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著力拓展國際物流通道
2012-1-3 22:5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缺乏國際物流通道,是長期制約中國西部內陸對外開放的瓶頸之一。近年來,重慶市開辟了渝新歐國際鐵路聯運,并形成了江海聯運、鐵海聯運、航空貨運共同組成的國際貿易大通道,使重慶由開放末梢一躍成為內陸口岸高地。
重慶市經信委主任沐華平介紹,過去內陸貨物運到歐洲,要么先到沿海走海運,要么先到東北出境走亞歐大陸橋北線,兩條線路都存在運距長、耗時多、費用大的問題。經重慶市大力推動,2011年6月底,正式開通了起于重慶,經新疆阿拉山口出境,止于德國杜伊斯堡的渝新歐鐵路。沿途各國海關為此簽署“一卡通”通關協議,各國鐵路公司組成聯營體,采用“五定”班列方式,全程運行16天左右,比海運節約24天,且運費相當。
目前,渝新歐鐵路每周發送一趟掛40至50個集裝箱的班列。2012年將發展到每天1個班列,2013年增加到每天2個班列。渝新歐鐵路的暢通,大大節省了內地貨物經重慶出口的時間,重慶由此成為中歐貿易新的“橋頭堡”。
除國際鐵路外,重慶的國際貨運航線也在過去兩年實現從無到有,并迅速增至每周30班,創下中西部國際出口貨量增幅、國際貨運航線數量、國際貨運航班頻率等多項第一。2011年全年出口貨物航班577架次,運量達到6萬噸。2012年還將開通至美國、日本的10余條直航線路。“渝深歐”“渝滬美”鐵海聯運通道也實現常態開行,重慶還躋身內陸首個中歐“安全、智能貿易”試點港口。
在面向全球的鐵海空立體貨運戰略通道支撐下,重慶作為內陸口岸高地的功能開始發揮。2011年,重慶貨運量達到9.3億噸,外地經由重慶轉口的貨運量占到重慶通關量的32%。其中,依托渝新歐鐵路、兩路寸灘保稅港區和西永綜合保稅區,開始集結部分沿海貨物經由重慶中轉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