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行業資訊

開辟內陸物流大通道 確保“重慶造”速遞全球

2012-2-17 17:5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1月份,重慶市外貿出口同比增長1.1倍;進口增長26.3%。并且加工貿易進出口值首次超過一般貿易進出口值,正負差為1.3億美元。” 昨天,面對進出口總值“雙升”的喜人成績,剛剛拿到重慶1月份外貿“成績單”的市外經貿委外貿處處長陳孝福,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1月份重慶外貿將是個什么樣的成績?這讓陳孝福擔憂了很久——人民幣的不斷升值,西方國家筑起在金融危機下的貿易壁壘,出口訂單的不斷下滑,各種悲觀情緒的蔓延,都使陳孝福感到前景不樂觀,特別是開年后的第一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出現“雙降”,更讓他捏了一把汗。 
  “重慶的成績超乎想象!”陳孝福認為,是重慶產業結構調整,特別是加工貿易進出口模式創新等一系列舉措,使得重慶在危機下力挽狂瀾。 
  筆電巨頭扎堆山城創造奇跡 
  加工貿易增長,一年相當于過去五年 
  從重慶市中心去大學城,要經過中國第一個內陸綜合保稅區:西永。 
  去年春節,在北京打拼多年回渝的董暢回到老家西永,發現這里的交通四通八達,六車道和八車道的道路很暢通。 
  但時隔一年后再回鄉,他發現,這里甚至還有些堵車了,打聽個中緣由,原來,筆電基地的廠商們,在這里搞起了“勞動競賽”——世界筆記本電腦 產業排名前五的巨頭,有3家落戶這里,6家全球頂級的代工商也隨之云集于此——作為深居大陸腹地的一個城市,這片土地能讓筆電巨頭扎堆在這里搞起勞動競 賽,的確讓董暢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其實,還有更多這位回鄉游子所不知道的奇跡在發生。據了解,在西永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經有惠普、富士康、廣達、英業達等IT界翹楚在 這里拉開架式,一展鴻圖。去年,這里制造了2500萬臺筆記本電腦,為重慶貢獻了500億工業產值,占到全市規模工業新增產出的兩成,同時也幫重慶坐上全 國工業增加值增速的“頭把交椅”。 
  在2500萬臺筆記本電腦中,有1574.13萬臺出口到世界各地,價值51.45億美元,占去年全市出口總量的四分之一強,幫助重慶實現進出口增幅全國第一。 
  同一年里,兩個重要經濟指標增幅全國第一,重慶依靠筆電產業,讓工業由“重”變“輕”,令這座曾經的工業重鎮充滿了活力。 
  特別讓人驚訝的是,在筆電及其相關產業的帶動下,去年,重慶加工貿易進出口69.12億美元,同比增長335.7%,占外貿進出口比重 23.7%,提高了11個百分點。其中加工貿易出口額61.67億美元,同比增長413.6%;進口額7.45億美元,同比增長93.1%。加工貿易總額 不僅創下歷史新高,而且超過“十一五”期間總和! 
  消融內陸發展物流成本“冰山” 
  重慶欲破除阻攔外資西行的京廣“冰封線” 
  這些快速增長的數據,引起了不少觀察家的注意,他們認為,重慶創新的內陸型加工貿易的模式,為中西部地區擴大開放找到了一條嶄新的道路。 
  北京大學人力資本研究所研究員易鵬分析,從經濟學理論上來看,中西部地區的勞動生產效率要高于東部地區,但考慮到制度和人力資本的差異,以 及由遠程貿易所帶來的“冰山成本”,中西部地區的綜合成本要高于整個東部地區。這就是稍具規模的外商來華投資,基本上不會向西越過京廣線的主要原因所在。 
  “冰山成本”是日本早稻田大學教授西澤修提出的理論,意思是指物流成本正如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人們所能看見的向外支付的物流費用好比冰山的 一角,而大量的是人們所看不到的沉在水下的企業內部消耗的物流費用,當水下的物流內耗越深反而露出水面的冰山就越小,將各種問題掩蓋起來。 
