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商貿物流:外貿萎縮內需提振

2012-12-29 10:52: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 本報記者 曹亞慧
    在外貿物流市場,2012年什么讓你感覺到寒冷?在內貿物流市場,2012年什么讓你印象深刻?或許不是那虛無縹緲的“末日”之說,而是外貿寒潮和內貿“雙十一”、“雙十二”帶來的電商狂歡。
    2012年,外貿寒意“有增無減”。外貿市場的“失意”導致外貿物流下滑;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內貿市場,隨著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網購市場火暴刺激,帶動內貿物流的大發展。
    中國經濟正在通過“內貿和外貿”的雙輪驅動,應對挑戰。刺激消費的內需型經濟的大趨勢為我國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諸多機遇。此外,電商帶動下的外貿物流迎來新的發展契機,國內相關政策和導向要求發展流通現代化,整合配送,為物流成本的降低提供了更多可能。
外貿物流 動力較弱
    2012年,外貿形勢依然嚴峻的一年。歐債危機持續發酵,全球貿易明顯放緩,直接導致我國進出口貿易量明顯下滑,相關企業生存條件惡化。外貿產業像推倒的多米諾骨牌,外貿企業尤其是傳統制造行業整體承壓,訂單減少、利潤減少、現金流緊張,這些都制約了出口貿易。出口貿易下滑,直接影響著外貿型物流企業,大部分外貿型物流企業面臨運量萎縮、利潤下降等問題,甚至出現虧損和倒閉現象。外貿形勢波動,依附在外貿產業之上的貨代公司、物流企業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整個物流產業鏈都受到“多米諾”效應影響。
    “求求各位爺,下單吧!”這是一家小型物流公司的外貿跟單員今年6月份發出的呼聲。這也是眾多中小型外貿物流企業正處于寒風蕭瑟之中的一個寫照。除了上游制造企業運量萎縮外,物流企業還面臨著運輸成本提升的壓力。今年3月,國內成品油價曾一度邁入“8”時代,此后也依然在高位徘徊,高油價直接推高了運費,蠶食著物流企業的利潤空間。此外,外貿物流企業除了面臨業務量萎縮的情況,還時不時遭遇客戶倒閉、棄貨、運費無法收回等情形。
    數據顯示,今年1~11月,外貿進出口同比增長5.8%,比年初制定的10%的增長目標低了4.2個百分點。在外貿形勢波動劇烈下,外貿訂單開始出現異變,逐
    步出現大單變小單、長單變短單、短單變急單的
    現象,單子也越來越分散,而且這種現象未來可能呈加劇趨勢。在這種情況下,考驗著外貿物流企業的靈活應對能力,同時意味著風險的加劇。一些中小外貿物流企業很不適應,外貿環境的大逆轉,致使很多中小企業面臨生死考驗,即使幸運活下來的企業,歐美買家為分散資金壓力,只能減小訂單或者分散訂單,造成中國企業的生產規模效應越來越差,成本進一步提高。物流企業要順應這種趨勢,盡早開始轉變角色。
    面臨許多深層障礙的困擾,外貿型企業紛紛謀求戰略轉型,供應鏈服務是其重要的戰略轉型方向。如深圳一達通等一批專業的外貿進出口服務公司,通過對供應鏈的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進行整合和優化,在國內國際運輸和口岸處理,協調運輸與報關、報檢、倉儲等環節提供服務配合,助力外貿發展。中小外貿企業通過第三方供應鏈服務公司來解決資金問題和物流問題,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我國外貿早年是靠價格取勝,但現在必須憑借金融、物流等相關的服務獲取談判優勢。很多外貿公司開始尋覓借助IT手段發展外貿,電子商務不僅讓外貿效率大幅提升,還迎合了新形勢下的外貿發展需要。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將不同地區的業務聚合到一起,最大限度地集合金融和物流服務優勢,來應對紛繁復雜的外貿形式和進出口物流流程。現階段,由于需求分散,外貿物流也呈現“化整為零”的趨勢,更重要的則是要把國際物流和國內物流進行有效銜接。
    在外貿發展乏力的情況下,4月26日,商務部出臺《對外貿易十二五規劃》。隨后的4月30日,國務院出臺《加強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的指導意見》。這讓正處于全球貿易震蕩期的中國外貿企業振奮不已,也給物流服務貿易企業帶來信心。我國服務貿易企業,期盼相關政策力推發展。
內貿物流 網購井噴
    國外經濟形勢不容樂觀,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我國經濟增長動力已別無選擇,只能更多依賴內貿、依賴消費。2012年,我國內貿物流呈現快速增長,深刻而迅速地改變著商貿流通業的整體面貌。外貿乏力使得一些企業緊盯內貿物流,內貿龐大的消費市場也將進一步激活物流業。
    2012年內貿市場甚是熱鬧,不得不提的是電商行業。年初傳統零售商蘇寧電器向電商高調轉型,年中有京東商城與“美蘇”及各大電商的混戰,年底有電商“雙十一”、“雙十二”的集體狂歡。梳理發現,網購的火暴顯示出我國居民消費和國內市場的巨大潛力。
