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黑龍江三年決戰 路橋飛架南北天塹變成通途

2012-2-10 13:3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題 記 
  新年的鐘聲悄然遠去,充滿挑戰、奮發有為的2011漸成記憶;充滿希望、激情澎湃的2012正向我們款款走來。 
  2011年是我省公路三年決戰的收官之年。這一年,龍江交通人用自己的汗水和睿智,向全省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1818公里的高速公路交付使用,5座特大橋飛架龍江大地。三年決戰期間,全省公路建設完成投資近1100億元,相當于建國以來我省公路建設投資的總和;建設橋梁累計全長約230公里,相當于哈爾濱到長春的距離;建設2767公里高速公路,相當于哈爾濱至廈門的里程。我省高速公路已由2007年末的1044公里發展為3811公里,在全國的排名由原來的第21位,一躍進入全國先進行列。 
  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以及工期緊任務重等諸多不利條件,龍江交通人書寫了無數個國內交通史上的第一,他們用“龍江交通精神”創造了建國以來龍江交通發展史上的奇跡與功勛。 
  如今,喜看龍江大地,一條條寬敞快捷的高速公路縱橫馳騁,一座座凌空而起的特大橋飛架南北。路把龍江百姓的幸福延伸到遠方,橋把龍江經濟的發展架上了一個新的起點…… 
  驀然回首,一年的奮斗與拼搏,淚水與歡笑,都化作了一份記憶,一聲感慨,一句贊美,銘記在心,鐫刻腦海。(陳曉光 姜久明 吳利紅 謝海波 吳利紅) 
    贊 美 
    “再也聽不到乘客抱怨聲” 
  耿志國 齊齊哈爾市富通301客運公交公司司機采訪耿志國時,他和他的車正在站臺排班等候出發。一說起路的話題,耿志國就興奮起來: 
  “2011年,對我這個司機來說印象太深刻了,上班開車能走新修的齊富公路那溜光的大道,那壯觀的大橋,駛上這條路,心情老愉悅了。” 
  今年55歲的耿志國是一名老司機了。2006年9月,耿志國到301路,跑齊齊哈爾到富拉爾基區這一運輸線路。那時候,這條路坑坑洼洼不好走。尤其是春天雪化后,原有的公路翻漿,車行駛在路上,就像船在海里顛簸,東搖西晃的。車過浮橋的時候,橋忽悠忽悠的。司機緊張,乘客也緊張,很嚇人。從301路的齊齊哈爾始發站,到富拉爾基終點站,38公里一共8站地,但行程要130分鐘左右,遇到雨雪天氣,時間還會更長。 
  耿師傅說,去年10月份這條路終于通車了,車隊的50多位司機甭提有多高興了。如今,開車走在齊富公路上,心情好,視野也不錯。再也不用擔心路況不好繞行了,再也聽不到乘客的抱怨聲了。 
  春節時,記者跟耿師傅通了電話。電話里,他告訴記者:“春節期間,不少富區的百姓到齊齊哈爾購物,走親訪友,都大包小裹的。坐在車里的乘客神清氣爽,尤其是經過齊富嫩江大橋時,乘客們都不由地贊嘆龍江的美景。放假這幾天開車經過大橋時,時常能看到人們在這里拍照,大橋成了一個旅游景點啦!” 