  曾培炎在2010年出版的《西部大開發決策回顧》中,談到李澤楷當年為了支持西部大開發,專門請著名經濟學家薩默斯調研西部大開發的可行 性。薩默斯在西部潛心調研數月后,發表了一個中期報告。其中,有一段著名的結論是“經濟和人口布局主要分布在海岸線200公里以內的地區”。 
  這個結論和遠程貿易所提出的“冰山成本”是互相依存的。正是在這種理論指導下,中西部地區在全國進出口貿易額中所占的比重極少,不到 10%。在占據近半壁江山的加工貿易中,所占比重更是微乎其微。這種比重上的分布,直接導致了中國沿海地區相對中西部地區發展水平要好很多。 
  重慶距離海岸線2000公里,要撼動物流成本的“冰山”絕非易事,除非找尋到科學的方法。后來,重慶果真找到了破“冰”之法。 
  再定義加工貿易模式 
  整機+零部件都在本地生產 
  凡是潛心鉆研過經濟學的人都知道,西澤修教授在提出“冰山成本”時,也給出了破解之法:“大力削減庫存,就能將問題暴露并使之得到解決。” 
  重慶位于西部內陸地區,沒有辦法像沿海城市那樣,依靠便利的水運條件做來料加工,之所以近幾年能在加工貿易上實現跨越式發展,破題的關鍵是創新了加工貿易的模式,用垂直整合解決物流成本的難題。 
  “重慶是老工業基地,人才比較集中,我們有能力在重慶把一個整機所需要的零部件80%本地化,使得零部件運輸幾乎沒有物流成本,剩下20%極少的戰略物資在世界范圍內配置。如果3年后,重慶未兌現承諾,由此引發的全部物流成本,由我們補貼。” 
  這是兩年以前,重慶招商團隊在美國硅谷對惠普的承諾。重慶要發展筆記本電腦產業,必須以創新模式解決物流成本、產業配套等問題。 
  “一頭在外,一頭在內”的垂直整合一體化模式隨即浮出水面,即沿襲銷售市場“一頭在外”的同時,將原材料、零部件等生產全部實現本地化,聚集在同一城市和地區,大大降低進項物流成本。 
  模式有了,執行更有成效。 
  2009年春節前夕,重慶招商團隊到了臺灣。在與富士康總裁郭臺銘會談時,重慶提出的方案,讓富士康興趣十足,并由此敲開了產業集群之門:惠普在重慶搞了4000萬臺筆記本電腦基地。如果富士康到重慶,可獲得上千萬臺的訂單,既做整機,又做零部件。 
  用惠普的訂單來打動代工企業,這在沿海地區招商中,是從未有過的。因為沿海地區從來就是首先招有實際投資的代工企業,再由代工企業爭取訂單。 
  此后,又吸引來了廣達、英業達。加上富士康,三大代工巨頭又帶來了上百家零部件廠商。 
  用這4000萬臺筆記本產業鏈,重慶獲得了中央的支持,開創內陸設立保稅區的先河,一口氣獲批兩個保稅區——而且比沿海面積還大。 
  重慶的執行力把惠普給震撼了,所以當黃奇帆要求惠普把年結算額1000億美元的結算中心搬到重慶來的時候,談得雖然辛苦,但落實得也非常痛 快。在去年的重慶財稅工作會上,重慶國稅局局長報賬:全年,惠普結算中心外匯結算額達到2011億元人民幣,實現稅收45億元。 
  惠普在重慶布局成功,消息不脛而走,引發了規模效應,并帶來新一輪垂直整合。 
  宏碁和華碩先后來渝,表示要鐵了心跟重慶一起干,不但又帶來仁寶、緯創、和碩三個世界級的代工商和100多零部件廠商,搬來了6000萬筆電的產業鏈,還表示要在重慶建立第二運營總部,結算和研發中心。 
  就這樣,雪球越滾越大,現在重慶已經是筆電、臺式電腦、平板電腦、智能手機、打印機、服務器等加在一起共2億臺電子產品的基地了。其中,筆記本電腦是三分天下有其一。在華夏大地上出現了全球排名靠前的三個品牌商、六個代工商的奇觀。 
  在此基礎上,重慶趁熱打鐵,規劃打造“二區十園七基地”筆記本電腦產業配套體系及產業集群。政府與品牌企業、代工企業一道強力推進零部件企業引進,3年時間,已有400家零部件企業隨之跟進。 
  開辟內陸物流大通道 
  確保“重慶造”速遞全球 
  垂直整合供應鏈,解決了加工貿易進項物流問題,但重慶生產的電子產品,面向的是全球市場,交貨期,也就是出項物流,重慶也得一并考慮。 
  在我國沿海地區生產的筆記本電腦,一般是通過海運,送達全球分撥點。約定俗成的誤差時間,在兩天左右。換而言之,地處內地的重慶而言,如果 到沿海的時間高于兩天,就沒有辦法按時交貨。但是,按照當時情況,從長江順流而下,需要一周時間,就算用火車運到出海口,也需4天左右。 
  必須另想辦法! 
