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航運業深陷低迷
2012-11-26 11:2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航運業是經濟發展晴雨表,對市場變化的反應最及時。”市港航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目前,不管是“國字號”老大哥,還是寧波中小航企,正經歷著比2008年金融危機更難熬的寒冬。市港航管理局的統計顯示,截至去年底,寧波市航運企業虧損面已達30%,其中,象山縣海運業已普遍處于虧損狀態。
需求增速放緩是航運業深陷低迷的主因。歐債危機蔓延,美國、歐盟等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速下滑,導致國際航運市場的需求減少,運力出現過剩。
具體到寧波,筆者了解到,截至今年10月底,我市共有營運船舶705艘、563.9萬載重噸,其中,沿海651艘、563.2萬載重噸,萬噸級船舶172艘、471.2萬載重噸,占總運力的83.56%。交通部的分析報告顯示,去年浙江省擁有沿海萬噸以上干散貨船運力已達1008萬載重噸,超過三大央企的總和,其中,民營中小航運企業運力增長較快。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航運市場一度出現短期反彈,給市場以航運將迅速恢復的信號,又導致造船訂單出現較大幅度增長。”上述市港航管理局負責人表示,已有運力吃不飽,新增運力又要找市場,航運市場供需失衡加劇。
除此以外,燃油成本、船員工資、融資成本等持續上升,也導致整個行業虧損大幅度增加。
-部分船企逆勢謀變
面對諸多不利因素,寧波的一些航運企業開始主動出擊,通過自當業主創造貨源、延伸服務等方式在逆勢中謀發展。
寧波利安海運多年來一直承運浙江、福建、珠海、廣西等小港口貨物。為保證貨源,利安海運兩年前與福建東山石英砂業主合作,在寧海縣磨盤山碼頭場地自建利安礦業。
“我們將福建東山、廣東的石英砂運至磨盤山碼頭,經過加工,一部分從海運出口,一部分從陸路運往寧波周邊的奉化、臺州、永康、紹興等地。”公司總經理馮來明說,保證運量之外還增加了加工收益。利安礦業組建兩年來,運量達到20萬噸,有效保障了自有運力船舶的運輸。
寧波漢陸物流公司則將一直以來的水運服務延伸至陸路。公司總經理薛英漢告訴筆者,海運企業一般提供的都是“港口到港口”的服務,“港口到企業”的陸路運輸則需要貨運車輛進行駁運。“學習陸上運輸‘門到門’的服務,我們將海上的服務延伸至陸路,‘海陸’兩棲發展既發揮了海上運輸成本低廉的優勢,也為客戶提供了一條龍的服務。這對公司爭攬貨源,形成穩定的物流鏈,提高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薛英漢說。
-期待更多政策甘霖
部分企業通過自身努力感受到了寒冬中的一絲暖意,但對更多的企業來說,目前的日子極為難熬。
“航運業的發展離不開政策扶持。而相比海外航運大國,我國對航運業的扶持力度并不大。”業內人士表示,歐美日等航運大國都對航運企業實施不同于一般企業的優惠稅制,而我國對航運企業實施的仍是常規稅制。
寧波在扶持航運業方面也處于起步階段。
據筆者了解,鎮海對航運業的扶持相對較早。早在2006年,鎮海區出臺政策對區域內航運企業進行運力補助及相關財政扶持,并設立航運企業年營運額突破獎。近年又對扶持政策進行了數次完善。目前獎勵額度根據項類不同有40元/噸、60元/噸兩級。其他區域,如寧海、奉化等也出臺了類似政策。
我市現有的扶持政策主要是引導和鼓勵航運企業發展‘大、特、新’船舶,符合整個航運業轉型升級的方向。“但地區間的差異較大,扶持力度也不及周邊省份。”業內人士表示,寧波航運業仍處于起步階段,政府要積極謀劃,出臺更多的扶持政策,特別是要引導銀行加大對航運企業的資金支持。
新聞內存
明年或是航運最難時刻
今年以來,國際集裝箱、國際干散貨、油運市場表現均不理想,運價整體低迷,市場不景氣已成定局。然而,2013年可能會更加艱難,成為航運企業黎明前最黑暗的日子。
近期公布的全球宏觀經濟數據預示,未來一段時期內全球經濟仍將繼續疲軟。經濟合作發展組織認為,主要新興經濟體———中國、印度和俄羅斯成長放緩情況在未來幾個季度將持續,而歐元區前景仍舊疲弱。“航運業仍未見谷底,在反彈前還將持續低迷。”瑞士聯合銀行一分析師表示。
令2013年航運市場雪上加霜的可能還有美國的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QE3)。QE3振興美國經濟的效果存在很大不確定性,且對中國企業出口不利,這些都對航運產生直接影響。
馬士基航運首席執行官施索仁認為“班輪市場到2014年才能實現供需平衡。”馬士基心里十分清楚,2011年度訂購的超大型船將在2013年陸續交付,集裝箱航運市場屆時將出現嚴重的噸位過剩;中遠集團董事長魏家福表示,明年仍是干散貨運力交付的高峰期,供求壓力巨大,這輪低迷至少要延續到2014年方見曙光;油輪市場則早在今年7月就有投行分析師警告稱,2013年市場將因需求疲軟而惡化,直到2014年前市場都難以恢復。(本文來源:寧波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