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浙江經濟五大關鍵詞
2012-1-16 11:0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過去的一年,世界風云變幻,經濟發展跌宕起伏,而浙江卻迎來了不少讓全省人民欣喜的大事,一系列歡欣鼓舞的數據就是明證。
這一年,浙江GDP預計可達到32000億元左右,約增長9%以上。人均GDP 9000美元以上,約增長7%以上;
這一年,披荊斬棘,浙江多層次資本市場穩步推進,2011年上市公司累計達283家,全國保持領先;
2012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并存。
準備好,“浙江號”快車啟動了。
關鍵詞:世界500強
浙江誕生首個世界500強
2012,期待民企“接棒”
省政協委員、浙江物產集團董事長胡江潮
把生產性服務業作為提升制造業、鞏固實體經濟的戰略舉措來培育。走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的模式是浙江經濟轉型升級的戰略選擇,尤其是通過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系統打造多次產業聯動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可以引領、帶動和提升傳統制造業的發展。
在產業集聚區的規劃、建設與運營過程中,以整個產業鏈或供應鏈條為配置單元,吸引多次產業共同集聚,建造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聯動、生產制造與生活人居協同匹配、高效生產與生態環保兼具的“現代產業新城”。
“他,是浙江首席國企掌門人。他,是浙江第一艘千億企業艦隊的總舵手。他,是300余家子公司1.7萬員工的大管家。10年時間,他駕駛他的巨艦,第一次登陸世界500強的殿堂。從18歲的煤礦工人,到世界500強企業的CEO。國企管家,一生保姆。”1月12日晚,2011年度“風云浙商”頒獎晚會上,對浙江物產集團董事長胡江潮的頒獎辭。
站在領獎臺上,胡江潮說,浙江物產沒有壟斷的資源,沒有傾斜的政策,與民營企業同臺競爭,相得益彰。
在民營經濟發達的浙江,聞名全國乃至世界的民企遍布街頭,但打破浙江企業“世界500強”零紀錄的卻是浙江物產集團這家國企。在此之前,這是一家并不為人們所熟知的企業,但如果告訴你,元通汽車、中大地產、中大期貨、浙金鋼材連鎖等企業和品牌,都是物產集團旗下的資產,你便會知道這家全省最大的生產資料流通企業與日常生活多么息息相關。
“進得去、穩得住、干得好”,這是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給邁入“世界500強”的浙江物產集團的要求。后“世界500強”的日子里,浙江物產集團步子依舊穩又快,按照目前的統計數據來看,今年浙江物產集團又能在榜單上往前跨幾十位。
在“三個沒有”下做強做大
“浙江物產集團是不是靠著壟斷優勢才進500強的?”在很多場合,胡江潮都被問到過這個問題。
“這個真沒有,浙江物產集團處在完全競爭領域。”面對一次又一次質疑的聲音,胡江潮總是微笑著耐心解釋,浙江物產集團雖為國企,但同樣是在“三個沒有”的前提下發展起來的。這“三個沒有”是指沒有壟斷資源,沒有傾斜的政策,沒有進入門檻,與其他國企、民企、外企公平競爭,共同發展,不斷做強做大。
事實上,浙江物產集團的前身,就是原浙江省物資局。在計劃經濟年代,在那個物資短缺的時代,省物資局掌管著全省計劃物資的調撥供應,可謂“衣食無憂”。
伴隨著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變,原先手捧“金飯碗”的國有物資系統,在這場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考驗中,一大批傳統國有物資企業折戟沉沙、銷聲匿跡了。而浙江物產,不僅在大浪淘沙的嚴酷市場競爭中生存了下來,而且一步步登上了“千億企業”的平臺。
