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快遞資訊

布局“雙十二”中郵快遞和民企死磕到底?(

2012-12-6 9:37:00 來源:華龍網—重慶日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盛宴之后
  平時一個快遞員一天最多送200多件貨,但最近每天要送1000來件
  11月23日早上,王勤和他那輛掛滿包裹的摩托車,出現在長濱路一小區的樓下。挨個打電話通知客戶來取包裹后,他拿出兩個冷透了的包子啃了起來。等候客戶的時間,也是他的早飯時間。
  “雙十一”電商促銷過后,全國快遞包裹量猛增4000多萬件。包裹如潮水般漫涌到快遞公司的倉庫,在促銷過去十多天后,仍有大量貨物積壓,并引發許多抱怨和投訴。業內預計,到11月的最后一個周末,這些積貨才有可能完全消化。
  王勤所在的快遞公司,正處于一年中最忙的時段。平時一人一天最多送200多件貨,但最近每天要送1000來件。
  “我要從早到晚工作十五六個小時,累慘了。”王勤說。
  王勤指望著接下來會輕松一點。可淘寶最近已放出話來,“雙十二”(12月12日)促銷馬上就要來了。
  為備戰電商的密集促銷,申通、圓通、中通、匯通、韻達(“四通一達”)等多家公司接連發布緊急招聘信息,并提供最高8000元的薪酬。短短一個月內,國內民營快遞企業一線員工儲備量從30萬人激增到36.5萬人。
  “現在已經招不到快遞員了。”我市一家快遞民企客戶部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段時間公司連負責客戶營銷的員工都被派到一線送快遞,同時,新的客戶開發任務還在不停增加,“不管有多少快件,我們都會一股腦攬收,充實自己,同時擠壓對手。”
  “時間無情支配我們,決不允許我們犯下失去時間觀念的罪行。”這是美國電影《荒島余生》中,聯邦快遞公司一位中層管理者告誡公司員工的話。
  搶客源、搶人力……快遞企業的鏖戰一刻也不曾停息。

  重慶是首批中國郵政“國內特快專遞郵件時限承諾”服務城市。 記者羅斌 攝
  攪局者
  種種跡象表明,中郵速遞正全面反攻電商快遞市場
  統計數據顯示,國內快遞行業正以每年50%的速度在增長。龐大而誘人的市場蛋糕,讓原本高傲的國企,也按捺不住了。
  “雙十一”期間,中郵速遞推出了電子商務小包服務。同時,北京、上海、廣東、福建等多地中郵速遞省內業務的起步價大幅“跳水”40%。
  在部分城市,EMS推出“1公斤以內每票8元”活動,這讓EMS快件直接殺入“四通一達”的價格圈內。
  種種跡象表明,中郵速遞正全面反攻電商快遞市場。
  徐衛是重慶郵政速遞公司網運和質量監控部的負責人。郵政速遞目前在全市保有300多家攬投站,2800多條線路。按照計劃,今年郵政速遞要在全市新增四五十個快遞攬投站,以及300多條攬投線路,現在還有一部分沒有完成。
  “我們剛剛采購了幾百臺貨車,接下來還要培訓700多名一線新員工。只有進一步提升服務能力,才能在接下來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徐衛說。
  此前一直表現得不溫不火的郵政速遞的“異動”,頗讓市場意外。按照中國郵政局公布的前三季度數據顯示,民營快遞企業業務量占國內快遞業務量的比重達73.6%,“相比之下,國有和外資快遞企業的增長情況稍顯平淡。”
  “實際上,今年的情況已經有好轉。”重慶郵政速遞市場部的張經理透露,公司最近比照申通、圓通的價格水平,制定了一個與電商客戶的協議價,然后對本地較大的B2C、C2C客戶進行了走訪,“我們承諾幫助他們進行倉儲和理貨工作,提高他們的發貨效率。”。
  這種舉措似乎很見效。據稱,目前重慶最大的B2C、C2C都指定由重慶郵政速遞服務。

