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大交通 促進大發展
2012-1-5 12:5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墊江縣位于三峽庫區生態經濟區和重慶市“一圈兩翼”之“渝東北翼”,距重慶主城區120 公里,幅員面積1518 平方公里。近年來,墊江縣交通運輸事業,強化發展意識,搶抓發展機遇,把握發展政策,堅持科學發展,在全市區縣交通大建設、大發展中脫穎而出,崛起為渝東北經濟走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對接大思路,發展大交通
大思路決定大出路。
隨著2008 年“暢通重慶”建設的啟動,“暢通墊江”建設也隨即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將各部門參與“暢通墊江”建設工作情況納入年底綜合目標考核,建立聯席會議、信息通報、督導檢查等制度,定期分析存在的問題,研究解決對策和辦法。
通過科學分析和廣泛大討論,墊江縣牢固樹立樞紐意識,強化區域發展、縣域發展“一盤棋”思想,全縣在思想上形成共識,在行動上形成合力,服從大樞紐,服務大交通,全力推進交通建設,形成了“對外打通大交通(即1 條鐵路、3 條高速公路、4 條省級道路)、對內構建小交通(40 分鐘墊江)”的發展思路。“大小交通”的發展戰略,使墊江縣站在更高的層面來思考未來發展,對全縣交通建設、經濟建設和民生建設起到了積極作用。
交通藍圖繪就,關鍵是真抓實干。“十一五”
期間,全縣交通投資達到25.7 億元,較“十五”增加約10.2 億元,建設總里程突破1000 公里,成為墊江縣交通建設史上投資最多的五年。截至2010 年底,全縣公路通車總里程達2380 公里,比“十五”末增加228 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7 公里,比“十五”
末增加33 公里;四級及以上公路1898 公里,比“十五”末增加195 公里,占總里程比重從“十五”末的67%提高到79%;每百平方公里公路里程(公路密度)由“十五”末的146.2 公里提高到153.8 公里。
公路運輸客運量、客運周轉量、貨運量、貨物周轉量,分別達到2060 萬人、79780 萬人公里、1120 萬噸、76200 萬噸公里,比“ 十五”末分別增長32%、34%、27%和29%。
如今,墊江縣擁有2 條高速、4 條省道、21 條縣道、26 條鄉道和878 條村道,公路里程達2380 公里。25 個鄉鎮全部實現通暢,244 個行政村實現通達,214 個行政村實現通暢,行政村通達率達到100%,通暢率達到87.7%。全縣形成了以渝宜和滬蓉高速為主線、渝巫路等省縣道為干線、鄉鎮道為支線、村道為網線的輻射全國的陸上交通運輸網絡。
交通大環境的改變,使墊江區位優勢明顯改善,為實現墊江“融入重慶主城,拓展西部地區”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隨之,縣外企業紛紛落戶墊江,全縣招商引資項目及投資成倍增長,旅游業也得到蓬勃發展。
對接大交通,服務大農村
“改變沿線的環境面貌,打造優美的交通走廊,彰顯一路一景的城市景觀,這不僅是墊江縣交通發展的需要,也是向外界展示墊江的需要,更是切實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的需要。”縣交通局局長魏小雄在該局“創先爭優”活動報告中指出,“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造福人民。”
為此,墊江縣在前幾年改造的基礎上,繼續推進“白改黑”
工程。2010 年完成2 條省縣道23 公里“白改黑”和1 條省道19 公里罩面工程建設,啟動5 條鄰縣出境公路34 公里改造建設,其中許裴路己竣工通車。預計在今年完成墊普路等3 條公路76 公里“白改黑”建設和墊道路31 公里罩面工程建設的前期工作,2012 年省縣道干線公路將全部實現“白改黑”。同時,全面推進省縣道標準化建設,更新交通標識標牌572 套,安裝金屬防撞護欄49.3 公里,基本實現縣道標準化建設。完成縣道和鄉鎮通村公路綠化建設160 公里2385 畝,超額完成縣里下達的900 畝任務。
2010 年,是重慶市農村公路建設“雙百”目標的收官之年。在這一年中,墊江縣通鄉聯網公路建設熱度不斷升級。
