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從世界工廠到貿易強國 中國外貿脫胎換骨正當時

2012-10-9 12:15:00 來源:東方網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高外貿依存度,低附加值,與日俱增的貿易摩擦……在轉型壓力日趨增加的今天,作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的中國,如何才能實現向“貿易強國”的轉身? 
  中國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前30年靠“規模”拉動增長的對外貿易模式已不能支撐未來發展,脫胎換骨的轉型勢在必行。
  過去十年,借“入世”東風,中國開放型經濟取得了空前成就,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但另一方面,加工貿易的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也將中國長期置于世界產業鏈末端。
  “中國的整個外貿體制都要轉型”,張燕生說。他認為,要實現“貿易強國”就要實行國際化戰略,建立自己的全球生產銷售體系,“并不是‘出口’就是國際化,要實現城市、人才、資本、產業的國際化”。
  張燕生舉例稱,美日是典型的全球化國家,但其外貿依存度并不高,主要就是因為它們已完成了投資、生產、銷售、服務的全球生產體系。它們的產品并非在本土生產、出口國外,但實際利潤、收入都流向了國內母公司。
  要躋身“貿易強國”,中國不僅要“走出去”打造自己的全球生產銷售體系,更要加快國內商貿流通體制改革,實現出口企業生產和流通的專業化、規范化。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金柏松告訴記者,作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第二進口國,中國自身商貿流通體系卻較為混亂。“市場經濟的本質是流通和交換,而目前中國出口大多是廠家直銷,制造和流通沒有分家”。
  金柏松認為,流通專業化可以讓生產企業“術業有專攻”,加大研發力度,提高產品核心競爭力;而流通企業則專注于市場信息收集分析,讓生產企業有的放矢,避免盲目競爭。建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讓有組織的市場力量規范市場競爭”,避免無序競爭造成的產能浪費,更加有效地培養出口優勢。
  中國國際貿學會中美歐戰略與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何偉文對上述觀點表示贊同。他進一步建言,中國出口模式的轉型,最終還是落實在企業競爭力上。
  何偉文指出,“要轉變出口模式,關鍵要減少加工貿易”。要減少加工貿易,企業就必須主動加強自主技術研發、自主品牌建設,以自主技術開展品牌國際合作,借外國設計等優勢加強競爭力。
  “格力空調就是企業主動轉型的典范。”何偉文舉例稱。2009年,格力拒絕了來自歐洲20億元人民幣的巨額貼牌訂單,潛心拓展自主品牌的海外銷售渠道,當年,其產品雖出口銷售量減少,總利潤卻不降反增。
  就企業自主技術和品牌的建設,張燕生特別指出,在新一輪轉型中,企業要從以前的簡單模仿到創造性模仿,再到技術、管理、市場創新。政府要做好科研成果到應用投產之間的橋梁,培育發展研發創新的社會中介組織,填補從研究到應用之間的斷層。
  談及整個外貿體制的創新,張燕生表示,“要想轉型創新,就不能‘不打破壇壇罐罐’,一味強調‘穩增長、保增長’。”轉型必定伴隨陣痛,脫胎換骨之痛不可避免。從“世界工廠”到“貿易強國”,政府要跳出思維定勢,探索更深層次的改革。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