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海公路為何“傷痕累累”?
2012-2-18 13:0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省道234線揭海公路是連接汕頭潮陽區北部山區與揭陽市的交通要道,該工程于1995年1月動工,按二級公路標準進行改建,至2007年6月全線竣工通車。榕江片區的百姓好不容易盼來揭海公路全線通車,可這路通了沒幾年,群眾就面臨行路難的問題:揭海公路潮陽段路面出現沉陷、坑槽和龜裂等情況,尤其是河溪至西臚路段,多處路面出現大面積破損,車輛通過時顛簸搖晃猶如坐“過山車”。
一條二級公路為何如此“脆弱”,記者進行了采訪。
記者親歷行路難--
車輛顛簸搖晃猶如坐“過山車”
15日下午,記者一行沿國道324線朝關埠方向行駛,進入省道234線揭海公路到達關埠鎮。一路走下來,切身地體會到行路的艱難。
車輛從國道324線進入揭海公路,一路車流量不大,加上路況較好,通行非常順暢。然而,在進入河溪鎮路段時,尤其到了西田村,路況可謂是“急轉直下”。西田村候車亭前面數百米的公路破爛不堪,路中間的水泥路面被壓得坑洼不平,車子開到這里都要突然減速。記者停車下來采訪時,看到不熟悉路況的司機,行駛到此處時往往要緊急剎車。
從西田村往前開,路況不容樂觀。到了烏石村路段,水泥公路已然看不出水泥路的痕跡,道路十分泥濘,出現了大大小小的坑槽,車輛顛簸得厲害。從烏石村開往海田村,道路相對平坦易行,但“好景不長”,途經竹林村、尖山村等路段,路面依然崎嶇不平。
隨后記者一行繼續向前進入西臚鎮,本以為能“緩一緩”,但經過西一村和西二村時,路況非常糟糕。在沿路一家家私店前的路段,幾乎沒有一步路是好走的,坐在車上能感覺車身像水蛇一樣扭來扭去。為避開路面“陷阱”,大貨車、小車、摩托車各顯神通,左彎右拐,險象環生。一些開著摩托車、電動車經過的市民,更感“寸步難行”,有些車主無奈之下,只能用雙腳撐地,幫助車輛前行。
“這路怎么成這樣呀!”一路開車經過,記者不免發出這樣的感嘆。記者發現,揭海公路路面出現了沉陷、坑槽和龜裂等不同程度的破損情況,尤其是河溪至西臚路段,路面滿目瘡痍,存在一定的交通安全隱患。
記者沿路隨機采訪時,經營一家飯店的吳先生說起揭海公路,連連搖頭。吳先生說,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難行,還常將開摩托車和騎自行車的人絆倒。“有些車輛經過時急剎車,后面的車輛來不及減速,便撞了上來,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
誰是“兇手”--
軟基路難敵超載貨車
據悉,省道234線揭海公路西起揭陽市榕城區仙橋鎮,經過潮陽區金灶鎮、關埠鎮、西臚鎮、河溪鎮、棉北街道、城南街道,東至海門鎮。
記者從潮陽區公路局工務股了解到,揭海公路全線從1995年1月開始填路基,由沿線各鎮組織施工隊作業;由于工程資金籌措的問題,至2007年6月才完成一期工程建設。其中,2001年,途徑河溪鎮的6公里路段過渡式路面工程完工,2003年加鋪水泥路面。西臚、關埠、棉北接近15公里的路段于1999年開始鋪設水泥路面,至2001年建成通車。
滿目瘡痍的揭海公路,究竟誰是公路“殺手”?潮陽區公路局工務股蔡股長告訴記者,揭海公路原有基礎差,為淤泥質土,地質過軟;且由于資金缺乏等原因,修路前沒有進行軟基處理,導致揭海公路“先天不足”。“超載貨車的碾軋是導致揭海公路’遍體鱗傷’的主要原因。”據蔡股長介紹,揭海公路潮陽路段設計承載能力55噸,限載10噸。2009年春節前,揭海公路的路況較好,自國道206線大修工程開工后,途徑揭海公路的車流量增多,尤其是從汕頭開往梅州等地的運送煤炭、鋼筋、水泥、沙石的大貨車陡增,而且多數大貨車嚴重超載,有的運煤車重達100噸,運沙車甚至達150噸,對路面造成嚴重的損害。
呼吁--
“治超”刻不容緩
在河溪鎮省道旁開一家海鮮店的林姐告訴記者,有一次閑著無聊,她便坐在店門口細數經過的貨車數量,“晚上7點10分到8點10分,總共有72輛大型貨車經過。”林姐說,經過的大貨車有些估計要達200噸,車子開過時,房子都在顫動。
記者在河溪鎮、西臚鎮采訪時看到,盡管路況十分糟糕,但拉貨的大貨車還是絡繹不絕。蔡股長向記者介紹說,揭海公路并無列入治理超載的范圍,但通行車輛超載的現象十分嚴重,“治超”
護路已是刻不容緩。另外,目前揭海公路潮陽段受損的路面接近60%,盡管這兩年潮陽區有組織人力對揭海路潮陽路段破損嚴重的路面進行修補,但要徹底改善路況,需要各級政府加以重視,對揭海公路立項進行大修。(蔡曉丹 袁笙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