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S多方突破挑戰民營快遞 提速降價并舉
2012-11-10 8:38:00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民營快遞企業市場份額持續增長,作為“國家隊”的EMS如今奮起直追。裹挾 “中郵速遞”IPO過會的東風,取得國內快遞超三成份額的EMS在年底旺季來臨之時,一系列爭食領地的動作已相繼出手。
昨日 (11月7日),EMS負責媒體聯絡的相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證實,EMS在國內56個城市全面提速,承諾今日郵,明天到。此前,其在部分省份還傳出了下調運費的消息。
從降價到提速——擁有強大資金和渠道資源的“國家隊”強勢反擊,加上聯邦快遞和UPS等洋快遞的進入,讓原本占據市場優勢的民營快遞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中國迅猛發展的快遞業蛋糕重新劃分已箭在弦上。
EMS多方尋求突破
“從9月份開始至今年年底,EMS將展開為期3個月的會戰”,上述人士稱,這次會戰同時選取了56個重點城市作為作為穩步提高的第一步,重點是保障100%的送達穩定性。
在EMS成都品牌店,“成都發往全國55個主要城市主城區范圍實現次日遞”字樣在店堂上方的LED顯示屏上滾動播出。
據了解,“次晨達”業務在EMS已經開始了有不少時間。
其官方網站披露,國家郵政局于2004年10月9日起,在長江三角洲、環渤海區域、珠江三角洲的北京、上海、廣州等13個城市間開辦“EMS限時專遞-次晨達”業務,并于當年11月9日正式向社會承諾“限時未達,原銀奉還”。
一年后,EMS跨區域“次晨達”業務范圍擴大,新增沈陽、大連、福州、廈門、青島、武漢、江門、海口、成都9城市間跨區域次晨達業務。
到目前為止,EMS已經開通了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區域、東北區域和西南區域5大區域,97個城市的區域內次晨達業務,以及25個城市的跨區域次晨達業務。
設想雖好,但8年前就開始的“次晨達”業務實際上并沒有預想中的樂觀。上述人士在接受采訪時對此表示:“質量總歸是要逐步提高的。”
不僅如此,EMS也開始在一直被用戶詬病的價格上作起了文章。此前有媒體稱EMS已經悄然在部分城市開始了降價的行為。
EMS官方并沒有相關降價公告說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別致電EMS在北京、上海、福建、廣州等地的客服熱線,客服稱,北京、上海EMS同城500克以內首重一直是20元,不存在降價一說。不過廣東、福建EMS同城及省內業務降價至首重12元,福建客服稱“目前只是一個優惠活動”。
此外,長期以來,EMS的投遞速度常被詬病,這也是順豐等民營快遞得以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提升投遞速度成為EMS最急切要解決的瓶頸。
公開資料顯示,今年10月17日,EMS引進了一架波音B737-400全貨機,其最大載重量可達18噸。EMS機隊規模由此增至17架。另據民航資源網報道,郵航計劃于2013年1月再度引進一架波音737飛機。
“EMS的這一系列動作是一個積極的信號,降價等動作也說明了國有企業正在試圖強化市場化,以便能更加貼近市場,提高經營效率。”中國快遞咨詢網首席咨詢師徐勇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
快遞業蛋糕面臨重分
EMS的一系列發力舉動,在業內人士看來,是在向民營快遞企業釋放競爭信號。
據廣發證券8月發布的研報統計,EMS在中國快遞市場份額中占35%,順豐占21%,申通和其他民營快遞公司則拿下剩下的市場份額。
國家郵政局統計數據也顯示,前三季度,民營快遞企業業務量占全部快遞業務的比重達到73.6%,比去年同期擴大了8個百分點,民營快遞企業業務收入占全部快遞業務收入比重58.5%,較去年同期擴大了11.1個百分點。
而隨著“洋快遞”——聯邦快遞和UPS的加入,中國快遞業的競爭火藥味濃烈。
就網購快遞而言,電子商務爆發式增長催肥了民營快遞公司,但這并不代表這些公司就可高枕無憂。在徐勇看來,電商的市場增速很快,EMS的介入應該不會有太大影響。不過,他認為,長期而言,EMS的措施對傳統民營快遞企業會產生影響。
四川省物流協會秘書長何磊認為,就快遞行業而言,客戶最看重的是服務質量和時效性,單純靠降價吸引來的客戶忠實度不高,完善的網絡和服務質量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