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河北:十年歷程 高速總里程4804公里

2012-11-7 11:54:00 來源:燕趙都市網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2002年年底,河北高速公路里程是1591公里。十年過去,如今河北高速已達總里程4804公里,新增3213公里,居全國第3位。隨著承秦高速(秦皇島段)的年底通車,河北高速今年達到5000公里已無任何懸念。目前,河北高速公路路網密度已經超過日本、法國等發達國家水平,實現了全省11個設區市和95%的縣(市、區)30分鐘上高速。 
  實際上,河北高速的發展給人們帶來的不僅僅是順暢,更有經濟的繁榮,生活質量的提高,幸福指數的提升。 
    距離“近”了,心貼得更近了 
  張洪革今年41歲,他對記者說,他是南宮人,“但也算半個北京人了,2003年起到北京工作。” 
  張洪革工作的地方是北京永興基業輪胎有限公司,他的工作是給老總開車,“老總是我老鄉,也是南宮人。” 
  在大廣高速沒修通之前,感覺自己的生活總是在“趕”。張洪革說,那時從南宮到北京,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條是106國道,另一條是走青銀高速繞道京港澳高速,106國道有時路況不好,要走四五個小時,而走高速由于繞遠,時間也得4個小時,“時間都花在路上了”。 
  大廣通車后,張洪革深切體會到了大廣的好處,“從我們縣城到北京公司,兩個小時多一點就到了,時間充裕得很。” 
  此外,張洪革還有一個感覺,大廣高速拉近了他和家人之間的聯系。“老板是個生意人,時間抓得非常緊,以前拉著老板回南宮,好多時候都是當天就回,在南宮呆不了多長時間,我跟家里人基本碰不著面,都是打電話聯系一下就算了。現在呢,回到南宮,都是在家里吃晚飯,吃完飯后和孩子再交流一會兒,然后出發回北京,一點兒也不晚。大廣高速就好像給我們家修的,使我們家人的心貼得更近了。” 
    百姓心中的天路 
  要想富,先修路。 
  如果說,大廣高速的修通讓張洪革與妻兒團聚的次數增多了。那么,即將竣工的承秦高速,在燕山腳下的青龍滿族自治縣八道河鎮沙河村村民們的心里,意義更大,他們將其稱為“天路”。 
  張明春是連續五屆的沙河村村主任。他告訴記者,從沙河村到秦皇島,走國道需要4個小時,到承德時間還要長,需要5個多小時。 
  張明春說,沙河村有3347人,沒有集體企業,收入主要靠水果、蔬菜的種植。“我們這兒的水果可好吃了。”張明春說,秦皇島晝夜溫差大,特別適合水果的生長,沙河村生產板栗、蘋果、安梨,“尤其是安梨,酸甜酸甜的。” 
  水果的運輸主要靠汽車,張明春說,主要銷往承德和秦皇島,可是走國道都得四五個小時,非常不方便。遇到下雨天,路況不好,生產的東西運不出去,只能白白損失了。現在好了,承秦高速的修建讓整個村里的人充滿了希望,“村里人都盼著早日修通,都稱之為‘天路’。” 
  “承秦高速給我們帶來的將不僅僅是快捷,更是財富。”張明春說,“高速路修通后,我們到承德、秦皇島一個多小時,而且路還不顛簸,蔬菜水果可以保持剛摘下來的品相,可以賣個好價錢。以前村里一年的產值是6000多萬元,高速修通以后能達到多少我不好說,但可以肯定,一定會提高不少。” 
    焦慮與幸福 
  十年前,河北的高速公路只是連接大城市的主動脈,十年的發展建設,河北已經形成了高速公路網,阡陌從橫。“我很慶幸,河北省高速公路的大部分建設,我都參與了。”封曉黎,這位河北工大畢業的高材生說,“當時報志愿的時候,胡亂填了一個道橋專業,只是想畢業后好找工作。工作這么長時間,我很慶幸當時的選擇,當行駛在自己修建的高速公路上時,那種幸福感是一般人難以想象的。” 
  封曉黎1996年畢業,現在是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工程管理部副主任,“畢業后就參與了京秦高速的修建,后來又參與青銀高速和邯長高速的修建。到了工程管理部后,所有的省管高速公路建設都有我的足跡。” 
  談及10年來高速公路的建設,封曉黎說,這十年來,河北高速建設勢頭迅猛,突破1000公里我們用了13年,從1000公里到2000公里,我們用了6年,從2000公里到3000公里,我們用了3年,從3000公里到4000公里,我們用了兩年,今年肯定突破5000公里。 
  這中間經歷了幾個轉變。封曉黎說,十年的建設,我們是從平原到山區,從新建到改擴建,從單一地質條件到復雜地質條件。可以說,修建高速公路的難度越來越大,成本越來越高,社會效益越來越顯著。 
  封曉黎個子不高,皮膚是健康的古銅色,他說自己很少生病,由于長年在工地上奔波,他練就了一個好身板,“我們是修路的,去的地方都是不通車的,全靠兩條腿走,一天走10公里是平常事,也就是兩個標段。” 
  工作近20年,身體只出過一次毛病,就是修青銀的時候流鼻血,捂都捂不住,但那是急的,并不是身體不好。封曉黎說,他每年都是單位的先進,曾經獲得過修建河北高速公路的先進個人,“當時是省長頒的獎,這是我終身難忘的事情。” 