新開工的5 條通鄉公路46 公里改造建設全部完成。續建的6條通鄉公路53 公里也全部完工。同時,積極響應“雙百”建設目標,為此,制定和完善相關的建設補助標準,在各鄉鎮掀起“校校通”建設熱潮。目前,全縣46 所學校107 公里的建設任務全面完成,全縣所有學校實現了校校通水泥路。
永不滿足,矢志追求,是墊江交通人的精神境界。2011年,墊江提出保持優勢,不斷提速,深入推進村通暢建設,年初計劃硬化建設164 公里,實際啟動建設549 公里,竣工驗收215 公里,新增46 個村通水泥路,行政村通暢率達87.7%,爭取2012 年全面實現村通暢目標。
對接大管理,發展大運輸
道路暢通,出行方便,綠化環境,是交通部門建設“宜居重慶”的共同要求。縣交通局局長魏小雄明確指出:“不僅要建好,更要管好。”
為改變全縣農村客運發展相對滯后的現狀,滿足人民群眾安全出行需求,實現城鄉客運服務統籌發展,墊江縣積極探索推進農村客運發展,將鄉村客運開通審批權限下放到鄉鎮,進一步支持鼓勵農村客運發展,并逐步加強對農村客運市場的引導和管理。于2010 年7 月開啟農村客運試點,在周嘉、鶴游片區投放農村客運車輛60 臺,解決鄉鎮間的運輸需求。同時,清理規范16 條省際線路、22 條縣際線路和14 條縣級毗鄰線路,實現客貨運站場、產業基地和農村客運站點間“公鐵”轉乘和銜接,提供“門到門”服務,方便群眾出行。
隨著2009 年總投資達2600 萬元的縣客運中心建成投用,縣城公交車不斷實現上檔升級,交通運營環境逐步好轉。
2011 年,完成縣城城區及近郊的64 個招呼站、公交候車亭建設,更新公交車20 臺和農客車11 臺,新增投放農村客車31輛,縣城居民實現“零換乘”,基本解決鄉鎮間農民乘車難,得到社會一致好評。
運輸大發展,安全緊跟上。2011 年,縣交通局聯合有關部門深入開展非法營運專項整治行動,出動執法人員1400 人次,治安拘留10 人,查扣非法營運車輛198 臺。同時,切實加強超限超載治理,設立坪山、馬峽口流動治超點,添置靜態檢測儀、攝像頭等設備,完成石嶺治超站標準化改造建設,共檢查車輛4.2 萬余臺次,卸貨1000 噸,超限率控制在5%以內,道路運輸市場秩序有所好轉。
為了實現與市里車輛監管水平接軌,墊江縣對全縣農村客車、省(縣)際班車、出租汽車、公交車和危險品貨運車共699 臺全部安裝GPS 衛星定位系統,在各運輸公司設立GPS 監控平臺7 個,縣運管所24 小時監控車輛運行狀態。2011 年,全縣水陸客運行業僅發生一般道路上報事故2 起,死亡2 人,同比下降33%。
同時,完成7 座危橋整治,完成省縣道防撞護欄安裝40 公里,通客道路基本實現生命工程全覆蓋。更新交通標識標牌573 套、新施劃路面標線72 公里,施劃減速震蕩線1320 平方米,在村道與省縣鄉道搭接口加裝減速帶945 米,安全運輸保障能力大大提高。
對接大服務,構建大和諧
“最火紅的事業是交通,最優質的服務是交通,最好的形象是交通,最滿意的單位是交通”,這既是墊江縣交通人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也是墊江縣交通人展示出來的時代風采。
為此,全縣交通系統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堅持以“扎實推進暢通墊江建設,努力建成渝東北重要的陸上交通樞紐”為主題,以“五比五創”為載體,以“一講二評三公示”為有力抓手,引導黨組織和黨員在加強能力建設、強化交通行業管理、推進交通基礎建設中創先爭優。
一年以來,全縣交通戰線黨員干部圍繞中心工作、重點任務和崗位職責作出了400 多項具體、實在、切實可行的公開承諾。講述時,做到履行職責、兌現承諾、存在問題、努力方向“四必講”。點評時,逐一嚴格點評,既肯定成績進步,又指出差距不足。同時將創先爭優評比結果與職務晉升、提撥任用、工作安排、外出考察等掛鉤,強化結果應用,從而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
墊江交通人用實際行動證明:只有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依靠飽滿的工作熱情和務實的工作態度,真抓實干,開拓進取,全力推進交通事業實現新的跨越,才能為縣域經濟社會的騰飛注入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