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流通資訊

力推中國棉花流通現代化

2012-11-14 11:10: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近年來,我國棉花產業有了長足的發展,對相關服務行業的要求也越來越精細化,在棉花產業中集政策抓手與綜合服務為一體的棉花供應鏈管理服務平臺,在棉花產業鏈中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我國棉花流通體制改革的產物——全國棉花交易市場從成立至今,經過多年的發展,圍繞棉花交易、資金服務、監管物流、信息咨詢等業務搭建了一個棉花產業綜合服務平臺,將棉花貿易、流通推向了新的高度。
□本報記者曹亞慧
    近年來,我國棉花產業有了長足的發展,對相關服務行業的要求也越來越精細化。全國棉花交易市場作為中國棉花產業中集政策抓手與綜合服務為一體的棉花供應鏈管理服務平臺,在棉花產業鏈中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經過多年的發展,全國棉花交易市場圍繞棉花交易、資金服務、監管物流、信息咨詢等業務搭建了一個棉花產業綜合服務平臺,將棉花貿易、流通推向了新的高度。全國棉花交易市場對我國發展現代棉花流通起到了怎樣地推動作用?日前,全國棉花交易市場總監孫娟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應運而生
    1999年,經國務院批準,由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承辦,全國棉花交易市場(以下簡稱“交易市場”)掛牌成立。“為了深化棉花流通體制改革,國務院1997年30號文件明確提出:由集中交易為主改為常年交易為主,把棉花交易會辦成全國棉花交易市場。全國棉花交易市場是棉花流通體制改革的產物,根據國務院要求由全國棉花集中交易會演變而來。”孫娟開門見山地向記者介紹起了交易市場成立的背景和初衷。
    據孫娟介紹,1996年前國內棉花交易為計劃經濟,棉花由國家定價,價格不能跟隨市場供需進行浮動。1996年8月底,國務院決定進行棉花交易會試點,并批準成立了“全國棉花交易會協調小組”嘗試性的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接下來的1997年、1998年,連續3年召開交易會。1999年我國棉花徹底進入市場經濟。
    1999年10月全國棉花交易市場開始試運行,1998年國務院42號文件指出:“國家通過全國棉花交易市場采購和投放國家儲備棉,對棉花供求和價格進行調控。”交易市場作為棉花流通體制改革的產物和國家宏觀調控的載體,首先承擔的便是國家儲備棉的收儲和拋售任務。多年來,交易市場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人力,自主研發了國家儲備棉競買競賣交易系統。國家政策性棉花通過交易市場公開拋售,開創了我國儲備物資由計劃分配轉向利用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先河。
    實踐證明,國家政策性棉花通過交易市場交易是成功的。公開交易有利于優勢企業競爭,平等競爭的交易規則使政策性棉花的吞吐更加透明。對國家來講,通過交易市場拋售政策性棉花,及時彌補了國內棉花供求缺口,穩定了棉花價格,積極支持了紡織工業的發展,有效發揮了國家宏觀調控的杠桿作用,最大限度減少了國家財政補貼;通過競買方式采購商品棉轉入國家儲備,穩定了棉花價格,保護了棉農利益,減少了國家財政支出。
    伴隨棉花流通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在組織做好國家政策性棉花交易的基礎上,交易市場積極探索商品棉的規范交易,于2002年12月12日推出基于互聯網的商品棉電子撮合交易,并提供資金、物流配送、信息等配套服務。“商品棉電子撮合交易以交易規范、交割方便、質量和履約有保證、資金安全、能夠規避價格波動風險等特點受到國內涉棉企業的密切關注和積極參與,也受到國際棉花界的高度評價,其成交價格已成為反映中國棉花供求和現貨價格走勢的‘晴雨表’,并且對國際棉花價格產生著重大影響。”孫娟對本報記者說。
    孫娟清楚地記得,商品棉撮合交易第一天成交量僅為380噸,而現在每天交易量都在成千上萬噸。傳統的棉花買賣是私下交易,而商品棉電子撮合交易是一種中遠期現貨交易方式,不僅規避了風險,而且發現了價格。
    目前,全國棉花交易市場的主要功能是組織交易、發現價格、規避風險和傳遞信息,為涉棉企業提供交易結算、實物交收、倉儲物流、貿易融資、儲運、信息咨詢和人才培訓等服務。○●服務創新
