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實現“聯網監管”3萬多商戶享受通關“綠色通道”
2012-1-16 11:0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傅群芳,在義烏國際商貿城經營各類圍巾,店鋪叫“群芳圍巾”。去年以來,國外經濟不景氣,很多同行都在說生意不好做,但是傅群芳的業務量和去年相比還增加了約5%。
銷售逆市上揚,她的秘訣就在“聯網”。傅群芳說,聯網商戶通關速度更快,報關行和貨代更愿意接聯網商戶的單子,這樣一來帶動了人氣和客戶。目前國際商貿城中七成以上的經營者已經與海關聯網。
2011年3月份,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正式獲批后,出口種類覆蓋34個行業、1502個大類、32萬種的義烏小商品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杭州海關在多次調研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出臺與之相配套的、以“聯網監管”為核心的海關監管模式。“商戶聯網”是第一步,作為“聯網監管”的第二步——“聯網倉庫”已經進入試點階段,這也將成為2012年海關推進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的重點項目之一。
以“商戶聯網”為例,小商品經營戶首先在管理平臺上備案經營資質,與海關實現數據聯網。海關對“網內”商戶開放出口貨物通關的“綠色通道”,允許出口小商品自動預歸類,簡化報關手續,并實行“信任放行,抽查驗核”制度,優先處理,降低通關成本。
便利的通關體驗,讓越來越多的義烏報關企業在接單時,優先選擇那些“聯網”采購的貨物,聯網采購申報量逐日增多。據海關統計,截至2011年底,已經與海關“聯網”的小商品商戶達到3.31萬戶,“聯網商戶”向海關申報報關單11.86萬票,占同期義烏海關報關單總數的50.64%。
在“商戶聯網”進展順利之時,杭州海關開始將目光對準了物流中轉環節——大大小小的貨代倉儲企業。在逐家走訪義烏市的貨代企業,掌握其真實經營情況后,海關根據小商品出口的實際,著手制訂“聯網倉庫”的管理要求與細則,自主開發了聯網倉庫管理軟件,并從2011年9月下旬起選擇了部分貨代企業倉庫進行了初步試點。
義烏集海物流是試點企業之一,位于義烏蘇溪工業園區的“聯網倉庫”,盡管是業務高峰期,但拉貨、送貨、裝貨的工人們在標識清晰的不同區域內緊張工作,不同的貨堆放在相應的垛位上,每個垛位的最前端掛著個小牌子,記錄著這個垛位上貨物的信息。整個倉庫忙而不亂。與普通倉庫不同的是,在這個“聯網倉庫”里有一個小小的信息中心,視頻監控、電腦平臺一應俱全,還配有一個義烏倉儲行業中少見的6人大學生管理團隊。
“我這兒輸入的任何信息,義烏海關的關員都能隨時登陸平臺查看,如果發現有什么問題就通知我們,一些修改、增補材料的工作都可以提前完成,提高了正式報關時的效率,也方便源頭追溯。”義烏集海物流負責人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