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2012:人民幣日益市場化的一年

2012-12-6 10:46:00 來源:金融時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市場化”是人民幣在2012年的顯著特征: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日益市場化,人民幣跨境使用緣自市場化的需求推動,為適應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外匯管理體制改革也在有序推進。可以說,人民幣逐步邁向國際化的過程也是我國政府對外匯市場的逐漸放開,使得匯率的波動與調控逐步市場化的過程。 
  2012年,人民幣匯率表現出明顯的雙向浮動特征。今年初,人民幣單邊升值趨勢消退,尤其從4·16匯改之后,人民幣貶值幅度達1.16%。自今年4月16日開始,央行擴大人民幣對美元日內交易幅度,由原來的±0.5%擴大至目前的±1%,讓市場供求力量發揮更大作用。與以往人民幣單向升值的情況不同的是,人民幣匯率進一步向均衡水平靠攏,雙向浮動特征明顯,匯率彈性也顯著增強。特別是今年4月份以來,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經歷了起起伏伏的雙向波動,人民幣匯率漲跌幅達上百個基點,實屬罕見。
  步入下半年以來,人民幣表現出強勢升值的特征,在近一個月的交易日內,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已經20余次觸及漲停上限,實為自2005年7月匯率改革以來所罕見。業內專家表示,這表明央行近期減小了對外匯市場的干預力度,匯率價格更多地由市場的供需雙方決定。
  外匯局稱,當前國內外匯供求仍保持基本平衡,人民幣匯率預期基本穩定。盡管外匯形勢未發生根本性變化,但由于國際國內因素的共同作用,近期市場情緒由前期對中國經濟和貨幣前景的過于悲觀轉向樂觀,導致人民幣匯率走勢偏強。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微博)認為,去年到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明顯,市場化程度在提高。未來人民幣匯率的走勢更多地應該由市場力量來決定,同時相關的管理機構必要的管理和干預依然是符合國際慣例的。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預測,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展現出更大的彈性,可能會在明年再次擴大交易區間,但仍會保持人民幣中間匯率相對穩定。考慮到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的走勢,以及人民幣面臨的市場和政治壓力,預計明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將基本在6.2至6.4的區間內波動,但波動性會增大。
  央行此前公布的《金融業發展和改革“十二五”規劃》中則明確指出:“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進一步完善。人民幣跨境使用穩步擴大。在信息監測及時有效、風險可控的基礎上,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逐步實現。”
  推進人民幣跨境使用的主導力量是市場的強大需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實力大幅增強,對外貿易和投資規模日漸龐大,周邊國家經貿關系緊密,人民幣幣值穩定,境外居民對人民幣存在現實需求,這都為開展跨境人民幣業務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為順應國際國內形勢發展需要,央行積極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有力地促進了貿易和投資的便利化。可以說,正是因為中國的貿易投資活動的快速發展,才帶來了跨境人民幣業務的發展,跨境人民幣業務的發展是服從市場規律的,基本上是市場參與者的選擇。業內專家表示,我國的企業、公司有進一步便利化的需要,有進一步降低成本的需要,有進一步防范風險的需要,市場是推進這個業務的第一動力。
  目前我國經常項下人民幣支付已全面放開;資本項目人民幣結算業務(包括外商直接投資、境外直接投資、境外機構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RQ鄄FII等)穩妥有序推進;境內金融機構可按照規定自主開展非居民存貸款業務;人民幣跨境循環使用渠道日漸通暢。
  今年以來,跨境人民幣業務顯著增長,業務領域和品種穩步擴大,境外人民幣回流渠道拓寬,跨境人民幣業務的管理和監測制度逐步完善,人民幣在境外的認可度和可接受性穩步提高,跨境人民幣業務對滿足實體經濟和市場主體需求發揮了較大的支持作用。今年倫敦時間4月18日,匯豐銀行在倫敦發行了第一只人民幣債券,總規模預計為10億元人民幣,進一步推動倫敦市場人民幣產品和服務的發展及人民幣的跨境使用。在8月31日,海峽兩岸貨幣管理機構簽署了《海峽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雙方同意以備忘錄確定的原則和合作架構建立兩岸貨幣清算機制。此舉標志著兩岸貨幣合作步入新的發展階段,也是兩岸金融合作取得的重要進展,必將為促進兩岸投資貿易便利化、推動兩岸經濟關系深入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業內專家建議,未來應在規范的基礎上擴大人民幣在跨境貿易投資中的使用。切實落實好已經出臺的跨境人民幣業務政策,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探索開展個人跨境人民幣業務試點,穩妥有序推進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試點。完善人民幣跨境循環路徑,建立人民幣跨境清算系統。
  成熟、高效的外匯市場在一國匯率形成機制中起著基礎性的作用。2012年,外匯市場交易的規范性、成熟度均較以前有所提高,各類衍生產品的交易也非常活躍。貨幣市場、外匯市場進一步發展,市場深度和廣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從微觀層面上說,遵循“主動性、漸進性、可控性”原則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使得企業、商業銀行等微觀主體主動適應匯率浮動的意識增強,應對市場變化的靈活性和能力提高。企業避險的需求有顯著增強,商業銀行遠期結售匯業務增長明顯,這顯示出企業避險意識進一步提高,正越來越適應浮動的匯率環境。
  外匯局在今年完善了銀行結售匯綜合頭寸管理,對銀行結售匯綜合頭寸實行正負區間管理,提高銀行外匯交易和風險管理的靈活性與主動性,促進人民幣匯率的價格發現。
  外匯局還引入外匯市場交易多元主體,便利中小金融機構參與外匯市場等等;簡化準入管理,鼓勵品牌連鎖經營,強調風險防控,推動建立以銀行為主體、外幣代兌機構和特許經營機構為補充的規范、有效、多樣的個人本外幣兌換市場體系。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