    更快,更便捷,更溫馨 
  經常走高速公路的人都知道,十年來,在河北高速公路上行駛是越來越快,越來越便捷了。 
  “這得益于高速公路收費體制的幾大轉變。”河北高速石家莊裕華路收費站口副站長安艷敏說。 
  十年前,安艷敏在石安高速石家莊南主線收費站工作,“當時收費體制是各條路都各自收費。 
  比如,從北京到邯鄲,京石高速收一次費,石安高速還要收一次費。經過幾條高速就收幾次費,也不按現在的公里數收費,按的是區段。比如,從柏鄉上高速,和從邢臺北上高速,收費的金額是一樣的。這樣,走的路長沾光,路短的就吃虧。” 
  2005年12月16日零時起,河北高速一片區實施聯網收費,撤銷了一些高速公路上的主線站。聯網收費讓大家上高速只需要一入一出,避免了“人為添堵”,也使大家在高速上行駛得更順暢了。 
  安艷敏說,“由于實行聯網收費,石家莊南主線站撤銷,我就是從那時候調到裕華口收費站的。” 
  “隨著聯網收費的實施,計費方式也改為按實際行駛里程計算,操作手段也由手工改用‘一卡通’。這使得河北省高速公路通行效率大大提高,收費管理更加科學,更加公平合理。”安艷敏說,“從那之后,為了讓人們行駛更順暢,我們在2010年又推出了ETC通道,實現不停車通過,上下高速更快、更順暢了,后來又實現了ETC京津冀聯網,就更方便了。” 
  安艷敏清楚地記得收費系統的幾次大事件,“除了上面說的,高速還有綠通政策,鮮活農產品上高速是不收費的,還有今年開始的中秋國慶期間7座以下小型客車免收費通行,我們這里就沒堵車。” 
  作為一名收費工作者,安艷敏認為,改變最大的是理念。最早的時候,高速收費被看做是一種管理,“上高速交費是理所應當的,我們就是管理人員。在這種理念下,與司乘人員的矛盾時有發生。2002年后,我們的理念在逐漸地轉變,我們也由管理人員變成了服務人員。” 
  “可以說,在河北高速上行駛,是越來順暢、越來越溫馨了。”安艷敏說。 
    隱形的改變 
  省高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大規模的高速公路建設給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活力,強力拉動了鋼筋、水泥、石油冶煉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時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就業平臺,對擴大內需、拉動經濟發展作用顯著。此外,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后,大大節約了運輸成本,與普通公路相比可縮減25%-30%,提高了運輸效率和經濟效益。加快了沿線區域經濟發展,像一塊“磁石”將資金、人才、項目、技術等吸引過來,形成了沿線產業帶和城鎮群。 
  實際上,這是顯性的改變,還有更多隱形的改變。 
  “這十年來大規模的修建高速,受益最大的是我們運輸公司,還有廣大的乘客。”石家莊運輸集團的吳處長對記者說,“十年前,石家莊運輸集團幾乎沒有高級客車,路況不好,容易壞,現在我們最高級的客車占到近40%,其他的客車也都是有電視,有飲水機,可以說,乘客們越來越享福了。” 
  吳處長對青銀高速的修建印象最深,以前跑濟南,有兩條線路。一條是走石黃高速,到德州轉往濟南,很繞。還有一條就是走國道,從趙縣、寧晉、新河等地過去,一趟下來,要走七八個小時。現在青銀高速一通,到濟南只需4個小時。“我們以前司機到濟南都需要住一晚上,濟南那邊提供住房。他們司機到了我們這里,我們也給他們提供住房。相互的。現在一天就可以打來回,不用住了。我們把這幾十間住房都租出去了,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再加上一天打來回,我們的運力相當于增加了一倍。” 
  “這還不是主要的。”吳處長說,“十年來高速公路的大規模建設,讓我們的經營模式發生了轉變。以前不走高速,司機可以隨時停車拉客,票款根本無法控制,所以采取的都是承包方式。這十年來,高速公路越來越發達,我們凡是通高速的車,都實現了公車公營,我們只需要在高速口查一下就可以了,因為在高速上不可能再停車拉客,連乘務員都省了。” 
  安迎端是石運集團的一名貨車司機,他對記者說,不通高速前,他們去送貨,都要先派人開小車探路,現在省了,車在高速上行駛,不容易出毛病,現在都是以養護代修理。以前在底下跑,喝口熱水都難,現在去服務區,能吃上熱騰騰的飯菜了。 
  “但我覺得高速給我們帶來最大的變化是精氣神兒。”安迎端說,“以前我們貨車司機跑底下的時候,車況不好,車老是需要修理,把衣服往地下一鋪,人就鉆進了,身上也到處都是油味兒,感覺非常不好。你看,我現在穿的衣服,不說有多好,但干凈,心眼里也痛快,你說是不。”安師傅說著這話,哈哈地沖記者笑了起來。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