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業如何通過業務評審防控風險
2012-11-14 11:02: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河北中儲物流中心顧建明
近幾年,我國金融物流業務從無到有,特別是動產質押業務蓬勃發展。但不容置疑的是,動產質押屬于高風險的業務,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釀成災難。如何有效規避風險成為企業質押業務能走多遠的關鍵所在。
業務評審在控制質押業務風險中至關重要。評審委員會一般由企業領導班子成員、財務、法律、物流管理、業務巡查等人員組成,對每一筆質押業務進行開點前的系統風險評估,這成為物流企業控制系統性風險的最重要環節。評審人員須專通兼備
質押業務的特點決定了質押項目涉及諸多領域和知識,這就要求評審成員既是雜家,又要努力成為專家,了解各方面的知識,掌握多種情況,做到有備無患。
充分了解出質人情況。隨著質押業務的不斷發展,出質人的范圍也不斷擴大,目前有鋼鐵生產企業、鋼材加工企業、鋼材貿易企業、油料生產存儲企業、糧食經銷儲存企業、酒類經銷企業等等。企業性質有國有、民營、股份制、有限責任制等,不一而足。出質人的這些紛繁復雜的情況,就要求評審人員對出質人要有基本的了解,涉及質押中的某一個關鍵要素時,要做到精確掌握。
要了解各家銀行的不同要求。與物流企業開展質押業務的銀行對質物的監管要求不盡相同,帶來監管方的責任和義務也存在差異。因此,評審成員要了解各家銀行的不同要求,在評審中要充分評估能否滿足銀行的監管條件,會不會出現違約風險。
深層次了解質物品種。質押品種的種類繁多,如鐵精粉、鋼材、煤炭、油料、酒類、糧食、玻璃等等,隨著質押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大,今后質押品種還會增加。在監管協議中,質權人要求對質物進行監管、保管,只有對質物的屬性有了深層次的了解,才能把握監管場地、監管措施、各種其他因素是否對質物形成風險,才能更好地履行監管、保管責任。
看得懂財務報表。一家公司的經營狀況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出質人違約的風險性,除了從日常的經營行為中觀察出質人的經營情況外,財務報表中的數據更能反映出質人的經營情況和經營中深層次的問題,出質人注冊資金、資產負債率、凈利潤、對外擔保率、企業短期償債能力、貸款卡記錄等數據能一定程度地反映出質人的情況,這就要求評審人員要能夠看得懂財務報表,能從財務報表中去發現問題。
熟悉各個操作環節。金融物流業務主要有總量控制、買方信貸、港口信用證等模式,今后新的金融物流業務模式還會不斷出現,評審成員要做到熟悉各個操作環節,掌握相關知識,對質押業務進行評審,做到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防控與風險分散,真正成為行家里手。
重視對宏觀經濟形勢的分析。金融物流是金融和物流的結合,是銀行的金融產品之一,不可避免會受到金融環境和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因此,要做好質押評審工作,還要把質押項目與國際、國內環境相結合,對宏觀經濟形勢進行分析。這就要求評審成員重視對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的分析與研判,把質押業務置于宏觀經濟形勢的大背景下進行評審。高度重視各類風險
質押業務的風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種是業務的系統性風險,一種是業務運作過程中的風險。系統性風險的管控要求更高一些,可以說是根本性和基礎性的。該風險的管控應主要在評審環節完成,如果在此環節沒有識別出來,或者說沒有很好地意識到,很可能造成難以想像的后果。過程中的風險也要高度重視,不能顧此失彼。
動產質押業務涉及三方或更多方,監管方的角色一定程度上是銀行風險轉移的承擔者。銀行作為質權人從事質押融資業務,業務過程主要包括貸款的發放、收回,質物所有權歸屬的甄別,質物交付、驗收、監管、提取等。能否實現貸款系統的良好運行,受到國內外金融環境、國家的金融政策及出質人的經營情況的影響,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對整個信貸系統產生影響,并帶來風險。而影響動產質押業務的因素又是紛繁復雜、千變萬化,務必始終保持清醒認識。
監管責任貫穿始終。在與銀行、出質人簽訂的監管協議中,都約定監管方的監管責任從接受質物時開始,到銀行向監管方出具解除監管通知之時止,在此期間,監管方一直要承擔對質物的監管、保管責任,因此,業務風險貫穿業務始終,在銀行通知監管方解除監管前,要始終保持高度警惕。