時鐘撥回2011年7月7日20時,美國《財富》雜志公布了2010年“世界500強”的榜單,等待榜單消息多時的浙江物產集團高管、員工們集體興奮,浙江企業入圍“世界500強”企業零的紀錄在那一刻被打破。在這份全新的“世界500強”榜單上,浙江省物產集團公司以2010年營業收入1353.9億元人民幣(按當時匯率折合200.01億美元),首次進入“世界500強”,位列榜單第483位。
【旁白】2003年到2010年的8年間,物產集團營業收入從134.32億元躍升到1353.9億元,增長了10倍;利潤總額從1.69億元躍升到21.09億元,增長12.5倍。
賣鋼材就像麥當勞賣漢堡
法寶是啥?“轉型,升級。”
“我們賣鋼材就如麥當勞連鎖賣快餐一樣。”胡江潮曾經這樣形容旗下鋼鐵產品流通領域的連鎖化經營,如今物產集團旗下的物產金屬已經完成“浙金鋼材連鎖”在浙江全省和“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灣及東北、華北、中西部等主要經濟區域的鋼材連鎖分銷網點布局。每年這張連鎖網絡的分銷量已經占據集團鋼材銷售量的57%,而2010年物產集團鋼材銷售量達1600萬噸之巨。
同時,通過與必和必拓等國外大中型資源商合作,建立從鐵礦石進口,加工到鋼材分銷和出口供應鏈集成服務;努力打造浙江物產境外資源基地。勾勒浙江物產的物流圖,已經初顯全球化,來將更加著眼于配置全球資源。
“創新、變革”,這是胡江潮嘴里最常蹦出的詞匯,也是引領浙江物產不斷沖破發展過程中的“玻璃天花板”的原動力。當很多企業還在摸索電子商務時,作為“上海大宗鋼鐵電子交易中心”的第一大控股方,物產集團事實上早已涉足電子商務平臺。這個成立僅6年、近百名員工的公司,日均鋼鐵交易量已達60余萬噸,能撬動國內鋼材市場交易價格。2010年,這個電子交易平臺的鋼材交易量1.12億噸,交易額4707億元。
根據物產集團今年的經營預算顯示,營業收入目標為1936億元,同比增長20%,邁入“300億美元時代”;銷售總實物量7300萬噸,同比增長20%;利潤總額26.55億元,同比增長15%;在世界500強中排序進入到380位左右。
【旁白】“上海大宗鋼鐵電子交易中心”2010年交易額超過阿里巴巴,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內規模最大、最具權威性的大宗鋼材交易市場和中國鋼材現貨遠期電子交易服務行業的領先者。
進入“世界500強”的浙江物產身后,未來哪家民營企業最有可能接過棒子呢?根據去年6月份,由省工商局和省民營企業發展聯合會共同對外發布的新一期“浙江民營企業百強榜”,目前全省已有4艘民企“航母”年銷售超過500億元大關,分別為萬向集團、杭州娃哈哈集團、廣廈集團和海亮集團,其中萬向集團以661.38億元的銷售收入領跑。浙江民企“500億俱樂部”成員的2012年,無疑更值得關注。
關鍵詞:無人島
大羊嶼島來了“黃島主”
無人島百億大蛋糕引人垂涎
省政協委員、西班牙華人企業聯合會名譽會長劉光新
發展海洋經濟,開發利用海洋首先要保持生態平衡,應引導無人島往綠色旅游發展。在本屆兩會上,劉光新提出了《立足現狀向海而興——大力促進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的議案。旅居西班牙多年的劉光新,對發達國家的海洋開發印象深刻。“在一個項目上馬前,發達國家先要考慮對周邊生態環境的影響,效益再好的項目,環評過不了關,一票否決。”劉光新表示,開發無人島應科學規劃,加強對海島的生態修復和保護,現在很多無人島基礎設施薄弱,生態環境脆弱,需要后續資金龐大,一旦開發不當,很容易對海島及周邊環境造成不利影響。
首個無人島主花落寧波
沉寂多年的無人島,在寧波悄然迎來了生命的“春天”。
去年4月12日,中國國家海洋局公布了首批176個可開發無人島名單。2011年11月11日下午,寧波象山的大羊嶼島作為第一個公開拍賣的島嶼正式開槌,起拍價1500萬元,使用權期限50年。經過多輪的競拍,寧波高寶投資有限公司最終以2000萬元的價格拍得該島。
