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輪TPP協定談判結束 亞太貿易格局更加復雜
2012-12-14 10:47:00 來源:國際在線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第15輪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談判12日凌晨在新西蘭結束。參與談判的11國代表就知識產權、跨境服務貿易等內容深入磋商,并一直認為將進一步致力于降低關稅和解決區域貿易壁壘等問題。外界普遍認為,美國高調參與的目的是想借此區域經濟模式,繼續深入布局亞太經濟圈戰略。
此次為期十天的第15輪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談判于當地時間12日在新西蘭北島最大城市奧克蘭結束。包括美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國在內的所有11國代表在一系列問題上達成一致,如促進區域就業機會、加強本地區國家間聯系、保護知識產權等等。各國還一致認為,完成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將為整個亞太地區的自由貿易開辟出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并同意經過共同的努力,爭取到2013年10月最終完成所有協定內容談判。
作為大洋洲的兩大經濟體,同時也是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內的重要成員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兩國在此次談判中著重強調了徹底削減農產品關稅的重要性,并呼吁組織內各國進一步消除有關食品和農產品的貿易壁壘。澳新兩國代表還說,只有鏟除所有阻礙自由貿易發展的絆腳石,才能盤活區域內經濟往來,而這也有利于澳新兩國那些從事農產品加工的中小企業的發展。
澳大利亞是美國在2009年宣布正式加入這一區域性貿易組織后才參與到這一談判機制中來,并在當時WTO多哈回合談判陷入僵滯,以及與盟友美國簽署雙邊自貿協定后,于2010年主持了這一協定下的第一輪談判。
事實上,在正式加入前,澳大利亞對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談判的態度一直十分曖昧。從2010年起,澳大利亞進出口總貿易額的近70%都是來自東亞市場,這讓澳聯邦政府意識到保持與東亞地區貿易開放的重要性。此外,近些年澳政府已經陸續與許多亞太地區國家建立起雙邊自貿區,目前仍有相當數量的自貿協定處在談判之中。然而,受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自貿區一旦建立便很難始終保持雙邊貿易的高質量。澳大利亞國內的一份權威報告顯示,澳大利亞并沒有在現有的“自貿區經濟”模式下獲得既定收益。然而,目前體系較為松散而且受政治因素等影響相對較弱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談判的出現,正符合了澳大利亞的利益。
在現在的亞太地區,特別是以東盟為核心的東亞地區,中日韓自貿協定以及一些雙邊自貿區的出現,讓這一區域在現今依舊低迷的全球經濟現狀中顯得格外耀眼。在這一過程中,標榜重返亞太戰略的美國政府不僅僅是從軍事和政治兩方面入手,重獲經濟領域主導權的目的更是顯而易見。
2009年,奧巴馬政府宣布正式加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談判,并促使成員國從當初的4個陸續增加到現在包括美洲、大洋洲和亞洲三大洲的11個國家,這與美國一直崇尚的亞太自貿區的構想不謀而合。目前,我國還沒有加入這一組織。但是,作為一個旨在促進多邊貿易協定的區域性機構,不管成員國有哪些,非排他性和符合各國根本利益才是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