業務不同環節的風險各不相同,預防風險就要對各環節的風險點進行有針對性的防控。
協議簽訂環節:銀行管理人員與出質人串通故意騙貸;協議內容存在違背法律或不受法律保護事項;協議中約定超出監管方職責的條款,如對貨物價格認定、監管物權屬負責等;協議中沒有約定相關有效要素或約定不清;對合作方資質評價不到位,對其經營歷史、經營業績、業內地位、信譽度、相關資信掌握不全面或不了解;監管協議及其附屬協議不配套;業務流程設計不合理,不能涵蓋整個業務過程。
出質環節:出質人故意隱瞞質物權屬;質物以次充好;其他承運人在運輸過程中將質物拉走自用或變賣;貨運代理人在操作過程中故意設置障礙;質物權屬存在法律上的瑕疵;各合作方銜接不到位,交接過程不完善。
監管環節:出質人未經監管人員同意強行提取質物;監管部門管理人員在無銀行指令情況下通知監管員放貨或未按指令通知放貨;監管員無指令放貨或未按指令放貨;虛報質物質量、數量;發生危機事件時,銀行人員消極對待,不作為;各方相關往來單據,沒有簽字確認、及時收回或做好交接記錄;沒有向監管員下達明確書面指令;協議中指定具有簽發單證的相關人員變更時沒有采用書面方式通知監管方;監管場地存在防水、防火等安全隱患,設施、設備不適合監管物的保管和進出作業風險;業務操作人員缺乏單據管理意識,不能準確按照指令操作或管理措施不到位;業務巡查人員不能及時發現業務差錯。
評審會實際上是風險評審,主要進行風險性評估。質押項目風險等級按照風險程度劃分為五個級別:一級(低風險)、二級(較低風險)、三級(一般風險)、四級(較高風險)、五級(高風險)。評審會就是要根據相關規定對質押項目進行風險等級評估,從而確定質押項目風險程度及防范重點。
找準業務風險點。每一項業務各有自己不同的特點,不同的質物、出質人、銀行等都會存在差異,做好風險防控,就要根據業務特點的不同,找到具體的風險點,有針對性地采取防控措施。風險防控主要包括事前防控、事中防控與事后防控,找準業務的風險點,盡早規避業務中所存在的風險。
明晰風險防控重點和措施。明確業務風險點之后,要制定準確的防控措施。對于風險的防控措施可以采取以下幾種:
通過協議方式。在監管協議中添加免責條款,針對無法控制的情況做出特別約定,在監管過程中僅承擔過錯責任。
通過保險方式。按照保險保障范圍,結合業務實際風險投保財產保險,包括基本險、綜合險和一切險等。
通過擔保方式。擔保分散措施主要是指法人、其他經濟組織或自然人對監管過程中的無過錯責任承擔賠償責任,包括《個人承諾書》、《第三方擔保書》、《保管人承諾書》、《承諾與擔保書》、《互為連帶擔保承諾書》、《多方連帶擔保承諾書》等。提高評審人員素質
不斷提高業務能力。評審會成員畢竟不是質押從業人員,這就要求評審會成員要不斷豐富自己的質押業務知識,包括金融、法律、財務、經銷、貿易以及與質物有關的知識等,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
不斷提高分析能力。評審會成員要能從出質人的背景資料中發現出質人可能會存在的風險,從出質人的會計資料中發現其中的經營風險等。為此,評審會成員要不斷提高分析能力,對出質人的情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
不斷提高風險防范意識。質押業務是高風險業務,風險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所以,須不斷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外部環境、出質人經營狀況、股東情況等都在不斷變化,即便是老項目、續簽項目也要當作新項目來做;對于小額度的項目,評審時也要慎之又慎,不能掉以輕心。
始終堅持風險防控第一的原則。質押業務屬高風險業務,其具有環節多、額度大等特點,一旦發生風險事故,將會遭受巨額損失。因此對質押評審工作要永遠保持如臨深淵的心態,不能為了做業務而降低風險要求,不盲目輕信出質人的說法而不做相關調查,要時刻警醒:風險猛于虎。
始終堅持實踐原則。為更好地做好質押評審,評審人員要深入一線,深入實踐,貼近業務,這樣才能對質押業務有切身感受,對質押品種、監管流程等有更深入的了解。
借鑒先進,取長補短。開展質押業務的單位很多,其中不乏許多值得借鑒的成功經驗和成功做法,也有值得汲取的教訓。因此,要放寬眼界,把他人的經驗教訓用于項目評審之中,取長補短。
總之,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金融物流在內容和形式上也會不斷豐富變化,新的情況會不斷出現,這就要求評審成員要不斷總結、不斷提高,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在質押業務規模擴張上要把握好節奏,在發展速度上要與管控能力相匹配,進而使企業走得健康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