  在鐵道部和重慶市政府領導的大力支持下,重慶團隊緊急與鐵路部門銜接,一起研究解決方案。 
  在多次到上海、寧波、深圳等地,了解港口、通關、國際海運航線等情況,深入鐵路局了解鐵路客貨班列運行情況,經過多方論證后,重慶最終與筆 電企業一起確定了重慶(鐵路運輸)—深圳—(海運)—國外碼頭這條“戰略通道”,并通過調整現有鐵路運行線路,提高鐵路時速,來為運輸筆記本電腦爭取時 間。 
  2010年5月,重慶打通鐵海聯運國際大通道,開通重慶至深圳鹽田港的“五定班列”,運抵歐洲比從“長三角”出發還快兩天。同時,重慶還通過申請建設綜合保稅區,成功實行“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企業高效地享受到了出海口城市同樣的優質服務和便利政策。 
  但僅僅依靠水運,抵達全球分撥點,并不能完全滿足電子產品的需要。根據摩爾定律,每18個月電子芯片的集成密度會增加一倍,所以基本上每一年半電子產品就會升級一代。 
  在摩爾定律作用下,電子產品幾乎是所有類別的商品中,折價最厲害的商品。就算是同一代產品,商家也會在短時間內推陳出新,往往是上周還在設 計圖紙,這周就要開工生產,下周則要推向市場。如果反映稍遲一步,失去的將是大片市場。最近,出現在中國一些城市的“通宵排隊購買新款手機”的現象,就最 能說明問題。 
  趕時間,乘飛機是最快的。同時考慮到降低成本,用貨運量最大的飛機滿載運輸,成本最優。 
  當下,全球貨運量最大的民用飛機是波音747-400全貨機,但當時,重慶并不能為該飛機滿載起飛,提供足夠長的跑道。唯一的希望是將正在 修建的機場第二跑道加長400米。重慶團隊立即向市政府提出,必須要將正在開建的機場第二跑道從原有設計的3200米長改成3600米。 
  市政府拍板,向國家有關部門爭取條件:重新改設計,重新做預算,延長跑道,讓波音747-400全貨機,可以滿載飛往歐洲。同時,又積極爭取,開辟一些通往全球各地的國際航線。 
  2010年9月,重慶開通直飛歐洲電子產品國際分撥點的貨運航線,比沿海地區采用航空運輸快2個小時,且運輸距離更近,運費更便宜。隨后, 又開通了到美洲、亞洲的貨運航線。如今,從重慶飛往全球的貨運航班一周就有20班。而在之前一年,重慶的國際貨運航專線還是零。 
  手握鐵海聯運,開辟航空貨運專線,重慶科學運作,復制或提升了沿海電子產品運輸方式。但重慶并不滿足于現狀,開始以更為開放的視野,探尋突破這兩種既有模式,找到一條獨創的新通道。 
  在交通方式選擇上,重慶認為“水運太累”,“空運太貴”,于是,重點研究了“重慶—新疆—歐洲”這條鐵路。 
  幾十年來,這條鐵路始終是通的,但是它一直沒有很好地利用起來,因為這條鐵路涉及到五個國家的海關,五個國家的鐵路部門,運行指令不統一。 
  2010年5月,重慶開始與俄羅斯、德國、哈薩克斯坦等國鐵路部門代表商談列車出境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具體方案。其后,重慶團隊又先后到德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進行了多次國際談判,并召開了數十次國際電話會議。 
  2010年底,我國海關總署與俄羅斯海關署、邊界建設署、哈薩克斯坦海關共同簽訂了歐亞大陸橋便捷通關的備忘錄和協議,“渝新歐”國際鐵路 聯運大通道正式成形。該通道采用定點、定線、定車次、定時、定價的“五定”班列方式,全程運行時間為16天左右,比海運節約24天。重慶一躍成為中國內陸 通向歐洲的橋頭堡。 
  去年,“渝新歐”一個星期發一趟掛40—50個集裝箱的班列。今年,會發展到每天1個班列;2013年,會形成每天兩個班列;2015年前后,會形成每天至少3個班列往歐洲發貨。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