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將多方面入手發揮流通業在國民經濟中基礎性作用
2012-12-19 10:5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當前嚴峻的國內外形勢下,如何創新流通發展方式,進一步發揮流通業作為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的作用,是商務部門待解的課題。
商務部日前召開全國內貿專家座談會,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主持會議,部長助理房愛卿、李榮燦 ,全國政協委員、商務部原部長助理黃海等參加會議。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商務部將從市場運行調控、流通網絡布局、轉變營銷方式、規范市場信用等方面入手,發揮流通業在國民經濟 中的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
作用日益顯現
世界經濟形勢復雜多變,國內環境資源約束增強,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壓力……在嚴峻的國內外形勢下,流通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正在日益顯現,成為建設和諧社會,發展經濟,惠及民生的重要載體。
統計數據顯示,2002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萬億元,2011年達到18.4萬億元,居世界第二位。2011年,流通業創造了全國15.8%的國內生產總值、19.2%的稅收、吸納就業1.05億人。2011年,最終消費對經濟的貢獻率也已經達到51.6%。
在此背景下,流通業迎來了政策陽光。國民經濟發展“十二五 ”規劃提出,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就是由過去投資、出口、消費調整為消費、投資、出口。
今年8月3日,國務院下發了國發39號文件,文件提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流通產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流通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
對此,國務院研究室綜合司司長陳文玲表示,消費是經濟發展第一推動力,現代流通是國家的核心競爭力、綜合競爭力,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承載力,應發揮流通業的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
需有創新思維
盡管如此,我國流通業仍存在著很多問題,諸如流通網絡的布局不盡合理,流通的信息化程度不高,流通成本高、效率低的問題仍然存在,食品衛生安全、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的情況時有發生。
因此,如何發揮流通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成為商務部門亟待破解的課題之一。
對此,雖然專家們各抒己見,但記者發現,創新是很多專家提及的關鍵詞之一。
中國市場學會理事長高鐵生表示,發揮流通業的先導性作用,應該創新交易方式,完善供需之間的匹配機制,使得每種重要的商品都能找到高效率的匹配路線圖,包括有形的、無形的、實體的、虛擬的、即期的、遠期的、現貨的、期貨的等等。
在中商商業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淑華看來,創新還應該體現在加大研發力度、創造消費需求方面。
農村市場有可為
隨著我國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農村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農村市場正釋放著巨大的潛力,成為流通業發展的熱土。
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至2012年,我國農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經連續4年超過2萬億元。今年1~9月,我國農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0090億元,增長14.4%,再次超過2萬億元。我國農村流通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農村流通是座談會上又一個熱門話題。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宋則表示,應該關注農村消費市場和城鄉發展一體化。未來十年,隨著城鄉發展一體化推進,將有2億的農民變為市民,至少會產生幾萬億元的購買力。
遼寧省政協人口環境資源委員會主任趙穎奇也看好農村市場。她在發言中給出了解決之策:搞活農村流通,應該加大流通業基礎設施建設,政府要有所作為,不能過度的市場化;要發揮農民合作社的作用,凝聚力量,抱團闖市場;建立現代農產品流通中心和公益性的新農村商網,為農村流通搭臺;實行大集團戰略,組建大型農產品流通集團、第三方物流企業等。(本文來源:國際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