大羊嶼島隸屬寧波市象山縣丹城鎮,位于象山縣城東南13公里,距大陸最近處300多米。這個島面積0.258平方公里,相當于36個足球場大小。除了距離大陸近這一明顯的區位優勢外,大羊嶼島屬于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有“天然空調”和“天然氧吧”的美稱。現在的大羊嶼島上,基本上是草叢,零星分布人工栽種的泡桐、油桐、黑松、茶等樹種,棲息的鳥類眾多。
據悉寧波高寶投資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游艇俱樂部、度假酒店等項目投資開發的企業。該公司總經理楊偉華接受采訪時表示,大羊嶼自然資源豐富,公司將堅持保護性開發的原則,做游艇業為主的高端度假島嶼。
旁白:2011年全省共審批海域使用項目213個,核發海域使用權證書197本,確權海域面積9281.37公頃,同比增長近1倍。全省推出了第一批31個可利用無居民海島名錄,發放了全國第一本無居民海島使用權證(象山縣旦門山島),在全國率先舉辦無居民海島使用權公開拍賣(象山縣大洋嶼)。
10年投下3000萬仍虧損
在大羊嶼島拍賣前4天,中國首張“海島證”發給了黃益民,他以344萬元擁有旦門山島50年使用權,這張編號“110001”的大紅封皮證書,印制機構是“國家海洋局”,簽發機關則是“浙江省政府”,類型是“旅游娛樂用島”,旁邊還有島嶼的精準經度和緯度。旦門山島,位于寧波象山縣東南,離陸地約10公里,坐快艇需要半小時。
如今,經過十年的開發,島已有碼頭,沿著鵝卵石鋪就的小路,到達一個叫“金沙灣”的度假村。度假村的造型是一片連排建筑,也是這個島上惟一的建筑群,周邊是野葡萄等各類野果樹和草坪,對面是一個大的游泳池,再遠處則是一片金黃的沙灘。
2001年第一位開發旦門山島的,并不是黃益民,而是龍港實業有限公司的一位董事,也是黃益民的好友——胡祖岳。2002年,旦門山島金沙灣狩獵度假村建成開始營業,但一直慘淡經營。因為島上大風頻繁,一年有100多天的風力都在8級以上,游客無法登島。
2009年,筋疲力竭的胡祖岳以3500萬元的“虧本價”將旦門山島轉讓給了好友黃益民。在領證后,黃益民也成了中國第一位政府認可的島主。
旁白:2012年將著力推動重要海島開發開放與保護,對全省100個重要海島編制開發與保護規劃,根據海島的資源稟賦與自然條件,實施一島一策,差別化合理利用。
買島容易養島難
對于當前的無人島投資熱,被稱為“中國第一島主”的朱仁民持謹慎態度。他是國畫大師潘天壽的外孫,現任中國美術學院風景建筑設計研究院院長、浙江省旅游局旅游規劃設計所所長,1996年,朱仁民用9萬元買下舟山一座荒島40年的使用權,取名為“蓮花島”。前后投入3000多萬元后,蓮花島最終成了當地一個景點,朱仁民在島上立個永久免費的牌子,就去忙別的事情了。
“我當時去買島不是想去開發島,想保護這座島,當時9萬元很值錢,可以買半條街的門面房呢。”朱仁民說,不是有錢就能買下一個無人島,要關注海島的生態保護,否則,上島之日,便是毀島之時。海洋生態很脆弱,在開發無人島的過程中,保護比開發更重要。
旁白:目前,無居民海島使用金實行最低價制度,全國沿海海島分為6個等級,每個等級規定了15種用島收費標準。最低的為6等農林用地,每年每公頃的價格僅為14元,而最貴的填海連島開發每年每公頃則需要18萬元。
關鍵詞:海洋經濟
一座大橋,讓客棧女掌柜的生意翻天覆地
漁家樂老板娘的幸福生活
省政協委員、舟山市工商聯主席王海斌
跨海大橋就像是舟山的大動脈,對舟山海洋經濟的發展和騰飛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舟山跨海大橋真的是舟山人民的福音。以前跨海大橋沒開通前,舟山人來杭州,要先排兩三個小時的隊伍買船票,然后坐50分鐘左右的輪渡到寧波,再轉坐汽車來杭州,早上出門,晚上到是很普遍的事情。大橋開通后,坐杭舟快線客車,三個半小時到杭州,效率提高了幾倍。舟山跨海大橋,連接舟山本島和寧波鎮海,全長46公里,是世界最大的陸島聯絡工程。跨海大橋把舟山從孤懸海中的島嶼變成與大陸相通的半島,舟山也正式邁入藍色海洋開發的高速時代。
