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三萬元物品賠七百引爭議
2012-12-15 11:26: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新聞線索:“當初為了省錢,價值3萬元的東西只做了3000元的保價,沒想到損害后連3000元都不賠,只肯賠200元,討價還價最后只肯賠700元。”天津的張先生于一個月前在溫州訂購了3套鋁制工藝品,總價值3萬余元。產品通過德邦物流運送到天津,并在報價單上做了3000元的保價。等張先生拿到郵寄的3套工藝品時,發現3套中有2套已折斷,完全失去了使用價值。
張先生的情況并非特例。近年來,隨著網購的興起,物流業快速發展。與此同時,由“暴力分揀”引發的貨品破損也層出不窮,相應投訴越來越多。數據顯示,今年9月,各級郵政局通過郵政行業消費者申訴電話和國家郵政局網站共受理消費者申訴11115件,申訴中涉及快遞業務問題的10594件,占總申訴量的95.3%。
記者點評: 時下,消費者與快遞的糾紛屢見不鮮。這其中,快件在運輸中受損或丟失遭遇索賠難更加突出。天津張先生被快遞損壞3萬元物品只得到700元賠償的事件再次暴露了當快遞物品受損時,消費者權益無法得到有效維護,只能自認倒霉的嚴峻現狀。以往,業內專家對此類問題更多地去呼吁消費者要對郵寄物品進行保價,似乎只要保了價,便可使自身利益不受損。然而從上述事件看,一旦發生問題,即便給物品保了價,消費者也并不能順利得到賠償。對此,筆者認為,上述問題之所以長期存在,固然與快遞企業良莠不齊、行業發展不規范有關,但缺乏有效可行的監管措施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希望有關部門能對此高度重視,盡快拿出強有力的監管措施,并完善行業立法,早日解決這一問題。 (柴鳳偉郭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