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2013年請審慎開放資本賬戶

2012-12-25 10:47:00 來源:瞭望東方周刊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2013年,請審慎開放資本賬戶  這種觀點鼓吹資本賬戶開放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條件。因此,為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必須要取消資本管制。這種觀點常見于國外的智庫和媒體以及外資金融機構。其問題在于犯了本末倒置的毛病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開放度的提高、金融業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及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快,資本賬戶的對外開放問題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我國開放資本賬戶的條件是否已經成熟?開放資本賬戶又會帶來什么樣的風險和收益?我國資本賬戶開放應采取什么樣的策略?
  筆者認為,雖然我國的綜合經濟實力和金融業的發展都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全面開放資本賬戶的各方面條件還遠未成熟。國際經驗也告訴我們過快地開放資本賬戶通常會對一國宏觀經濟帶來巨大的風險。因此,中國的資本賬戶開放進程將是一個有條件的、漸進式的長期過程。
  發展中國家的前車之鑒
  國際上流行的新古典理論為發展中國家的資本賬戶開放描繪了一幅看似美好的圖景。
  比如,解除資本流入的限制將有助于降低發展中國家的資金成本,進而推動這些國家的投資和經濟增長。
  還比如,對資本流出的開放也可以使本國居民和企業在投資多元化中獲益。
  然而,現實情況卻與這幅美景大相徑庭。從實際的情形看,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在開放資本賬戶后,外國資本并未進入到本國的實體經濟部門而是大量地流向了資產市場。
  資產價格上升所產生的財富效應在短期通過刺激本國消費增長形成短暫的虛假繁榮,但是隨著資產價格高企、實際匯率高估和投資的下降,最終的結果是造成本國長期增長率的下降,并導致大量資本在短時間內集中流出,從而引發貨幣與金融危機。從短期的經濟過熱到貨幣、金融危機的最終爆發,以及由此帶來的對長期增長潛力的破壞,幾乎成了發展中國家資本市場開放的普遍規律。
  發展中國家資本賬戶開放為何鮮有成功者?
  筆者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一個重要原因是這些國家普遍缺乏一個能有效配置金融資源的現代金融體系來引導資本流入到本應有高回報率的實體經濟部門。因此,這些國家在資本賬戶開放后出現的是金融資源的錯配,大量的資金流入了資產市場而非實體經濟部門,為以后的危機埋下了伏筆。
  由于新古典理論建立在完美市場的假設之上,自然也就無法很好地解釋資本賬戶開放對發展中國家的作用。所以,筆者認為,發展中國家的政策選擇必須基于本國金融業發展的實際情況。
  過快實行程度高的資本賬戶開放有哪些風險
  鑒于現階段我國金融業仍然處于一個較低的發展水平,過快實行程度高的資本賬戶開放政策,必將會對我國宏觀經濟穩定和金融安全帶來巨大的風險。
  一方面,我們缺乏一個高效的金融體系來引導資本流入到實體經濟部門;另一方面,隨著我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實體經濟的吸引力也在逐漸下降。因此,資本賬戶開放后極有可能出現外資大量流入到股市和房市,形成資產泡沫,最終重蹈許多發展中國家的覆轍的情況。
  除對經濟穩定和金融安全形成威脅外,資本賬戶開放還將對我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帶來挑戰。
  這與我國的貨幣政策制度安排有關。長期以來,我國實行的是嚴格盯住美元的匯率政策。2005年匯改后,雖然人民幣匯率制度中的管理成分在減少浮動成分在加大,但仍然是以盯住美元為主。在這樣的制度框架下,我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必須要靠資本管制來維持。
  相應地,開放資本賬戶則意味著匯率穩定和貨幣政策獨立性兩者必舍其一。由于出口在我國穩增長和保就業中的重要性,可以預見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匯率水平的相對穩定仍然會是一個重要的政策目標。
  同時,保持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對中國這樣的大國來說也至關重要,因為這保證了即使當中美兩國受到異質性沖擊時,我們仍能夠在保持匯率穩定的同時采取相應的貨幣手段來抵消沖擊的影響。
  鑒于匯率穩定和貨幣政策獨立性的重要性,現階段高程度的開放資本賬戶政策也不具有很強的現實可操作性。
  再者,從收益角度來看,若現階段我國實行資本賬戶開放,特別是資本流入開放,幾乎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好處。當前我國的主要問題不是資金短缺。相反地我們面臨的是本國儲蓄遠大于投資的問題(這一問題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是我國持續的經常賬戶順差)。
  所以,我們現在迫切需要的不是外資流入,而是建立一個能有效地將大量本國儲蓄轉化成投資從而帶動經濟增長的現代金融體系。
  政策選擇
  筆者認為,我們有必要正確看待當前兩種支持資本賬戶開放政策的流行觀點。
  一種是資本賬戶管制無效論,認為在現代科技條件下對資本跨境流動的管制將變得越來越困難,因此應該取消管制政策。這是一種典型的“因噎廢食”的觀點,正確的做法應是積極地增加管制的有效性而非消極地取消管制。
  與無效論相比,第二種觀點更具有誘惑力和欺騙性。這種觀點鼓吹資本賬戶開放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條件。因此,為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必須取消資本管制。這種觀點常見于國外的智庫和媒體以及外資金融機構。其問題在于犯了本末倒置的毛病。
  在不滿足條件的情況下強行開放資本賬戶,只會對本國的經濟增長和宏觀穩定帶來災難性的影響,從而葬送人民幣國際化的機會。更何況資本賬戶開放絕非一國貨幣成功國際化的充分條件,是否為必要條件也有待進一步論證。
  綜上所述,我國資本賬戶開放采取的只能是漸進式的逐步開放策略。
  全面的資本賬戶開放需要在滿足兩個基本條件后才能實現。一是能有效配置金融資源的現代金融體系的建立,二是本國經濟對匯率波動性和外部沖擊有足夠的承受能力。作為我國金融改革的一部分,資本賬戶開放在順序上應放在最后。
  2013年,我們首先應加快金融業對內開放步伐,提高競爭度,并在此基礎上積極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建立高效的現代金融體系;其次應在經濟增長方式轉型、本國經濟對匯率波動性承受力提高的前提下,推動匯率市場化改革;全面的資本賬戶開放則應放到最后實行。
  在操作策略上,目前仍然有必要堵住源頭,對資本流入實行較高程度的管制。對于資本流出的管制則可以考慮適當地放開。這樣一方面可以滿足本國企業和居民投資多元化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