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沖突成導火線,中國模式失去光環
2012-1-30 13:0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世界經濟論壇昨天閉幕,參與討論的美國財長蓋特納在會上強烈批評中國對全球貿易體系構成”獨特和巨大的挑戰”,并且尖銳指出北京對關鍵性的進口產品給予國內企業系統性補貼。加上人為壓低人民幣匯率,令貿易對手和世界貿易體系雙雙受害。 在美國積極重振制造業出口的新戰略下,中美貿易摩擦勢必變本加厲,考驗中美”合作夥伴關系”,但更重要一點是,中國以出口拉動經濟,通過國家主導的資本與廉價勞動力積累所驅動的增長模型,暴露出來的紕漏,對內已成為持續增長的障礙。對外則成為與歐美發達經濟體經貿沖突的主要源頭,折射出當前經濟轉型的迫切性。
如今設法改變增長方式,顯然需要改革投資體制,培育獨立的金融產業,據此在國有企業與私營企業之間進行有效率的資源配置,并按照風險調整後的回報率來引導投資,此舉恰恰也就是對市場功能的松綁,是對“中國模式”的反動。
從奧巴馬計劃成立一個特別工作組,監督中國貿易與商業違規行為,到蓋特納在世界經濟論壇上批評中國匯率和貿易補貼政策, 無法紓緩中美貿易摩擦、中國當前增長模式所突顯的持續發展缺陷,在在令今年經濟發展帶有強烈的不確定性。
由國家主導的經濟發展結構,市場功能淪為配角,這種資源配置手段讓一度取得高速成長的“中國模式”戴上一個光環,大有超越“華盛頓共識”之勢,但這種發展模式所內嵌的官僚權力壟斷結構,多年積聚的頑固性,無疑也成為目前轉變增長方式,包括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拉動經濟擴張、激勵創新、企業家發現利潤并以回報引導投資的最大障礙。
(注:以上的評論僅為摘要,并且不代表路透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