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行業協會的創新驅動
2012-12-15 11:38: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丁俊發
對于國家一級協會,我還是主張一業一會比較好。一業多會的格局一定要學會錯位經營、合作共贏,而不是惡性競爭。一業多會對所有社團組織都是一種無形的壓力,壓力可以變成動力,在品牌、服務、模式等方面下功夫,把協會辦得更好。
最近,我到廣州參加廣州車展的配套活動——泛珠三角物流發展與合作論壇,許多朋友都給我講了一件事:廣東又成立了一個協會,叫廣東省物流與供應鏈協會。我問為什么,原來這里有一個故事。
廣東省委、省政府一直在推行行業協會的改革,有三條是十分鮮明的:一是主張一業多會,二是政府官員不準在行業協會擔任專職領導職務,三是除民政部門管理以外,無業務主管部門。比如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從2007年成立以來一直是由廣東省物產集團、寶供物流集團、省交通集團、南方物流集團的一把手輪流擔任會長。深圳物流與供應鏈協會的會長則是在多名企業家中競爭上崗,這種做法走在了全國的前列,是別的省份做不到的。
已經有了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為什么還要成立一個廣東省物流與供應鏈協會?直接推動者是原省委書記汪洋,他非常欣賞與支持寶供物流的發展,對寶供集團董事長劉武的一些觀點與做法也大加贊揚。但當他到林安物流園考察以后,明確提出,在物流行業還可以成立一個協會,與劉武的省物流協會競爭,這就形成了一業多會的競爭格局。這一舉動在廣東省物流界特別是廣州市物流界引起了極大的反響,有褒有弊,贊揚的是認為市場經濟是一種競爭經濟,優勝劣汰。擔心的是物流資源有限,競爭過度,會加大物流企業的負擔。
廣東現象一定會在全國蔓延,浙江已有浙江省物流與采購協會、浙江供應鏈協會、浙江省交通與物流協會。河南也已有三個協會,即河南省物流與采購協會、河南省物流協會、河南省供應鏈協會。而在臺灣、香港、澳門早就是這種格局。
如何看待這一現象?我認為有幾點是可以也是必須推行的,
第一,政會分開。政府與行業協會一定要分離,不能從屬于政府,政府的責任是制定法規,讓行業協會遵守一定的行為準則并進行監督。
第二,企業家辦會。在經濟領域的協會應由企業家辦會,考慮到中國目前的實際,也可以有一個過渡期。
第三,無業務主管模式。由于中國的行業協會太多,加上缺少法規約束,目前的模式是民政部門與業務主管部門雙重管理。我認為應盡快改變這種模式,給行業協會一個更大的發展空間。擔心出問題,惟一的辦法是強化法制,提高社團組織專業管理人員的素質。
第四,一業多會。所謂一業多會是一業中的不同業務、類別、企業的不同組合,而不是一業中的同類業務、類別、企業的低水平重復組合。我認為并非必須這樣做,要看實際的需要,要看企業的意愿。
對于國家一級協會,我還是主張一業一會比較好。一業多會的格局一定要學會錯位經營、合作共贏,而不是惡性競爭。一業多會對所有社團組織都是一種無形的壓力,壓力可以變成動力,在品牌、服務、模式等方面下功夫,把協會辦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