    氣 魄 
    “惡劣環境沒能阻擋我們的腳步” 
  袁振友 省交通運輸廳總工程師采訪袁振友,是在今年召開全省交通運輸工作會議的前一天。各地市的參會人員陸續到哈爾濱報到。袁振友說,看見了很多熟悉的面孔,也回想起去年一年中并肩戰斗的日日夜夜。“我只選取其中兩條路的簡要建設情況,作為2011年最為深刻的記憶吧。” 
  情景一:修建依蘭至七臺河高速公路。 
  袁振友告訴記者,按計劃依七高速公路要在2011年交工使用。但由于各種原因,尚有117公里高速公路沒有建完,其中包括32座橋梁。如果按常規施工方法,當年根本無法交付使用。在這種情況下,還沒有出正月,工地上就已經開始熱火朝天地施工了。 
  “大年正月二十八,32座橋梁在117公里長的路段中同時施工,平行作業,這在以往的橋梁建設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有多年橋梁建設經驗的袁振友說,32座橋梁同時施工,這不僅是膽識的問題,更是魄力和勇氣。 
  “如果不身臨其境,是無法感受到交通人那種敢于拼搏,以苦為樂的氣勢。” 袁振友動情地說。經過上百天的緊張施工,依七公路在去年9月末正式交付使用。經檢測,這條公路質量位居全省高速公路的前3名。 
  情景二:建設漠北高速。 
  在所有重點項目中,漠北公路是設計難度最大的工程之一。漠北公路全部位于北緯52度以上的“高寒禁區”,一年中有效施工期只有90天。“凍土處理這一世界性難題困擾著項目建設,國內外有關凍土研究沒有規律和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鑒,只能在施工中,一步步地進行實踐與探索。建設者與凍土展開了一場博弈。” 
  在寒冷的天氣中,人工打眼,一錘下去,只有一個白點,工人們10分鐘一換班,輪番上陣;有的工人在路上搭起了塑料棚子,棚內支起了“地火龍”,雪在外面下,人在里面干……2011年9月26日,經過一千多個日日夜夜的鏖戰,中國最北的高速公路正式通車,又一個公路建設奇跡誕生。 
    拼 搏 
    “我的心被激動的淚水包圍” 
  王 牧 富綏大橋指揮部指揮采訪王牧時,他已到省公路局開始了新的工作。回望2011年,他腦海里閃過最多的畫面是,親自指揮建設的富綏大橋經受凌汛的考驗,建橋人冒著生命危險排除險情,大橋合龍時空中升起的禮花和人們臉上的笑靨…… 
  2011年8月12日午夜,富綏大橋上燈火通明,上千名筑橋者在橋上緊張地忙碌著。伴隨午夜的來臨,奮戰了3年的富綏大橋也正向合龍推進。凌晨2時,大橋合龍。當所有的人鼓掌歡呼時,王牧說:“在那一瞬間,我的心被激動的淚水包圍了,不是想笑,而是想哭。” 
  “我把這座大橋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橋在水下時是在孕育,浮出水面,是孩子出生,大橋合龍,我的孩子長大了,可以擔負重任了。這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經歷了無數風雨,我們交通人給了她最好的保護,讓她健康地成長起來。” 
  讓王牧記憶猶新的是,2011年4月份的特大凌汛,險些沖垮了大橋,快長大的孩子差一點夭折。 
  凌汛期,橋區大量冰排擁堵,來勢兇猛,江面冰排綿延阻塞十公里,冰排漸成冰壩,大塊流冰沖上便道。當時,支撐平臺的粗徑鋼管被冰排推斷8根,大橋危在旦夕。指揮部迅速調集爆破隊伍,組織150人的破冰搶險突擊隊抗凌搶險。破冰搶險突擊隊員,冒著生命危險奮戰整整三晝夜。 
  “看到險情被排除了,我的腿突然發軟,可能也是看到我的"孩子"沒有危險了,精神一下子就放松了,我幾乎癱倒在現場。” 
  王牧說,2009年5月大橋開工建設以來,他們就開始了與大自然的艱苦博弈。“龍江交通精神”在這里得到了最好的詮釋。 
    創 新 
    “靠信念和智慧攻克難關” 