漁民變身4星級客棧老板
去舟山朱家尖烏石塘景區享受漁家樂,很多人都推薦“漁夫客棧”,老板娘張飛英的熱情好客和經營之道早已名聲在外。
張飛英的漁夫客棧,不是烏石塘景區的第一家漁家樂,它也并不完全靠著海岸線。但她是村里開得最成功的一戶,是舟山市新農辦評出的4星級客棧僅此一家,5星級的還沒有出現。
每當有新的住客上門,張飛英總喜歡跟對方說說眼前這片烏石灘的故事。相傳,烏石灘是烏龍的化身,而烏龍是東海龍王的三太子。有一天烏龍溜出龍宮出去玩,不料遇上了一群鯊魚精,在漁民的幫助下,烏龍化險為夷。為了報答,烏龍留了下來,化身成了烏石灘,立志守護海塘,“那些烏石就是烏龍的鱗片。”她說,一旦大風將至,烏龍便會抖動龍鱗,并高聲鳴叫,提醒漁民們趕緊歸航。
旁白:2011年全省海洋生產總值達450億元,同比增長19%。全省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8.66億噸,集裝箱吞吐量1587.5萬標箱,同比增長10.4%和13.1%。
客棧行車攻略上,一路上都是大橋
37歲的張飛英,在2008年開辦這家漁夫客棧之前,還是跟著父親一起打漁的漁民。“靠海吃海”,老父親大半輩子都是靠打漁吃飯,而她現在端的這口飯碗,同樣還是大海給的。
“往大了說,現在也叫海洋旅游。”春節前的這段日子里,張飛英不是很忙,她和周邊的漁家樂老板們一樣都在備戰馬上要來的“春節行情”——每逢過年,上普陀山拜觀音的游客很多,而他們這里是到普陀山的前一站。
其實,在2008年客棧開辦之初,張飛英心里也完全沒底。她說,當時有不少寧波的客人到舟山來玩,到普陀拜觀音,交通不方便,很多人就選擇在朱家尖過夜,那個時候客棧不多,所以覺得有機會。盡管第一年營業額就有10萬多元,但生意卻遠沒有她預期的那么火爆,當時一年最多也就兩三個月住客多一點。
2009年12月底,舟山跨海大橋通車。張飛英一度很著急,因為很多寧波的客人當天打來回了,她的住宿信息統計上,寧波客人的數量直線下滑。但是,她客棧的營業額卻在不斷上升。“從上海、南京這些地方自駕游來的客人多了很多,還有不少從北京來的客人都上門了。”張飛英說,2010年后,客棧里七成以上的客源都變成了上海、江蘇等外省市自駕游游客。每到假期,她的客棧邊上,總是停滿了各地牌照的私家車。
如今的“漁夫客棧”不僅有自家的網站,還能在網上進行預訂。“杭甬高速G92—寧波繞城高速G1501—甬舟高速G9211舟山跨海大橋—下橋后往普陀、朱家尖—朱家尖跨海大橋—下橋后往朱家尖城區開、烏石塘景區方向”,張飛英笑著說,自駕游攻略上,一路過來全是橋。
旁白:舟山群島共有大大小小1390多個島嶼,是名副其實的千島之城。2011年6月30日,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浙江舟山群島新區,舟山成為我國繼上海浦東、天津濱海和重慶兩江后又一個國家級新區,也是首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舟山也成了浙江發展海洋經濟的橋頭堡。
傍大腕,成“印象普陀概念”
怎么能把服務做得更好呢?張飛英想要到外地看看,以前,她幾乎很少出舟山。“交通不方便,出去都是輪渡,到寧波都要花上三個多鐘頭。”這兩年,張飛英到過慈溪、廈門,還去過不少景區,學習當地有特色的賓館和客棧。
2011年元旦,舟山攜手張藝謀的海洋大戲“印象·普陀”在烏石塘景區不到幾公里的地方開演;2011年6月30日,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浙江舟山群島新區,舟山成為首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
舟山的機會,來了。張飛英們的機會也來了。坐下算算2011年的賬,張飛英這家9間客房的客棧,賺了50多萬元;這兩年,邊上的漁家樂數量也從十幾家增長到了五六十家;她的叔叔也正在隔壁裝修一起開客棧。