    可以說,電商發展過程中一直伴隨著價格戰。首先是6月京東商城店慶月促銷,遭國美、蘇寧圍剿,接著今年8月15日又爆發一場號稱“史上最猛價格戰”。通過價格戰,電商成功將眾多消費者從線下吸引至線上,掀起了零售行業的一場革命,刺激更多的零售企業宣布進軍電商領域。在價格戰和口水仗背后,是各大電商備戰物流競賽更加決絕。
    在家電市場上摸爬滾打多年的蘇寧和國美其經營網點已經遍布全國,且已形成了完善的配送體系和售后服務體系;但為了在電商領域鞏固“大佬”地位,兩大巨頭不斷輸血“電商”,加碼物流投資。今年3月,蘇寧電器董事長張近東在參加全國“兩會”時高調宣布蘇寧電器要打造“沃爾瑪+亞馬遜”模式。9月,蘇寧易購收購垂直電商紅孩子,被視為洗牌電商的開始。蘇寧易購憑借蘇寧電器的資金和渠道優勢,以及深耕中國市場20多年已布局的物流體系,這些年來一直在加大物流方面的建設。據資料顯示,目前蘇寧已在全國9個地區建成并投入使用自有現代化物流基地,擁有80個區域配送中心,300個城市配送中心,2000多個網點,另外還有100多個分撥中心,物流體系可以覆蓋全國300個左右的地級以上的城市。到2015年,蘇寧計劃將完成60個基地布局,每年需要追加投資就達30億元。繼去電器化向大百貨轉型、并購垂直電商紅孩子等以及設小貸公司涉足電商供應鏈金融之后,蘇寧又在近日拿到快遞牌照,繼續落子快遞領域。
    而國美同樣“兇猛”。國美電器已在全國100多個大中型城市建成大家電倉儲基地,有30多個自有倉庫,1700多家實體店、網上商城都已納入物流體系,覆蓋400多個城市。未來3年,國美電商將以10多個區域中心為核心,建立100多個大家電物流倉、600多個分撥配送點、2000多人的自有配送隊伍。
    相對于國美蘇寧擁有的堅實的基礎和不菲的“家底”,京東的配送體系和售后服務仍處于建設階段。但其在物流建設上,卻不乏奢華的手筆。從最初提出建立“亞洲一號”超級大倉的計劃開始,京東不斷將融資孤注一擲的投入物流建設之上。業內推算,京東今年陸續動工的5個一級倉儲物流中心面積約80萬平方米。雖然,今年被曝出有50億元建設資金缺口,但依然沒有阻擋京東快馬加鞭的物流布局。今年6月,拿到快遞牌照,隨后其自營干線運輸車隊正式投入運營。京東自建物流體系再度升級。11月,宣布正式對外開放物流配送服務。京東的物流布局一直馬不停蹄。其董事局主席劉強東曾對外透露,2012年京東整個物流和信息系統投資達36億元,是花錢最多的一年。未來3年內實現全國50~60個物流倉庫的建設,覆蓋全國絕大多數核心城市。
    而作為國內電商帶頭大哥、今年“雙十一”創造了191億銷售“奇跡”的阿里系,阿里系對于自建物流一直相對保守,阿里大將軍馬云曾經說過阿里巴巴絕不做物流。但是后來改口了,說不做專門的物流公司,其實細探發展,盡管至今未有自營物流體系,也從未真正從事過物流,但其做實物流的決心從未變過。
    在京東構建自主物流系統之時,電商大佬阿里巴巴卻也沒閑著。但從他的布局來看,更像是一個物流整合者。2010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入股快遞公司星辰急便,意圖通過“聯姻”方式穩固其物流體系;然而,今年3月5日,星辰急便危機事件,無疑宣告著阿里巴巴物流嘗試敗北。在經歷了投資星晨急便失利后,阿里在物流策略上做出了新的調整。5月28日,阿里巴巴旗下B2C平臺天貓宣布與EMS、順豐、四通一達等9家快遞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定制多項專屬服務。這也被業界看作是推動自身物流服務全面升級,約束第三方物流的一種新的嘗試。無論是自建還是合作,都體現出十足的對物流的加碼。
    電商行業正在經歷“造富”的時代,電商市場實現跨越式發展,帶來巨大的物流量。零售終端增長大的同時,對物流帶來比較大的要求。然而,隨著市場不斷洗牌,未來所產生的物流變遷也將顯露無遺。
雙輪驅動 物流任重
    目前,歐債危機還在影響中國外貿出口。擴大國內需求,刺激百姓消費,成為保持中國經濟平穩運行的一大重要舉措。
    今年2月7日,商務部舉行的“擴消費促流通和發展對外經貿”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就當前阻礙消費的高流通成本問題表示,中國流通費用占GDP比重較高,有減半空間,多部門將合力降低流通成本。并稱:“研究的方向是推出那些綠色、低碳、節能、環保、便民利民的項目。”受此影響,商務部在武漢、廣州等9個城市開展現代物流技術應用和共同配送綜合試點,著力破解“最后一公里”難題,降低物流成本。
    9月10日,改革開放以來首部國家級內貿發展專項規劃——《國內貿易發展“十二五”規劃》在中國政府網全文發布。該規劃旨在發揮內貿引導生產、擴大消費等方面的作用,目標提到2015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萬億元左右,實現總體規模指標翻番。
    規劃還提出要建設電子商務示范工程和城市物流配送體系示范工程,重點支持現代物流示范城市內200個物流配送中心和一批商貿物流園區建設與改造,逐步實現大中城市連鎖零售企業統一配送率達到75%。規劃中要求,加快大中城市商貿物流聚集區和物流配送節點建設,優化城市物流配送空間布局,搭建城市共同配送服務平臺。以及積極發展綠色低碳流通。
    未來,外貿形勢仍不容樂觀,而內貿卻依然維持著旺盛的向上發展力。這是一個趨勢,也是一個信號。2013年商貿物流的一盤大棋正在慢慢鋪開。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