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服務水平:供應鏈變革首要目標
2012-1-5 14:0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從“制造中心”向“創造中心”的轉型過程中,中國高科技行業的供應鏈暴露出諸多問題,成為阻礙中國企業走向全球的一大障礙。高科技行業多屬零散型行業,涉及多種次級部門。許多高科技企業在一個相對復雜的供應鏈環境中運營,存貨薄弱、產品復雜且生命周期較短、利潤空間較為狹窄,這些都給企業的市場份額和財務表現帶來不小的壓力。
2011年12月,國際物流服務供應商UPS公司聯合美國國際數據公司(IDC)旗下Manufacturing Insights公司發布了2011年《亞太高科技行業供應鏈變革》研究報告。報告顯示,在關注成本以外,“提升客戶服務水平”已成為中國高科技企業供應鏈變革的首要目標。中國企業在強調改善退貨與逆向物流流程的同時,也提出對于提升效率和供應鏈可視化的需求。此外,加強供應鏈風險管理也成為企業未來兩年的首要任務。
調查表明,降低供應鏈總成本是亞洲企業普遍面臨的壓力。中國企業強調改善退貨與逆向物流流程的同時,也提出對于提升效率和供應鏈可視化的需求。此外,在日本大地震事件的啟示下,風險管理與需求規劃也成為中國企業未來兩年的首要任務。這也顯示出中國企業在打造長期可持續發展基礎方面的逐步成熟。
調查報告稱,雖然中國與日本仍是多數高科技企業的主要供應商,但許多亞洲決策者開始考慮在未來3~5年將供應采購地點轉向亞太地區的其他新興及成熟國家。目前,中國企業92%的物資采購在國內市場完成。雖然這一數字有可能小幅下降,但受訪者仍對未來5年亞洲區內的貿易增長表示樂觀。另一個可預見的趨勢是,更多企業開始考慮將采購地點向中國大陸的三、四線城市轉移。56%的受訪者認為,亞太區域內的貿易“對本地區有好處”,并計劃將采購目的地向區域內尚未開展采購業務的成熟市場(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和中國香港)進行擴展。
推動供應鏈變化的新動力
除了將業務重點放在提升服務水平、降低成本之外,64%的受訪者將可持續發展列為企業未來3~5年的首要發展目標之一,這也清楚地表明了高科技行業的未來走向。
自然災害對亞太地區供應鏈的影響
調查還研究了2011年初襲擊日本東海岸的雙重自然災害對企業風險管理趨勢的影響。調查結果表明,風險管理是亞洲高科技供應鏈面臨的顯著問題之一。
雖然近半數的受調查企業表示,日本大地震和海嘯只對其業務造成了極其微小的影響或完全沒有影響,但這次災難仍然提高了企業對改進風險管理計劃的認識。96%的受訪企業表示,他們已經制訂了某種類型的風險管理計劃,但只有11%的企業表示擁有對重大災難及時響應的必要資源與準備。調查表明,近1/3的受訪者計劃通過改善風險管理來提高供應鏈彈性。
IDC Manufacturing Insights公司亞太區高級研究經理李顏開表示:“由于全球化的持續和供應鏈的延長,任何全球性的經濟、政治或環境事件都可能對公司業績產生深遠影響。展望未來,我們希望企業加強對供應鏈風險意識和部署風險規避措施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