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加坡經驗看北部灣物流新增點的培育
2012-11-2 9:39:00 來源:廣西日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李榮建
早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彼得·杜克拉就預言,物流業是每個國家經濟增長的“黑大陸”,是“企業降低成本的最后邊界”,是“一塊未被開墾的處女地”。
新加坡社會物流成本僅占GDP的8%,僅為中國的40%,是與美國、英國等并肩為全球物流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物流業是新加坡的重要支柱產業,對GDP貢獻為8.6%,物流從業企業9000多家,從業人員約12萬人,占全國總勞動人口的6%。
新加坡發展物流業的主要經驗是以海港空港為龍頭、以臨港工業為支撐、以“電子政府”為手段、以政策導向為保障,僅用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就一躍成為全球物流業的領袖。
新加坡發展物流業的特點是海港空港龍頭地位突出。新加坡主要從事轉口貿易,港口貨物年吞吐量6.16億噸,全球排名第3;集裝箱近3000萬標箱,全球排名第2(2011年被上海首次超越)。新加坡港與世界上123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個港口建立了業務聯系,平均每天處理60艘船、8000輛拖車和5 萬個集裝箱,每周有430艘班輪發往世界各地,為貨主提供多種航線選擇。130多家公司的各種船舶日夜進出該港,平均每12分鐘就有一艘船舶進出。一年之內,相當于全球現有貨船都在新加坡停泊一次,素有“世界利用率最高的港口”之稱。
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開辟有全球72條航線,每周有4000個航班,連接57個國家的180個城市,每天有30多個國家航空公司頻繁起降,航空貨物吞吐量超過250萬噸,居亞洲第4。
新加坡通過工業園區建設和全球招商,引進和承接了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石化、電子電器、修造船等產業轉移,目前已成為世界第3大煉油中心、世界第3大石油交易中心、全球船用燃料油最大市場、全球5大半導體與工業設備制造商所在地、國際船舶換裝修造中心、亞洲最大的修造船基地,制造全球70%的海洋鉆井平臺,最終建立了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也支撐了物流業發展。
新加坡物流涉及的多個環節實現了無紙化和自動化,為商家節省了人力和財力,也提高了政府運作的效率。貿易網(TradeNet)連接了海關、稅務等35個政府部門,24小時運行,辦理與進口、出口(包括轉口)貿易有關的申請、申報、審核、許可、管制等全部手續。商家通過電腦終端10秒鐘即可完成全部申報手續,10分鐘即可得到批準與否的答復。另一個網絡港口網 (PortNet),用戶包括港務局、船舶公司或其代理行、貨主集裝箱中轉站和卡車運輸業等1300多家。他們利用高速的數據交換和通訊,將航運業的各方面連接起來,簡化點到點的信息流程,使港口用戶獲得船只進出港信息、艙位安排、貨物在港所處的狀態、預訂艙位、指定泊位、起重機布置、集裝箱實時跟蹤等信息。
新加坡是自由港,進口貿易大部分免稅。出口貿易實行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同所有國家發展貿易關系,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此外還開放金融市場,取消限制外匯只進不出的管理制度,允許外匯自由進出,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
當前,國際和國內經濟正處在調整時期,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也處于工業化中期發展階段,大石化、大電子、大能源、大冶金、大裝備、大紙漿等大產業陸續布局沿海,“誰控制了物流誰將主宰世界”,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時不我待。
一是加快制定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推動物流業由無序發展、盲目發展向有序競爭、科學發展轉變,為做大做強經濟區物流業指明方向。
二是堅定不移推進港口帶動戰略,推動現代物流業發展。加大港口碼頭、航道等集疏運投資建設力度,加快建設港口監管部門、企業及公眾電子信息公共平臺建設,提升港口效率和現代化水平;對有一定貨源并有發展前景的航線實施扶持培育;推進“以資源換產業”戰略,引進新加坡資金、技術和管理資源等,加快北部灣港發展。
三是堅定不移壯大臨港工業,支撐物流業發展。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改造提升制造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做大做強做精臨港工業,打造北部灣千億工業城市群和一批千億元產業集群、千億元產業園區以及千億元企業,為現代物流業發展作支撐。
四是充分發揮保稅物流體系作用,實行區港聯動,帶動現代物流發展。充分發揮欽州保稅港區、憑祥綜合保稅區、南寧物流保稅中心和北海出口加工區的保稅物流體系作用,放大海關特殊監管區功能,推進產業發展和集聚,推動區港聯動,帶動現代物流發展。加快推進以北部灣港為龍頭的“無水港”建設,積極拓展西南、中南腹地資源,搶占物流市場先機。
積極推進南寧空港建設。依托吳圩國際機場布局產業,發展航空運輸、航空物流、航空制造、臨空高新技術四大臨空型產業,培育臨空特色農業、旅游休閑、商貿服務、教育培訓四大臨空衍生型產業,打造臨空產業集群,建設重大產業基地,培育形成空港經濟區現代產業體系。
五是加快電子信息平臺建設,提高服務和運營效率。以國家剛頒布實行的《電子口岸發展“十二五”規劃》為契機,加快推進建設北部灣貿易網、北部灣港口網和北部灣海事網,加快構建通關“單一窗口”。
六是實施北部灣經濟區集疏運體系建設大會戰。圍繞以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區域性國際物流中心和南寧國際綜合交通樞紐為中心,以北部灣海上、西江“黃金水道”、南寧-新加坡陸路和南寧國際航空四大通道為主軸,以廣西通往廣東、湖南、貴州和云南方向“水陸鐵”運輸通道為主線的集疏運體系建設大會戰戰略,加大在海港、河港、空港和鐵港方面建設資金投入,拓展融資渠道,加快建設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完善集疏運體系建設。
七是扶持龍頭企業,引領物流業發展。扶持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公司、廣西北部灣投資集團公司等成為經濟區物流業發展的龍頭企業,加快向全國物流100強挺進。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公司以海港—鐵路—“無水港”為主線,以欽州保稅港區、南寧保稅物流中心為依托,發揮“外聯內引”作用和港口“大進大出”優勢,做大臨港產業,做強港口物流。
廣西北部灣投資集團公司以西江“黃金水道”—沿海高速公路—出邊通道(東興、憑祥)為主線,以河港、南寧空港、保稅區(憑祥)為依托,建立大型專業市場,做活做優物流業。
八是加強交流合作和人才培養,為現代物流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每年選派機關、企業干部到新加坡有關經濟部門和港口物流企業交流學習,選拔優秀學生到新加坡留學,把北部灣大學建設成為現代物流專業和先進制造業為特色的綜合性大學,為經濟區加快現代物流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