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綜合物流論文

淺談物流金融

2012-1-19 16:2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物流金融作為新興的一種重要金融創新業務,主要以供應鏈上的動產擔保為依托,對供應鏈提供融資服務,提升供應鏈整體的運作效率。發展物流金融創新,可以改變銀行擔保貸款集中在不動產領域的狀況,對降低金融領域的系統性風險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金融業與物流業應以創新為契機,實現雙方的“共贏”。  
物流金融的產生背景 
1.中小型企業融資困境 
 在國內,由于中小型企業存在著信用體系不健全的問題,所以融資渠道貧乏,生產運營的發展資金壓力大。物流金融服務可以有效支持中小型企業的融資活動。另外,物流金融服務可以盤活企業暫時閑置的原材料和產成品的資金占用,優化企業資源。
 2.第三方物流服務的革命 
物流金融是物流與金融相結合的產品,其不僅能提高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服務能力、經營利潤,而且可以協助企業拓展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資本的使用效率。物流金融服務將開國內物流業界之先河,是第三方物流服務的一次革命。
 3.供應鏈“共贏”目標 
對于現代第三方物流企業而言,物流金融可以提高企業一體化服務水平,擴大企業的競爭能力,提高企業的業務規模,增加高附加值的服務功能,提高企業的經營利潤;對于供應鏈企業而言,物流金融可以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拓寬企業的融資渠道;可以降低企業原材料、半成品和產品的資本占用率,提高企業資本利用率,實現資本優化配置;可以降低采購成本或擴大銷售規模,提高企業的銷售利潤。對于金融機構而言,物流金融服務可以幫助金融機構擴大貸款規模,降低信貸風險,甚至可以協助金融機構處置部分不良資產。
4.金融機構創新意識增強 
當前金融機構面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為在競爭中獲得優勢,金融機構,比如銀行,不斷地進行業務創新。這就促使了物流金融的誕生。物流金融可以幫助銀行吸引和穩定客戶,擴大銀行的經營規模,增強銀行的競爭能力;可以協助銀行解決質押貸款業務中銀行面臨的“物流瓶頸”——質押物的倉儲與監管;可以協助銀行解決質押貸款業務中銀行面臨的質押物評估、資產處理等問題。
 
 物流金融的發展狀況
物流金融的發展起源于物資融資業務。金融和物流的結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400年,當時的美索布達米亞地區就出現了谷物倉單。而英國最早出現的流通紙幣就是可兌付的銀礦倉單。
 1.發達國家的物流金融業務