  網購潮后快遞“爆倉”。11月12日,南昌某快遞公司接收分揀中心,工作人員在處理快件。 新華社供圖 民企之痛
  民企目前要全力去填補過去的缺失,無力有更多反制性的舉措
  無論順豐和“四通一達”這六家國內最大的民營快遞企業是否愿意,中郵速遞已經站上了他們的擂臺。
  “我知道EMS提速的事情,但并不認為近期會對我們造成影響。”申通快遞重慶業務負責人何經理稱,EMS近年來與民營快遞企業在業務種類上的分化已經比較明顯。申通等民企專注于電商等主力業務,而EMS則更傾向于文件等普通快遞業務。
  “投遞時限是電商客戶一個較次要的需求,客戶更注重的是服務的性價比。”何經理認為,EMS提升速度并不能直接給民營快遞公司帶來沖擊。
  記者致電市內另一家快遞公司,電話那頭傳來了嘈雜急促的聲音。該公司負責人張小姐表示,近來業務非常繁忙,“我們只要做好自己的服務就可以了,確實沒有空理會其他事。”
  “競爭永遠都是激烈的。EMS之前也在做電商,只是比例很小,今年比較高調一點。”圓通快遞副總裁孫建說,“說降價啊,沒什么所謂。現在整個市場快件的量還是蠻大的,市場容量足夠大。”
  民企是滿不在乎,還是無暇他顧?
  快遞業觀察人士曲云超認為,由于民企過去一直采取低價競爭,造成了業務利潤薄、工作壓力重的現狀。目前,民企要全力去填補過去的缺失,無力有更多反制性的舉措。
  據中國快遞資訊網總顧問徐勇觀察,現在絕大部分民企已無利潤可言。在這種情況下,再去和中郵速遞拼價格,無異于自殺。至于在其他方面的提升,也需要以加大投入為前提,而民營快遞卻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順豐快遞發布快件費用將小幅上漲的消息,似乎佐證了上述猜測。作為民營快遞業高端服務的代表,順豐將這次漲價的緣由歸為“應對部分線路人力、操作及運輸成本增長過快的壓力”。
  快遞從業者:
  大家都這樣耗著 看誰頂不下去
  有人將順豐和“四通一達”喻為快遞市場中的六條鲇魚。但在它們表皮下,卻隱藏著深深的傷痕,昭示著它們為爭奪生存空間而付出的代價。
  “我之前想做快遞網點加盟,但是發現這個行業利潤實在不多,就打消了念頭。”家住渝北冉家壩北辰盛世的鄧先生告訴記者,他到某民營快遞公司北區的分公司詳細詢問了價格,從分公司攬下來的快遞件,送一個能賺1.5元,一天平均有兩三百件的業務量,收快遞一個能賺2—3元,但收件客戶渠道要自己去開發。
  鄧先生估計,除去兩個快遞員的底薪和提成,一個月大概有1萬元的毛收入。再除去門面租金,買小貨車的錢等各種成本,月凈收入只有五六千元。
  而經營這個業務,鄧先生家至少要出兩個人,相當于每人每月只有近3000元的收入。
  “像冉家壩這樣的地區,一個網點每月能賺五六千已經不錯了。”我市一家民營快遞企業的負責人向記者透露,主城一些較偏僻的地區,很多規模以下的快遞企業幾乎不賺錢,只能勉強維持,“大家都這樣耗著,看誰堅持不下去。”
  市場廝殺從未停止,目前我市的注冊快遞公司,已經從5年前的100多家,減少到60多家。一方面,快遞企業間的合作、蠶食不停上演;另一方面,消費者對行業服務規范的呼聲正越來越高。去年,全國快遞的有效申訴達5萬件,快遞延誤、快件丟失、損毀,收投服務質量等問題,成為消費者申訴的重點。
  新聞鏈接
  快遞業 “高富帥”快到了 “屌絲”苦日子近了
  11月26日,我市擬出臺的《重慶市郵政條例(草案)》,在市三屆人大常委會第38次會議上進行二審。
  草案規定,快遞公司異地寄遞快件,應當在3天內送達。快遞公司如違反相關標準,將被處以最高3萬元罰款,情節嚴重的還將被停業整頓。草案同時還對快遞簽收和受理投訴等內容作了詳細規定。
  如依照草案規定,我市絕大多數快遞企業在“雙十一”后的服務表現,都將被認定為違規,并遭受處罰。
  不僅行業規范更加嚴苛,“洋巨頭”的“摻和”,更使形勢逼人。日前,國家郵政局公布了首批通過2012年快遞業務經營許可年度報告審核的企業名單,聯邦快遞中國有限公司和優比速包裹運送有限公司(UPS)赫然在列,標志著這兩大國際快遞行業中的“高富帥”,正式獲得法律認可的國內快遞經營權。
  此前,聯邦快遞的物流服務已涵蓋國內200多個城市,業內大多數人認為,聯邦快遞和UPS短期內不會對其他企業帶來明顯壓力。但曲云超表示,從長期來看,國際巨頭進入后,會依托其完善的服務標準和管理體制,帶來市場格局的深刻變化。國內企業如果不抓緊時間實現服務規范和提檔升級,未來將會有大麻煩。
  申通快遞市場總監夏祖彬則表示,由于長期處于低層面競爭,民企粗放的管理模式,已經明顯制約到了下一步的做大做強。
  “接下來,國內各快遞企業應該根據《快遞服務》國家標準,制定企業標準,包括產品的時限、丟失、損毀和延誤賠償標準。”中國快遞資訊網總顧問徐勇認為,目前快遞民企的特許加盟模式,只是一種過渡狀態,在世界500強快遞企業中,沒有一家是采用的特許加盟模式。
  業內專家還建議,國內快遞企業應與國際快遞慣例接軌,按照距離、增值服務的勞動成本和技術復雜系數,建立其定價機制,使快遞收費方式更加合理,避免過去一味的低成本競爭。
  記者觀察
  關鍵是構建核心競爭力
  目前的國內快遞市場正是處處山頭林立、旌旗招展的“戰國時代”。在這個江湖里,有人左顧右盼茫惑無依,有人目光堅定躊躇滿志,也有人抓耳撓腮焦躁不安。
  筆者不禁聯想到,國內手機行業也曾如這般多頭并立的局面,而隨著通信技術的更新與營銷模式的變革,昔日巨頭紛紛掉隊,漸漸變成了蘋果、三星帶隊,大家一起“遛彎”之態。
  所謂觸類旁通,手機與快遞業有共通之處。蘋果與三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其產品在用戶體驗方面帶來的創新。而用戶體驗,恰好也是快遞行業核心競爭力的基本構成單元。遺憾的是,國內快遞行業,特別是針對電商的零散快遞業務,用戶體驗仍然非常糟糕。包括筆者本人在內,都曾因快遞人員送貨方式或服務態度等,與快遞公司“扯過皮”。
  投遞失誤、物品損壞的處置,投遞時限的規定……這些都關系到用戶體驗,同時又體現出一個快遞公司是否具備了一套標準的服務規程。在這些方面,有多年運營經驗的國企“大佬”以及聯邦快遞等國外“高富帥”們,也許會更具優勢。
  隨著快遞勞務成本的不斷提高,傳統渠道優勢的逐漸磨滅,面對越來越注重安全、可靠和標準化服務的客戶,國內快遞企業未必能繼續高歌猛進。如不通過標準化改造等手段提升用戶體驗,構建核心競爭力,待不久后對手“三板斧”猛砍過來,手足無措,悔之晚矣。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