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報告開啟物流發展新方向
2012-12-1 12:16: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駱建領
11月1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勝利閉幕。會上,胡錦濤主席作了《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的報告。報告明確指出:“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健康發展,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壯大”。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經濟取得了快速穩定的發展。在此期間,現代服務業作為拉動國家GDP的重要力量,為我國經濟高速增長作出了很大貢獻。尤其是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現代物流業在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據有關數據顯示,過去十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的增長與GDP增長是同步的。“十二五”規劃和十八大報告都明確提出,要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更多依靠現代服務業帶動,全力推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壯大。而2009年3月出臺的《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又是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中的惟一服務業規劃。所以,“十二五”期間,國民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經濟方式的轉變,必將以提升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例為重點,而這同時也將引導物流業結構調整和主要指標的變化。可以說,國民經濟結構的調整必將給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帶來大好機遇。
十八大報告指出,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對于勞動密集型的物流業來說,可謂是到了一個新的戰略機遇期。我國傳統的物流業在規模、品牌、服務能力、供應鏈管理等方面,與國外發達國家還存在一定差距;物流網絡的完整性、協調性和配套性也明顯不高;物流企業贏利能力差、組織化程度不高,市場不規范、企業集中度低、競爭環境不優,區域發展不平衡、物流資源整合不足等問題亟待解決。十八大報告明確了我國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方向,為其指明了前行的道路。那就是“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驅動”,大力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推進產業優化升級和集約化發展,實現物流業發展質量的提升,進而提升我國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報告指出,要“建設下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發展現代信息技術產業體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體系,推進信息網絡技術廣泛運用”。對于現代物流業來說,物流信息標準的制定、信息網絡的建設、信息數據的共享、物流軟件的運用等,將促使我國物流業發展更加現代化和智能化,也必將大力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強企業綜合競爭力。信息技術作為現代物流體系的靈魂,將促使現代物流業突飛猛進地發展,也勢必會引導我國物流業從粗放型向技術密集型的轉變。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服務型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會越來越大,在不久的將來,服務經濟所占比重將超過工業經濟,從而成為我國的主導產業。作為復合型產業的現代物流業無疑將面臨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而這也正是“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