    從手工拍賣到計算機競價,從政策棉交易到商品棉撮合交易,行業發展的每一個細微變化都在考驗交易市場的應變能力。只有開發適應各項衍生服務需求的功能,交易市場才能生存與發展。
    創新服務是市場競爭中出奇制勝的法寶。為緩解交易商在棉花收購、調銷和采購中的資金緊張狀況,交易市場通過不斷探索新的服務模式,推出倉單質押和貿易融資服務。即無論是棉花加工企業、流通企業或者紡織企業,都可以以其自身所有且存放于交易市場指定交割庫(監管)倉庫的商品棉到交易市場辦理資金服務。“簡單來說,就是由交易市場監管提供擔保,銀行把錢給交易市場,交易市場再把錢給企業。”孫娟告訴記者,“倉單質押幫助棉商跟紡織企業解決了資金緊張的問題,同時也吸引了更多的企業積極參與到商品棉撮合交易當中來。”
    為降低棉花流通成本、提高棉花流通效率,經過多年的發展,交易市場在全國范圍內設立了120余家指定交割倉庫。并在棉花出入庫環節實行機械化作業和信息化管理,在獨立的第三方監管倉庫對棉花質量和數量進行公證檢驗,按統一規程進行規范保管和出入庫,實現棉花從軋花廠-監管倉庫-紡織用棉企業的最短、最經濟高效的運轉流程,有利于實現棉花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有效分離。“現在一個覆蓋全國的棉花第三方規范監管網絡和體系已經基本形成,為交易市場監管物流業務的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孫娟說。
    然而,這些僅僅是交易市場各項服務創新的縮影。在積極發揮國家宏觀調控載體作用的基礎上,交易市場堅持以電子商務為手段,以現代物流為基礎,圍繞棉花產業鏈,積極探索商品棉業務模式,形成了完善的政策棉和商品棉交易平臺、靈活高效的資金服務平臺、嚴密規范的監管物流平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信息服務平臺,建立了客戶服務、第三方監管網絡和體系、業務運營和風險防控以及技術支撐4大業務保障體系。引導棉花生產、流通和消費,組織交易、發現價格、規避風險、傳遞信息,為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作出了貢獻。○●相關建議“國家宏觀調控的得力抓手,商品棉規范流通的綜合服務平臺。”孫娟在總結交易市場的功能和作用時說。
    面對當前國內棉花產業的復雜形勢,以及近年來棉花價格“過山車”式波動,孫娟提到:“及時準確的信息對國家制定宏觀政策具有參考作用。棉花價格波動,有可能是消費出問題,也有可能是產量出問題。一些相關數據的偏頗,數字不詳或數字不實,可能會影響宏觀調控政策。中國棉花信息網作為交易市場的信息平臺,目前已成為國內棉花行業頗有影響力的信息服務網站,為涉棉企業跟機構提供最及時快捷的行業信息和資訊服務。今年還推出了棉花產銷存資源表,這些信息和數據對整個行業來說意義重大。”
    因此,孫娟還建議國家應該鼓勵棉花生產企業、流通企業和紡織企業進入到具備第三方監管資質的倉庫庫(交割)。這樣棉花的入庫情況以及流向、庫存等都能夠有準確的信息。如果全部統計到位,將可以避免造成下游紡織企業因為不知道上游棉花倉儲量和流轉量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恐慌。這在某種意義上可降低棉花價格波動風險,也有助于建立全國統一的棉花公共物流信息平臺和信息傳遞。“由于棉花倉儲量的難以統計,國家在進行宏觀調控的時候就有了很大難度,不知道棉花流轉到哪兒了,同時還存在物流的浪費。國家如果對入指定庫棉花進行補貼,那么可能會有更多的企業愿意放到倉庫。這樣,對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制定會有很好參考價值。”孫娟感慨到。
    最后,孫娟表示:“全國棉花交易市場將在繼續完成國家政策性棉花交易的同時,以推進商品棉規范交易為中心,不斷加強資金管理、倉庫管理和風險管理,將交易市場逐步建成中國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棉花交易中心、信息傳播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在此基礎上,通過積極吸引國外棉商成為交易商,逐步構建一個國際性的棉花現貨交易服務平臺,進一步提交易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和影響力。”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