文化程度不高的張飛英并不知道海子的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又有什么關系呢,她的心中春暖花開。她說,以前沒想過,今后卻更敢想了,好日子還在后頭呢。
旁白:預計“十二五”末,舟山港域將新增25個到30個萬噸級以上的泊位,新增吞吐能力達2億噸以上,從而使貨物總吞吐量超過4億噸,運力保有量達600萬至800萬載重噸,大宗商品交易額達1千億元左右。屆時,舟山港域將成為國際一流的深水樞紐港。
關鍵詞:“四大”建設
給地鐵1號線加添“杭州味”
2013年后,杭產地鐵列車就能駛上軌道了
省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浙江省鐵路投資集團董事長余健爾
深化與央企的對接合作,是我們在“十二五”開局之年加速企業發展、推動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抓手。省鐵路集團與央企的合作投資實際上將超過百億。央企“落戶”項目投資大、層次高、帶動力強。最關鍵的是,央企聚集了大批優秀人才,擁有雄厚的資本、先進的技術、科學的管理、巨大的市場影響力和國際化的經營理念,是尋求發展合作的優質資源。
作為省屬國有企業,我們期望能夠充分利用省部合作平臺的帶動效應和集團業已形成的產業基礎。同時,通過這些大項目的實施,密切了浙江與央企,提升合作水平,給更多有意愿介入這些領域的民營企業創造機會,更好地發揮國有經濟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力。
過去浙江經濟的鮮明特點是“小而強”,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塊狀經濟和企業集群。事物是發展的,小企業也有長大的一天。目前,浙江企業的成長性很好,2011年中國企業500強中浙江有44家,列省區市第4位;中國制造業500強中浙江有79家,中國服務業500強中浙江有75家,均居省區市前列,具有進一步做大做強的客觀要求。
在民營經濟大省浙江,大企業可以大而強,小企業也可以小而強、小而精,我們需要大家閨秀,更需要小家碧玉。當然他們也可以共同攜手。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2012年,我省將著力推進“三大國家戰略”、“四大建設”、“五大統籌”,切實增強發展的穩定性、協調性、普惠性和可持續性。
杭州市民盼望的杭州地鐵1號線有望在明年國慶前正式開通。2013年后,杭州的地鐵列車直接可以在家門口蕭山下線了。
杭州南車城市軌道交通車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杭州南車)接過接力棒。杭州南車城軌車輛項目由中國南車集團和省鐵路投資集團共同投資,分別持有51%和49%股份,主要定位于城市軌道交通車輛總裝、維修,車輛關鍵零部件研制、銷售等。項目落戶蕭山空港新城,總投資15億,預計將在今年3月18日開工建設。
“這是今年集團對接央企后實質性啟動的首個重大項目,這個項目是一個高端的產業項目,對于提升浙江制造業的整體水平、推動浙江經濟轉型升級具有重要作用。”余健爾表示。
無獨有偶,去年恒逸牽手石化巨人后,己內酰胺“吉尼斯”將于今年投產,杭州要和中石化要在這里建造一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具備核心競爭力的生態石化城,己內酰胺無疑可以成為一個重頭項目,有著標桿性意義。
杭州蕭山臨江工業園區內,新成立的浙江巴陵石化恒逸己內酰胺有限責任公司招牌早已經豎起,廠房、辦公樓已經造得初具規模,項目預計于今年二季度投入試生產。投產后,這里將年產20萬噸己內酰胺項目,創造了己內酰胺在全球范圍內單線產能的最大裝置紀錄。
總投資36億元,這個項目是央企巨頭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和民營企業浙江恒逸集團共同投資,雙方股權各占一半。
