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貿易保護再度泛起“中國制造”頻遭狙擊
2012-11-5 10:26:00 來源:羊城晚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貿易摩擦領域從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擴展,新興市場跟風歐美對中國發起反傾銷調查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出口產品遭遇國外貿易救濟調查55 起,增長38%,涉案金額243 億美元,增長近8 倍!商務部發布的這組最新數據,引起了各方高度關注。羊城晚報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中國制造”頻頻遭遇外國貿易摩擦,且領域逐步從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擴展。
傳統產品頻遭夾擊
“市場需求不旺以及遭遇歐盟反傾銷,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是陶瓷行業的寒冬期,對今年的訂單心中無底。”正在廣州舉行的第112 屆廣交會上, 佛山一家陶瓷企業負責人這樣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
陶瓷業頻遭反傾銷,正是“中國制造”面臨貿易摩擦的一個縮影。去年9 月,歐盟對華陶瓷反傾銷案終裁,我國大部分相關企業被征收69.7%的懲罰性關稅,今年以來這種情況有不斷增加之勢。今年年初,印尼披露擬對中國陶瓷餐具產品征收的反傾銷稅;8 月28 日,阿根廷通告決定對中國瓷磚征收臨時反傾銷稅……事實上,由于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繼續顯現,國際市場需求下滑,今年以來“中國制造”頻遭貿易摩擦。據商務部資料,僅今年,美國就對硬木和裝飾膠合板、不銹鋼拉制水槽等,歐盟對有機涂層板、鋁箔卷等“中國制造”發起或作出貿易救濟措施。
很多新興市場國家也加大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調查力度。如巴西對進口自中國的自行車輪胎啟動反傾銷調查,阿根廷對中國眼鏡采取反傾銷措施……在廣交會機電館,一位出口商感嘆:“歐美市場不好做,本來想多向新興市場拓展,想不到又遇到越來越多的反傾銷! ”
新興產業成新災區
近期中國太陽能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產品,成為全球貿易保護的新受害者,則反映出隨著“中國制造”的轉型升級,未來很多新興產業極可能成為貿易摩擦的新熱點。
今年10 月初, 美國就中國出口美國的光伏產品作出終裁, 反傾銷稅率從18.32%到249.96%不等,反補貼稅率從14.78%到15.97%不等。而9 月初,歐盟執意發起對中國光伏產品的反傾銷調查。這一爭端年涉案金額超200 億美元,成為中國歷年來遭遇最大規模的一宗貿易爭端。
歐美的上述作法, 還引來一些國家“跟風”。如印度反傾銷局也收到印度業界申請,要求對原產于中國等地太陽能電池組件或部分組件進行反傾銷調查。雖然目前印度市場占中國光伏出口比例很低,卻有可能在新興市場國家中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引發業界憂慮。
專家視點:貿易戰言之尚早
但一定要據理力爭、冷靜應對如何看近期“中國制造”遭遇越來越多的貿易爭端?知名專家、暨南大學教授鄭英隆昨日對羊城晚報記者分析,這一方面是因為全球經濟復蘇緩慢,需求不振,使全球貿易爭端增加,另一方面則是“中國制造”仍具有較強競爭力,一些新興產業發展也較快,從而更容易成為貿易保護的受害者。
“不過,大的貿易戰言之尚早。”鄭英隆分析, 相對于全球龐大的貿易量而言,畢竟所占比例不算太高。據世貿組織調查, 去年10 月至今年5 月,WTO 各成員共采取182 項新貿易限制措施, 影響全球進口額的0.9%。
鄭英隆同時表示,雖然大的貿易戰暫時難以打起來, 但對于具體行業而言,確實影響很大,比如目前歐美對中國光伏的相關措施,就可能影響國內近40 萬人的就業。
鄭英隆認為, 應對當前貿易摩擦,一定要據理力爭、冷靜應對。一方面一定要積極利用WTO 規則保護企業的合法利益。另一方面,從長遠看,“中國制造”最根本的還是要加快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