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鐵路資訊

國家財政或補貼鐵路公益虧損

2012-11-14 10:56: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據悉,目前財政部正牽頭研究落實鐵路普遍服務 (公益服務)機制,擬對鐵路普遍性服務進行補貼。鐵道部長盛光祖前不久在一次內部會議上表示,去年公益運輸線路虧損700億元。
    有觀點表示,這一制度性安排意義重大,它是鐵路政企分開改革的前提,將倒逼鐵路加快政企分開。也有人認為,作為不變性服務虧損,鐵路部門不應該得到國家的補貼。一時間,各媒體對此事件給予了極大的關注。《21世紀經濟報道》:鐵路改革應商業與公益分離
    由于去年公益運輸線路發生700億元虧損,這次一旦把普通業務的損益作為獨立的子項,直接以財政補貼的方式進行平衡,不僅有助于推進財政預算支出的細化,助力了鐵道部各業務收支兩條線布局,也將為鐵路系統實行政企分開,加速推進鐵路系統市場化改革提供可能。
    不過,當前擬議中的補貼機制,能否為鐵路改革提供有效的可行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鐵路系統普通與商業業務的分離程度。即若鐵路系統的普通與商業業務在運營上依然 “二合一”,財政補貼僅是普通與商業業務在財務上的分離核算,給鐵路系統改革帶來的可行性相對有限。
    鑒于此,對鐵路普通服務進行財政補貼,若旨在作為深化鐵路系統改革的一個重要突破口,那么需與鐵路系統的管辦分離、政企分開等改革配套而行。
    其一,鐵路系統適度的管辦分離和政企分開,有助于清晰區分鐵路部門行政監管費用、普通業務運營成本及商業運營損益,使鐵路普通業務的補貼更具可追溯性。
    其二,實行普通業務與商業業務的獨立運營,有利于厘清公益與商業業務的運營邊界,為社會資本投資鐵路清理出一個可完全市場化的運營環境。《荊楚網》:“公益性虧損”不該得紅包
    按照目前跡象與以往經驗來看,國家極有可能對鐵路 “公益性虧損”埋單。事實上,為了公益性運輸服務,鐵路部門的確承擔了一些 “政策性負擔”,但這些負擔僅讓其少賺了銀子。如果僅從財務角度看,盡管鐵道部比不上有些壟斷行業,但也是一家運營狀態過得去的機構,至于虧損也是局部的。只要鐵路系統內部合理分利,就能破解虧損。
    何況,壟斷企業承擔部分 “政策性虧損”,本身就是壟斷企業合法存在的基礎。因為,壟斷既沒有效率,又缺乏公平正義,既會導致分配不公,又會滋生權錢交易。但就是因為壟斷,能帶來資源供給的穩定,避免市場失靈,國家才容忍了壟斷企業的存在。
    現在的問題是,壟斷企業總是定期向國家和社會亮自己的 “政策性虧損”賬單。這個虧損賬面,總是會得到國家的 “政策性紅包”作為補償。但普通百姓的 “虧損性賬單”賬本,由誰來埋單呢?《現代物流報》:鐵路公益補貼應以科學核算為前提
    鐵路公益虧損是指鐵路部門由于從事包括軍事物資、扶貧救災、軍人殘疾人和在校學生等非贏利性公益運輸服務所導致的虧損,國家對此進行一定數額的補貼本無可厚非。
    但是,鑒于鐵路部門當前政企不分的管理體制,以及經營管理不善、貪污腐敗叢生、整體嚴重虧損的運營現狀,有必要對鐵路公益服務造成的虧損進行準確的核算。在此前提下對其進行補貼才更為科學。
    一方面,應由獨立第三方對鐵路公益虧損進行全面審計核算。明確哪些虧損確實是公益服務造成的,哪些是鐵路部門自身管理不善、違法腐敗造成的,進而搞清楚真實準確的虧損數字。
    另一方面,作為國有部門、服務部門,鐵路部門本身承擔著公益服務的職能和義務,所以對其進行補貼也應是部分補貼,而不應全額補貼。否則,鐵路部門的公益服務性質便蕩然無存,鐵路部門也會因此有 “失職”之嫌。
    還有,也是比較重要的,政府部門應建立相應的配套監督機制。對鐵路公益服務補貼進行嚴格監管,確保這些補貼真正用到鐵路公益服務上,而不是被鐵路部門用到不該補貼的地方。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