央企講求謹慎規范,民營企業注重速度效率,雙方的企業文化有了第一次的碰撞。有點周折的是,雙方從簽署成為戰略合作伙伴到正式簽約成立新公司,用了整整三年時間。不過這種碰撞倒并不影響合作進程。
己內酰胺是錦綸紡絲和工程塑料的重要原料。“巴陵恒逸”的成立讓雙方各取所需:依托中石化強大的技術支持和完善的管理方法,在技術人員、資本結構、工程建設等方面有顯著提升,恒逸也借此進入產業鏈前端。同時做大市場“蛋糕”成為中石化在“十二五”期間的目標。“中石化與恒逸的合作相當于將潛在競爭對手變成合作伙伴。”恒逸集團有限公司投資總監倪德一語點破道破天機。
關鍵詞:浙商回家
“制冷大王”的投資心路悄悄變了
再不回去投資,就沒機會了
浙江省工商業聯合會會長、浙江省政協副主席、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
近年來,外省對浙江商會高度重視,通過牽線搭橋吸引浙江企業項目外遷,許多浙江商會及浙商成為當地的“座上賓”,可以預見,在下一輪區域競爭中,各地對浙商資源的爭斗將更加激烈。在支持本土浙商發展的同時,進一步發揮在外浙商項目、資本、人才等方面的優勢,鼓勵他們回歸創業創新,為浙江經濟社會新一輪發展作出貢獻。
2011年年底,國祥集團創始人陳和貴專程從臺灣趕回來,參加由他在東陽投資的第一個項目——浙江思科國祥制冷設備有限公司的投產典禮。東陽,是他的故鄉,如今,已經一頭銀發,年過八旬的陳和貴終于如愿所償。
浙江思科國祥制冷設備有限公司是一家境外合資企業,由臺灣國祥冷凍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與東陽賽科空調設備有限公司于2010年在東陽注冊成立,項目一期總投資1.56億元人民幣。8月份試生產以來,公司的銷售團隊就已承接了近3000萬元的訂單。公司負責人表示,2012年預計能完成2億元以上的銷售額。
今年已經86歲的陳和貴雖然一頭白發,精神卻很好。在臺灣,國祥有很高的知名度,它是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臺資企業,有著40多年歷史,是臺灣最大的工業冷凍和空調設備制造商,被業界譽為“制冷大王”。
陳和貴1926年出生在東陽南馬鎮下格村,1949年6月到臺灣。直到1981年,陳和貴才通過書信跟家鄉親人取得聯系。思鄉心切的陳和貴在離開家鄉37年后第一次踏上了回鄉之路。
陳和貴回憶說,那天正是農歷年三十,航班經香港轉機后抵達杭州,晚點四個小時。接機的大哥以為他不來了,當時通訊又不發達,只得回了東陽。出了機場,已是晚上,找不到大哥的陳和貴一刻也想停留,拉著太太租了一輛面包車,連夜趕路,經過6個小時的顛簸,當終于看到南江邊的村中小道時,已是大年初一凌晨一點。
此后的20多年,陳和貴先后出資數百萬元,為東陽下格村修建公墓、澆筑水泥路、裝自來水,還建起了富國小學,新建了村幼兒園,還設立了獎學金。在南馬高中、南馬鎮中、安恬初中,他又出資200多萬元,幫助學校建起了一幢幢教學樓……
為何到了2010年才在東陽投資實業?陳和貴笑笑,可能是因為前兩次回家時,花在路上的時間太長,他認為東陽交通不夠便利,會增加運輸成本,不適合辦實業。
上世紀90年代,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制冷設備需求大,1991年就想到祖國大陸投資的陳和貴最后選在石家莊,1993年在石家莊創辦了國祥運輸設備有限公司,這是目前祖國大陸主要生產鐵路車輛空調設備專業廠家。同年,他又在上虞創辦了浙江國祥制冷工業有限公司,國祥生產的“王牌冷氣”迅速打開大陸市場。
近年來,隨著回鄉次數的增多,特別是甬金、諸永等高速公路的開通,陳和貴覺得時機到了。2010年的某一天,他把兒子叫過來說:“我年紀大了,再不回去投資,就沒有機會了,現在各方面條件已經成熟了。”
如今,已經將妻子骨灰帶回家鄉的陳和貴有個心愿,在東陽江北新城遠買幢房子住下來。(本文來源: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