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緣何日訂單處理突破百萬
2012-12-29 11:08: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本報記者 張艷 胡國華
從過節促銷到造節營銷,“節日經濟”被電商企業們利用得充分至極。然而,當全國消費者都陶醉在網上促銷戰的幸福之中時,當所有電商企業都興奮于銷售數據的急劇增長時,訂單高峰產生的物流問題也隨之而來。
按規律,物流高峰的出現往往滯后于促銷時間。如今“雙11”的硝煙還未散去,“雙12”又鳴金收兵,這一次,電商企業能否經受得住考驗呢?對此,京東商城副總裁李永和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信心十足。
李永和表示:“目前京東日訂單處理能力已經突破100萬單,實際配送能力達到150萬單以上,物流體系對于應對旺季的訂單高峰沒有問題;并且,結合客戶需求和企業發展的需要,京東一直在按照既定的規劃,階段性、遞進式地完成物流能力的提升。”
而據李永和介紹,未來隨著京東“亞洲一號”的建設完成并投入運營,京東將能夠更好地實現對于海量SKU(最小存貨單位)、海量訂單的快速處理。
合理建設物流規模
李永和告訴記者,未來京東在物流體系建設方面,將持續優化后端的配送網絡,推出越來越多的差異化服務。“在保證送貨又快又好的前提下,京東還要逐漸從快走向精準,包括配送上做到更加精準,以及強化網絡的密度和深度。”
而圍繞著精準,京東將會在裝備、技術的使用上做更多投入。隨著“亞洲一號”的建成和投入運營,京東在硬件建設上也將有一個質的飛躍,包括更多地采用立體倉庫、大型分揀設備等,從而解決目前在倉儲配送中面臨的壓力和挑戰,給客戶帶來更好的網購體驗。
物流訂單的高峰和低谷,是每個物流企業以及電子商務企業、傳統零售企業都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京東也不例外。李永和告訴記者,京東非常注重物流能力建設,不斷地提高物流能力來匹配需求。“客戶需求永遠是第一位的,京東通過對物流每個環節的嚴格把控和管理,以確保用戶獲得最佳的購物體驗。”
在李永和看來,真正體現企業物流能力的,是“訂單生產能力”。而訂單生產實際上包含訂單任務分配、揀選、打包等諸多操作,這個過程被京東形象地稱為“訂單生產”過程。因為倉儲的核心功能和作用,就是要有能力承接訂單,所以訂單生產能力顯得尤為重要。目前京東的訂單生產能力已經達到日均100萬單,在此基礎上,實際配送能力超過日均150萬單。這樣的配送能力,是通過京東自建物流,配合第三方合作體系,充分利用社會公共物流網絡實現的。
李永和告訴記者,目前京東的物流體系完全能夠滿足用戶需求。“然而,市場需求是無止境的,企業也要根據對市場的預估做一些儲備,以便更好地滿足需求。”
據了解,近年來,許多電商
企業都在大張旗鼓地建設物流中
心,規模和數量都成倍增長,發
展勢頭十分迅猛。對于這種電商
自建物流的選擇,李永和認為,
能力與需求的匹配應該合理、適
度。“如果市場規模本身還不到
2000萬訂單,卻非要按照2000萬
訂單的要求去建設物流體系,那
么最后的結果只能是被高啟的成
本拖垮。”李永和說,“企業的物
流能力建設應該遵循科學合理的
規劃,實現理性發展,避免盲目
建設帶來的風險。”
據介紹,京東會根據客戶需
求與自身發展的需要,制定5年計
劃、年度計劃等,階段性、遞進
式地完成物流能力的提升。京東
有自己的能力拓展計劃,類似于
線下實體店的開店計劃,會根據
對未來市場的科學預估,站在公
司戰略層面,前瞻性地進行規劃,
包括規劃能力建設所需的倉庫、
配載、車輛、人員等資源。并且
這個規劃是滾動式的,也就是說,
隨時會進行調整,以確保在充分
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所帶來的成本與風險也是在企業承受范圍內的。“京東基因中是帶著供應鏈管理思想的,而且是兩個供應鏈:一個是商品供應鏈,一個是服務供應鏈。”李永和表示,為了更好地服務客戶,京東還加強了對第三方賣家的管理。一方面要求賣家學習京東成熟的服務模式和管理,并教他們使用京東系統,幫助其進行營銷推廣、庫存優化,提供帶COD(代收貨款)的物流服務;另一方面,對于消費者與賣家產生的服務問題,都由京東來解決。這樣,就能進一步完善和優化京東的服務供應鏈。
借信息化持續優化
電子商務的最大特點就是品類豐富,這也是電子商務相對于線下實體店的最大優勢所在。然而也正是因為這一特點,帶來了海量SKU、海量訂單,給物流體系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如何又準又快地處理海量訂單,是當前許多物流企業,以及電商企業亟待解決的難題。
李永和告訴記者,對于京東來說,提升客戶體驗是企業發展的核心理念,所以在物流方面,不僅要做到又準又快,還要把貨送好。這就對物流能力建設有了更高的要求。為此,京東通過持續優化物流過程,包括在一些細節上的精細化管理來滿足需求,使京東的物流體系能夠經受得住考驗。
據介紹,京東擁有一套包括ERP、WMS、TMS等在內的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度集成的信息化系統,給物流體系的持續優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撐。而系統間實現了無縫對接,極大地提高了響應速度。用戶下單后,京東系統對前臺訂單的處理可以做到秒級響應。在信息系統的支撐下,京東對庫內物流作業,尤其是訂單生產環節進行了許多優化。例如京東規定一張訂單在庫內的處理時間是50分鐘以內,也就是說,訂單從下達到打包出庫要在50分鐘內完成。為了提高揀選效率,京東為揀選員配備了RF槍,在RF槍的“指揮”下,揀選員能夠快速準確地進行揀選。而在批量揀選時,京東還通過自主知識產權的合流技術,對揀選回來的商品進行校驗,使之與每一個訂單相匹配。
此外,在客戶端還新增了訂單軌跡全程可視化查詢功能,通過自主知識產權的GIS即青龍系統,讓客戶能夠更直觀地看到訂單的配送在途實時狀態。
值得一提的是,京東還運用JIT(準時生產)理念,對訂單處理流程進行優化。如果用戶在夜間下單,京東系統會根據整個運輸計劃計算出合適的訂單處理時間,而不是立即處理。這樣,就避免了訂單處理完畢,包裹出庫后沒有車輛運輸的情況,從而避免了不必要的生產能力及資源浪費。
同時,京東還對運輸過程進行了很多優化。例如啟用備用承運商,應對節假日促銷所帶來的物流高峰,通過優化線路提高運輸效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