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倉儲物流用地的思考
2012-12-22 10:29: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張雨航
繼去年,北京叫停了 “商改住”之后,近日,武漢當地媒體又曝出了九州通置業涉嫌改變用地性質,將醫藥物流港變成公寓式酒店。這一事件再次引發了人們對 “商改住”,以及倉儲物流用地的思考。
近年來,隨著我國物流業和倉儲業的快速發展,國內倉儲用地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大。物流用地的緊張以及土地財政情結推高了物流企業的拿地成本以及用地的租金價格。
從現階段來看,我國已擁有5.5億平方米的存儲空間。但是,由于我國倉儲業的發展較晚,基礎設施建設還尚未完善,目前只有580萬平方米可算得上是 “甲級”現代物流設施。而中國的人均存儲空間僅為0.41平方米,是日本和美國人均水平的1/10。這足以說明了我國倉儲空間嚴重匱乏,眼前急需得到解決與保障。
另外,一些企業為了牟取暴利,擅自將倉儲物流用地變成了住宅用地,一來是嚴重地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二來是改變了政府對區域經濟、物流用地,以及房地產市場的整體規劃,造成了商、住項目的比例失調,進而破壞了區域原有的各項功能和規劃用途。然而,針對九州通將商業服務用地變更為住宅用地這一違法行為而言,不僅加重了該地區倉儲物流用地的緊張局面,同時,更是阻礙了我國物流業的健康發展,影響了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實施。
因此,為了保障倉儲物流用地的合法權益,避免 “商改住”違法行為的再次發生,政府應該給予物流行業一些良好的發展政策,并與其他部門共同攜手建立起監管體系。通過加強物流園區的監管力度,才能更好地促進物流業的健康發展,解決倉儲物流用地難的問題。
首先,政府部門應該加大對民間資本投資物流領域的支持力度,通過減輕物流企業的稅收負擔等利好政策,改善企業的運營氛圍,為企業營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助力降低社會物流成本。其次,政府應該加大對民營物流企業的土地政策支持力度,鼓勵民營物流企業利用舊廠房,以及閑置倉庫等符合規劃的物流設施建設。對于以物流業為主的城市功能區和園區,要細化規劃功能分區。根據國家標準確定土地用途,嚴格按照不同地類和土地使用標準分宗供地,防止以物流中心、商品集散地名義圈占土地和實施整體供地,進而實現增強民營物流企業的土地市場競爭能力,提高節約集約用地水平。
再次,國家應該完善物流用地的監管體系,通過與土地局、稅務局等多個行政執法部門之間進行協調配合,共同對當地的倉儲物流用地進行監查與管理。通過聯手執法,共同治理倉儲物流用地 “商改住”等違法行為。與此同時,還應該加大對物流用地的管控力度、執法力度,以及處罰力度。只有各個部門之間相互配合,共同履行監管職責,才是保障物流園區正常的市場秩序、保障倉儲用地合法權益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