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湖南年底九成縣30分鐘內可上高速 6省出口打通

2012-12-19 9:52:00 來源:湖南日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釋放“高速”的魅力 
   
  --湖南高速公路建設發展紀實
  今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有望接近4000公里,92%的縣30分鐘之內可上高速; 
  打通相鄰6省(市)15條高速公路通道,湖南與周邊省份均有高速對接; 
  縱貫南北、承接東西,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成就湖南“中部交通樞紐”重要地位; 
  高速公路沿線,產業園區與企業應運而生,物流、人流、信息流,在高速公路暢快流動…… 
  中部湖南,開始釋放“高速”的魅力。 
    6省出口打通,“六縱八橫”凸顯湖南區位優勢 
  今年3月31日,隨著吉首至重慶高速公路開通,湘渝之間有了便捷的高速通道。至此,湖南與周邊接壤的6省(市)均實現了高速公路直接連通。湖南高速公路出省通道達15個。 
  翻開酷似人頭像的湖南地圖,縱橫交錯的高速公路網,如同大腦中樞神經。它們,既是串起湖湘大地城鄉“細胞”的神經系統,更是我國“承接東西、貫穿南北”的中部交通大動脈。 
  湖南通則中部通,凸顯湖南在全國交通樞紐中極其重要的區位優勢。 
  中部湖南,北依洞庭通江達海,南鄰珠三角和港澳,西接西南腹地,既是沿海通達內地的關口,也是內陸進入沿海的前沿。 
  湖南要將區位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主動加強同發達地區的經濟融合,構建暢通的高速公路網絡勢在必行!“十五”末期,湖南高速公路通車里程排全國第16位,中部最末一位;規劃中與周邊省份相接的25條高速公路,只通了3條。 
  路網結構不合理,出省通道少且分布不均,凸現全省高速交通不足。最直接后果是導致通行能力大大削弱;從長遠來說將嚴重制約湖南經濟發展。 
  隨著高速公路建設在三湘四水大規模鋪開,湖南交通瓶頸正一點點被突破。高速公路帶來的方便與快捷,已讓更多的人深有體會。 
  以2011年9月25日開通的宜章至鳳頭嶺高速公路為例,該路全長雖只有48.5 公里,但往返湘粵多了一條捷徑,既繞開京珠高速韶關段的大嶺大坳,還比走京珠高速縮短近50公里。 
  正在建設的龍永、永吉高速公路,使龍山往北可連通湖北來鳳,并直達陜西安康,與包茂國家高速連接。龍山這個曾經偏居湘西一隅的山區小縣,借高速公路匯入開放發展的滾滾大潮。 
  隨著高速網架的日趨完善,高速公路通車能力日益擴大。滬昆高速潭邵段2002年開通時,通車量很低,有的收費站一個零點班的出口流量有時只有1臺車。2007年滬昆高速全線貫通后,僅潭邵段其出口年通車量就高達2000萬臺次。 
  2012年12月17日,湖南省交通運輸廳宣布,此后的一周內,湖南有15條高速公路相繼建成通車,全省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逼近4000公里,“二縱五橫”的高速公路骨架網基本形成,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局長吳國光介紹,到2015年,湖南將基本建成“六縱八橫”高速公路骨架網,全面打通25個出省通道。在進一步完善全省高速公路網架的同時,提升湖南在全國交通網中的樞紐地位。 
    4小時交通圈,全面開啟高速經濟新時代 
  路通了,致富的金鑰匙也就握在了手心。 
  11月中旬,記者在大圍山腳下的瀏陽市關口街道辦事處升平村看到,養殖大戶程章龍正在蔬菜基地里忙活。緊鄰即將通車的大瀏高速(大圍山-瀏陽),這個蔬菜基地是程章龍心中一個致富夢想。 
  16歲那年,程章龍曾嘗試養雞。受交通制約,只好用自行車馱著20多只雞到城里去賣。結果半路上雞籠散架,弄了個雞飛滿天。 
  剛剛創業,受此一擊,他干脆南下打工,一干就是20年。 
  2009年,大瀏高速開工。這條途經程章龍所在村子的高速公路,是湖南“六縱八橫”高速網架中的“一橫”,東接江西南昌,西經長沙至重慶。 
