阿里巴巴集團此次在京濱工業園投資建設阿里巴巴華北電子商務物流中心,總投資30億元,主要從事電子商務交易配送、倉儲、結算解決方案。該中心的建設將刺激區域電子商務產業的發展,加速物流和產業鏈效應,吸引大批電子商務企業落戶武清區,使武清區成為華北地區電子商務產業中心。項目全部達產后稅收10億元以上,就業1000人以上。該項目計劃2012年6月開工建設,2013年底一期竣工并投入使用,一期項目占地500畝。
當然還有武漢等地的大型物流集散中心也在建設,物流中心的建設能夠帶動周邊的物流、倉儲發展,并且能夠促進減輕終端銷售的物流壓力,但是這就能夠滿足徹底解決問題么?物流單打獨斗能夠改善整個環境與否還是需要時間的驗證。不過我相信只要有動作就會有改善。中國物流與供應鏈管理高端聯盟理事黃剛先生在微博上也表示:讓IIT是管理工具,貫穿整個供應鏈中每個過程。接下來或許企業和3PL(Third Party Logigtics即“第三方物流”縮寫)應該考慮一些問題:
·運營作業是不是真的可視化管理
·不可控因素隨時監控,降低勞動力成本,控制作業
·訂單優化,有效降低庫存成本
·降低SCM庫存:在庫庫存,在途庫存,異常存貨
3.銷售成為最不成問題的問題
站在鏈條最前端,也是和消費者最緊密的銷售為什么會成為最不成問題的問題呢?以電商為例:京東銷售額到40億元即可盈利,但現在已過百億元,京東仍處在虧損狀態;新進巨頭凡客誠品去年也卷入了盲目擴張風潮,導致虧損數億元。一方面說明巨大的銷售收入與巨額的運營成本一樣,也許現在的階段可以認為是前期投入的階段是為長線盈利做鋪墊,但在流行燒錢的電商怪圈里如何找到自己本身的問題確實不易:
·市場分析銷售預估是否合理,環境評估是否及時?
·是因為大型沉默成本投入造成短期虧損?
·是因為盲目擴張而沒注意單體利潤?
·是因為砸廣告賺流量而忽略內容?
回過頭來看無論是電商,還是傳統企業在整個供應鏈管理的過程中還是需要圍繞市場而轉這已是公認的道理。但是要適應市場環境的進步與發展,確實需要認真思考的。一個健康的供應鏈體系不是靠資本的錢來運作的,也不是靠燒別人的錢來維持的,就像麥考林CEO顧備春在一次采訪時所說:“首先資本的本性肯定不是來給企業雪中送炭的。麥考林這么多年來的經營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獨立的,它不依靠資本、不靠下一輪的融資而存活。有融資進來固然很好,沒有融資進來,我們也可以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