國際上,最全面的物流金融規范體系在北美(美國和加拿大)以及菲律賓等地。以美國為例,其物流金融的主要業務模式之一是面向農產品的倉單質押。倉單既可以作為向銀行貸款的抵押,也可以在貿易中作為支付手段進行流通。美國的物流金融體系是以政府為基礎的。早在1916年,美國就頒布了美國倉庫存貯法案 (USWarehousingActof1916),并以此建立起一整套關于倉單質押的系統規則。這一體系的誕生,不僅成為家庭式農場融資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時,也提高了整個農業營銷系統的效率,降低了運作成本。 
 2.發展中國家的物流金融服務
相對于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的物流金融業務開始得較晚,業務制度也不夠完善。非洲貿易的自由化很早就吸引了眾多外國企業作為審查公司進入當地。這些公司以銀行、借款人和質押經理為主體,設立三方質押管理協議(CMA),審查公司往往作為倉儲運營商兼任質押經理的職位。通過該協議,存貨人,即借款人在銀行方面獲得一定信用而得到融資機會。此類倉單直接開具給提供資金的銀行而非借款人,并且,這種倉單不能流通轉移。 
在非洲各國中較為成功的例子是贊比亞的物流金融體系。贊比亞沒有采用北美以政府為基礎的體系模式,而是在自然資源協會(NaturalResourceInstitute)的幫助下,創立了與政府保持一定距離、不受政府監管的自營機構——贊比亞農業產品代理公司(TheZambianAgriculturalCommodityAgencyLtd)。該公司參照發達國家的體系,擔負物流金融系統的開發和管理,同時,避免了政府的干預,從而更能適應非洲國家的政治經濟環境。
3.中國物流金融的發展 
國內物流銀行服務的推動者主要是第三方物流公司。伴隨著現代第三方物流業的發展,第三方物流企業業務更加復雜,除了要提供現代物流服務外,還要跟銀行合作,一起提供部分金融服務。在國內實踐中,中國儲運集團從1999年開始從事物流金融部分業務。物流銀行給中國儲運集團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最近,該集團公司總結了部分物流金融業務模式,并在集團所有子公司進行推廣。據了解,“物流銀行”在山東省最早的“樣板”是煙臺海通物流的一筆1500萬元的倉單質押融資。近幾年,“物流銀行”被山東省物流企業所采用,目前,中儲青島公司、中外運青島公司、博遠、環魯、煙臺海通、臨沂立晨等公司也推出了物流銀行業務。但目前我國物流水平還比較低下,一個很重要的、深層次的原因是沒有推進物流、商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一體化,大量的資金擱置在供應鏈全過程的各個環節中,既影響了供應鏈的順利運轉,又導致了物流運作的資金成本居高不下,更使得物流企業因資金緊張而無法對信息系統、操作系統進行必要的技術改造。可以說,物流金融水平的低下,成為制約物流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因此,把物流服務和金融服務相結合,以動產做質押,搞好金融物流,為物流企業或金融機構 (銀行等)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提供新的思路和實施方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良好的發展前景。
 物流金融發展的策略 
隨著物流金融的發展,金融機構過度開展金融創新,追求最大利益,而忽略了對相應風險的承擔與控制。這是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之一,同時,也給物流金融創新以重要的警示:在金融創新過程中,如何有效監管金融機構的具體運作,促使其對業務風險進行識別及有效管理,至關重要。
1.加強物流金融的風險管理 
我國物流金融業務目前主要存在的風險包括:一是法律風險,主要是物流金融業務中的合約欺詐及質權是否成立的風險等;二是操作風險,主要是物流金融業務中質押物的管理等;三是信用風險,主要是借款企業的違約風險;四是市場風險,主要包括質押物的價格風險和變現風險等。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歷程,彰顯了從系統角度考慮金融創新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2.關注與控制物流金融的新增風險 
類似于住房抵押貸款,物流金融創新可以緩釋信用風險,但同時又會增加一些新的風險,例如擔保品價格風險、變現風險等,對新增風險的分析與控制是業務能否正常發展以及風險管理水平高低的關鍵,將最終影響銀行資產的安全。

 3.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建立物流金融分散機制 

物流銀行應該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建立物流金融風險的分散機制,比如,構建擔保池、應收賬款資產池,促使物流金融資產證券化等,這些有利于將業務風險有效分散和轉移,但在這一過程中,必須注意金融創新與風險控制的平衡,即便在業務蓬勃發展時,實時的監管、貸款審核條件的嚴格遵守等等仍然需要,這是全球金融危機給我們的一個重要啟示。
 4.建立物流金融的保障機制 
在銀行內部確立和完善制度保障。首先,制定科學的定價機制;其次,制定獨立的考核機制;再次,建立專業的培訓機制;最后,制定快捷的信息傳導機制。
另外,應該鼓勵銀行基于物流金融的風險,采用內部評級模型來設置相應的資本金,確保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防止流動性問題產生。
2009年有可能是中國物流業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結合我國經濟運行和物流發展的實際,中國物流業將進入增長趨緩、結構調整階段。客戶要求高、運營成本高、市場波動大、經營風險大、服務價格低、企業利潤低,將成為總的基調。對此,要充分估計、審慎決策、積極應對。同時,也需要國家政策上的支持與理論上的指導:宏觀的經濟政策保持相對的穩定與連續;相關法律的進一步完善與增強可操作性,如,嚴厲打擊在金融業務中的違法犯罪行為;同時,國內的理論界要加快引進與創新相關理論的步伐。此外,政府應扶持發展專業監管物流企業,以樹立良好的市場典范,促進物流金融這一事物得以在我國健康有序地發展,更好地為經濟建設服務。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