  王秋和 齊富公路(嫩江特大橋)工程建設指揮部工程部部長2012年1月22日,大年除夕,王秋和再次站到了嫩江特大橋上。1600多米長的大橋上,歸鄉的人們倚著紅色的橋廊,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快門將大橋和人們的笑容定格在那一瞬間……作為這座特大橋建設的親歷者,看到這些,王秋和不由得心生感慨。 
  “我們不少親歷者,在參與這項工程之前,都沒有建特大橋的經驗,當時領導找到我,讓我做工程部的負責人,我很忐忑。”王秋和告訴記者,雖然在大學學的是道橋專業,但在此之前,他從來沒有接觸過橋梁建設。為了盡快熟悉業務知識,他買了不少相關書籍,白天和建橋者們摸爬滾打,夜晚潛心研究書本,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我們這里每個項目指揮都這樣研究課題。再遇到類似的難題時,我們自己就能解決了。” 
  王秋和說,項目地質成分復雜,施工難度較大,是全體建設者發揚“特別能承重,特別能打硬仗”精神,用信念和智慧攻克了道道難關。在主橋9號墩打樁時有多個孔都遇到了孤石,尤其是11號孔還發生沖擊鉆頭被卡現象,經潛水員下水觸摸,發現是護筒遇孤石卷邊所致,為此,施工單位采用了回填,重新加長護筒,用打撈工具將鉆頭撈出,然后由直徑1米的小鉆頭鉆進,將孤石逐漸帶至孔底,再用大鉆頭二次成孔,成功地處理了這根樁。“只有親歷之后,才能體味到排除險情之后的愉悅。” 
  去年7月19日早5時52分,大橋成功合龍,對于我們這些一夜沒有合眼的建橋者,那時的心情,是無法用語言表述的。 
    跨 越 
    “三年決戰,我們贏了!” 
  高學文 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省公路重點工程建設總指揮2012年的一個早晨。室外飄起入冬以來哈爾濱難得一見的清雪,空氣清新而冷冽。望著飄過窗前的雪花兒,高學文頗為動容地說,去年這個時候,我們的公路建設者還在頂風冒雪地開展冬季施工,緊鑼密鼓地開展冬季備料,緊張有序地開展冬季培訓,變冬閑為冬忙…… 
  2011年,1818公里的高速路交付使用。對于龍江交通人來說,這是既忙碌充實又是難以忘懷的一年。“交通人很累,但那是值得驕傲的"累"。一年里,有太多值得記憶的人和事。”高學文說。如果說2011年打了一場漂亮的交通大決戰,那么年初召開的大會,則是決戰前的序曲。去年正月十七始,省交通運輸廳黨組開了整整3天的會。“大到人機料的準備情況,小到工程中一個個具體施工環節的擺布,每一個細節都做了縝密的研究。這次會議對收官之年的公路建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龍江交通精神"則鑄就了公路三年決戰的完美收官。” 
  “作為總指揮,面對時間緊、任務重、困難多的實際情況,必須保持冷靜、睿智和清醒。十年路面百年橋,工程建設必須質速并進,出現質量問題,一定嚴格追究,在這一點上,我決不心慈手軟。”高學文嚴肅地說。 
  面對諸多棘手的難題,面對將士們在艱苦的環境中攻堅克難的場景,作為一線的指揮,又是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呢? 
  高學文告訴記者,盡管每天所見所聞的事情都讓自己非常感動,但他卻從來沒有流露過。夜深人靜之時,想起這些將士們在艱苦環境中執著的奮斗,頑強的拼搏,他們當中有的女兒失蹤40多天都沒有親自去尋找,有的做完手術后沒有痊愈就趕到工地,有的妻子重病住院、父親出了車禍也沒能回去照顧;勘察設計人員攀山越嶺、爬冰臥雪、飽經酷暑、風餐露宿、加班加點,一年只休息兩天,漠北項目總監辦主任霍洪波帶病堅持工作,犧牲在崗位上……他不知多少次輾轉難眠,熱淚沾襟。 
  “公路三年決戰,交通人勇擔使命,一往無前,打勝了這一仗。”望著窗外飛舞的清雪,高學文感嘆道,作為一名普通的交通人,能親歷公路三年決戰,和大家一起見證一個個交通人創造的奇跡,這是自己的幸事,也是一生當中最值得珍藏的美好記憶。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