  正在深圳打工的程章龍聞訊,很快回到老家辦起了養豬合作社,今年開始籌建蔬菜基地。他告訴記者,鮮活的蔬菜從基地采摘上高速公路,2個小時后就可送到長沙的商場、菜店。 
  目前,升平村正在謀劃辦養殖場、建葡萄園,大力發展種養殖業,借大瀏高速,把升平村建成瀏陽和長沙的“大菜園”。 
  地處湘贛粵交通要津的茶陵縣,素有“三路襟喉”之稱。過去,由于交通落后,資源優勢難以變成經濟優勢。 
  2009年衡炎高速公路開通,給茶陵經濟發展注入勃勃生機。高速公路開通1年多,該縣正式洽談與簽約的項目達51個,投資額突破百億元大關。 
  “高速公路讓茶陵由’兵家必爭之地’成為了’商家必爭之地’。”茶陵縣委書記毛朝暉樂呵呵地告訴記者。 
  高速公路如同一條“吸金帶”,帶動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向沿線聚集,推動著區域經濟快速發展。 
  全線穿越侗族少數民族地區的懷新高速公路,被侗族同胞親切稱為“致富黃金路”。芷江工業園在高速公路通車兩個月內,即引進重點項目6個;山城懷化由此成為湘、鄂、渝、黔、貴5省物流中心。 
  完善、快捷的高速公路運輸網,“門到門”的優勢大大縮短了產銷地的時空距離,降低了商品交易的運輸成本,有力推動了商貿流通業發展。 
  高速公路發達的長株潭地區,沿高速公路建立起糧、油、菜、果、魚等數十個農產品生產基地。 
  永州道縣至廣西賀州的道賀高速,在永州與桂林之間搭起快捷通道。道縣農民豪言,要將當地臍橙賣到東盟去!放眼三湘大地,一個個產業園區、經濟強鎮如長藤結瓜,紛紛在高速公路沿線伴生、集結。 
  高速公路路網結構的完善,加快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流動,對承接沿海產業轉移、促進區域產業優化升級、加快城鎮化進程、助推湖“四化兩型”和“兩個率先”具有重要作用。 
    一座矮寨大橋,引發旅游格局大變化 
  今年國慶長假期間,德夯風景區內,熙熙攘攘的客流擠滿了苗寨狹窄的街巷。 
  據景區計調員小吳告訴記者:“矮寨大橋正式通車后,前來德夯苗寨的游客翻番;團隊與自駕游大量增加,還吸引了很多外地商人來此開店”。 
  這個假期,到鳳凰旅游的人數超過60萬人次;僅10月4日一天,鳳凰古城就接待12萬人次,入城車輛超過2萬臺。而今年1至10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實現旅游收入90多億元,同比增長38%。 
  湘西自治州旅游局局長歐道勝介紹,矮寨大橋通車后,大湘西旅游發展格局隨之發生重大變化,重慶紅色旅游、武隆仙女山、黔江小南海、邊城茶峒、吉首德夯、吉首乾州古城、鳳凰古城等串成了一條新的黃金旅游線,輻射周邊縣市,形成新的旅游經濟產業帶。 
  因高速公路而引發的旅游格局變化,不只在湘西州。隨著高速公路等快捷出行方式日趨完善,三湘大地美麗的自然景觀和深厚的人文資源,日漸走出深閨。 
  長常、常張高速公路通車后,由長沙去張家界只需3小時,張家界已成為長沙的“后花園”。 
  隨著滬昆高速通車,自駕游來懷化的游客逐年遞增,洪江古商城、通道萬佛山、皇都侗族文化村,迎來了五湖四海的游客。 
  衡炎高速公路開工建設后,炎陵就開始與周邊景區積極展開區域協作,著力打造“長沙-炎帝陵-舜帝陵”尋根祭祖游和“井岡山-炎陵-長沙”紅色圣地游等旅游精品路線,塑造炎陵旅游的國際形象。2011年,該縣接待游客185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9.34億元,成為湖南新興的旅游大縣。 
  今年10月下旬,100多名來自“珠三角”和廣西桂林市的旅行社及旅行商代表前來永州“踩點探線”。在實地旅考察了藍山國家森林公園、九嶷山旅游區、月巖-周敦頤故里旅游區、江華天河瑤池及瑤族文化園、浯溪碑林、零陵古城旅游區等景點后,紛紛表示,要借助便捷的高速公路,將永州開發為新的旅游業務目的地。 
  高速公路延伸到哪里,哪里的旅游就興旺起來。 
  現有高速公路已將全省國家森林公園、國家自然保護區、國家風景名勝區以及省級風景名勝區串聯溝通,編織成一條條獨具特色的旅游精品線路。曾經閉塞而旅游資源豐富的地區,借助發達的交通網,形成后發優勢,一躍而成旅游勝地。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