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構建生態景觀公路
2012-12-5 9:27:00 來源:中國公路文化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生態景觀, 又稱自然景觀,主要包括天然形成的地形地貌,如平原、山區、草原、森林、大海、沼澤地等景物。
人文景觀,則是指人類為滿足物質和精神生活需要,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創造的各種建筑物、交通設施、城鎮、村落、廟宇等社會文化藝術景物。構建生態景觀公路就是在公路建設施工中,保護生態環境,構建線型、構造物應有的美觀造型,與周圍環境充分協調,從而實現“車在路上行,人在畫中游”的境界享受。
一、構建生態景觀公路的意義
公路是社會發展的產物,但在建設范圍內的自然生態環境也遭到了破壞,汽車噪音、汽車尾氣對環境的污染日益加劇,頻發的山區險路險段道路交通事故等不利因素,向公路建設施工發出了嚴峻的挑戰。
因此, 加強生態景觀公路建設,提高對沿線生態環境的保護、實現自然和人文景觀的美化顯得極其重要。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出行不再是滿足于位置轉移的心態,而是要求在出行途中能享受到輕松、舒適、愉悅的感覺;同時川流不息的車流給司機的精神造成高度的緊張,千篇一律的設施使司機感到枯燥、乏味,給行車安全埋下了事故隱患。構建生態景觀公路不僅是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及生活環境更高層次的要求,也是公路部門披荊斬棘實現超越和騰飛的翅膀,更是按照“安全、環保、舒適、和諧”的公路建設理念,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長遠戰略。
二、構建生態景觀公路存在的問題思考
構建生態景觀公路是應對當前全球環境挑戰,造福于子孫后代的可持續發展工程。以湖北省鄖西縣公路管理局為例,多年來,他們持續關注這一過程的實施進展,并總結出主要存在的三個難點問題。
1.山區地理條件制約了生態景觀公路的構建。由于鄖西山高坡陡、溝壑交錯,公路修建大部分要劈山挖方、繞溝越山首先就對當地地質地貌、原生態植被構成了損毀,形成了公路線型的極不平順的彎曲性;同時大部分堅硬山崖劈鑿成形的公路,兩側坡度比極不符合公路技術規范要求,有些路段甚至產生高懸崖反坡;還有部分路段土質松軟,坡度高差大, 特別是遭遇重特大水毀,公路損失慘重,有的路段發生地質災害整體滑坡,構成了極不和諧的道路交道隱患,為構建生態景觀公路設置了天然屏障。
2.項目計劃資金短缺制約了硬件設施的配套完善。由于近年來國家公路基礎設施建設任務繁重,資金壓力大,地方財力有限,配套資金不足,往往是路通了、路面硬化了,就沒有精力再去建設景觀工程,造成了公路景觀建設的滯后,自然和人文資源封閉。
3.理念認識陳舊局限了生態景觀公路的建設思維。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公路通車里程的大躍進,到本世紀公路路網改造等級的大提升,公路由窄變寬、由砂土路面實現路面結構硬化,或多或少地存在沾沾自喜、自滿自足的心態,對構建生態景觀公路缺乏思維轉變和理念更新。假如思想觀念陳舊,公路質量意識淡化,存在質量低劣的“豆腐渣” 工程,整天圍著“舊衣服”補補丁,沒有一條質量品牌公路,車一過塵土揚,老百姓依然望河嘆氣無橋梁,構建生態景觀公路將無從談起。
三、構建生態景觀公路主要措施
1.保護和利用自然生態資源,構建生態環保型公路。鄖西山清水秀,植被茂盛,構建生態景觀公路,首先要立足保護好公路沿線的植被,要從盡量減少植被損失入手,公路建設竣工后,要迅速進行路旁還林,搞好公路綠化;要最大限度的避免開山炸石,做好公路建設廢棄土石的定點回填,造地還林,再生利用,以防止水土流失,切忌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建成公路毀了家園,甚至導致長期地質次生災害發生。
2 . 大力發掘人文景觀內涵,構建生態景觀型公路。景觀公路就是要實現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的有機協調,鄖西地處秦巴余脈, 不但群山環抱,流水涓涓,遍山翠綠,而且還有王家坪、云嶺、勞池大院等紅軍革命圣地,“七夕”
文化發源地、自然生態五龍河、龍潭河、夾河金鑾山、羅漢寨等著名的旅游景點,道教圣觀——懸鼓觀、佛教圣地——三十六巖,上津古城、文太師墓、地等豐富的人文景觀。這些景點緊靠干支公路沿線,而且更具有深度開發的歷史文化底蘊。加之鄖西近年來黃姜、馬頭羊、板栗、杜仲、核桃等地方特色產業的興起,無疑為打造人文景觀公路樹立了品牌。只要我們用活用好這些人文景觀,在開發中利用,在挖掘中發現,景觀公路文化就會永葆青春活力。
3 . 充分發揮質量技術優勢,樹立鄖西品牌公路。公路等級的高低、質量的優劣是構建生態景觀公路的關健,要堅持從科學設計、規范施工入手,健全三級質量保障體系,落實工程質量終身追究和定期返工風險責任制,打造精品工程,實現路面等級達標、安保防護配套、生態景觀環保,給旅客司機以安全、舒適、美觀的享受,才能使生態景觀公路建設立于不敗之地。同時要加大公路地質災害治理力度,對整段路基下沉、山體滑坡及時采取內擋外支、混凝土樁基保腳、疏通排水設施等方法確保公路地質的穩固性,最大限度降低或減少公路沿線地質災害的發生。
4.緊緊依靠多方力量,營造生態景觀公路的社會氛圍。
構建生態景觀公路地方政府必須高度重視、長遠布局、強化組織領導,相關部門必須密切配合、協調支持,形成上下一盤棋,全社會廣泛支持的強大合力,真正把生態保護利用、自然與人文景觀、質量品牌的樹立,融于公路建設施工的各個環節,抓實、抓細、干出績效,生態景觀公路建設就會實現新的超越。( 來源: 《中國公路文化》 作者:周幫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