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港航科學管理助推內河水運復興
2012-10-9 11:36:00 來源:青年時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京杭大運河上,除了往來的貨船和漁船,繁忙的河道中還有這樣一群默默無聞的“戰士”在守護著河道中的草木和船家。嘉興市王江涇港航管理檢查站一位老站長邊勝榮,是這群戰士中的老“排頭兵”,22年中的除夕夜幾乎都是在崗位上度過……
20多年過去了,王江涇站內的工作人員已經放下裝零錢和發票的包,只要在電腦前點點鼠標就能解決報關和繳費問題。這都得益于近年來,全省港航系統作出的一系列惠民利民的措施,便利了船戶的出行,節約了各種支出。
港航經濟已深入到全省整個經濟系統中,港航運輸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得到各大企業物流的青睞。今年3月省政府新發布了《浙江省內河水運復興行動計劃(2011-2015年)》,為接下來全省的港航事業制定了風向標。
老站長是個害羞的同志
1990年5月,33歲的退伍老兵邊勝榮第一次走進嘉興市王江涇港航管理檢查站。“沒想到這一待就20多年,剛來時辦公條件很差,兩層小樓夏天極熱,連續陰雨還要擔心辦公室被淹。往來船只多得不得了,報港收費人員卻只有3個,工作量極大。”邊勝榮說。
熟悉工作兩年后,邊勝榮開始擔任王江涇港航管理檢查站站長,在這段運河上風雨無阻地度過了22年。
我初見邊師傅時,他正在審閱船戶的報港材料,仔細詢問船家從哪來,往哪里去,船的噸位數以及船上貨物,一邊在電腦上輕輕點擊著。有時還會冒出兩句江蘇話,問問船戶家孩子的情況,有沒考上大學,家中有沒什么困難,船戶都熱情地喊他“老邊”。
大概過了10分鐘,邊師傅才停下手頭工作,向我會意一笑,退出工作間接受采訪。邊師傅是個很害羞的同志,始終在笑,但一談到工作,臉上立馬嚴肅起來。這是一張被日光洗刷過的臉,由內而外地黝黑。
徒手爬船收費已成歷史
王江涇站守護著浙蘇交界的北大門,是杭嘉湖地區非常重要的水上要道,自古以來往來船只就非常多。邊師傅與同事每天的上班時間都在海事艇上,只要遇上突發情況,下班時間就是個未知數,比如航道堵航、船只之間撞出矛盾了,邊師傅都會趕到現場處理。“早些年船都以水泥造的為主,一撞就破,經常會發生事故,所以我們也經常去幫忙打撈船只。現在這類船基本退出市場了,事故也少了很多。”
上世紀90年代初,邊師傅跟同事都是乘坐海事小艇在往來的船只間串,收取過關費用,“那時候船員素質也沒有現在好,我們去收費時,很多船戶拒絕出示證件,我們只能勉強將小艇靠過去,直接徒手爬上大船,兩船落差有一人高,裝了貨的船低些。”邊師傅坦言,當時只能這樣做,而且還要隨身攜帶零錢和計算器,算好錢后還要手寫發票給船戶。
“現在不同了,流程方便多了,每艘船上都裝了GPS,始發地和途經地都一清二楚,如果有拒絕繳費的,記錄全在系統里。比如有艘船在經過王江涇站出現違章情況,到下個站準備過關時,工作人員查到違章記錄,船戶還是得回到王江涇站處理違章,才能重新上路。”邊師傅說。
工作22年崗位上度過21個除夕夜
邊師傅是嘉興本地人,其實回趟家并非難事,但這么多年來,最讓邊師傅愧疚的就是家人,“每年家里稻谷熟了,本應該我這個青壯年去收割,但從來都是老婆和老父親在地里忙活,真的很對不起家里人。”
從業22年來,邊師傅只有去年的除夕夜在家中度過,是因為老母親病危,其余21個除夕夜都是在站里度過的。即使沒排到值班,邊師傅也習慣了在家扒兩口飯,匆匆趕到站里出去巡航,目的地就是蓮泗蕩的劉公園,因為一到年三十,來自江、浙、滬地區的船民數萬人,匯集在蓮泗蕩及岸北邊的劉王廟,祭祀劉王老爺(元朝滅蝗英雄劉承宗)活動。“那時候船只多得直接將河道蓋住了,想過河直接從一艘一艘船上走過去就行。”邊師傅回憶。
“所以這時候的航道秩序就更需要維護,要先對上下游進行封航,再挨個讓船戶將船沿著河岸停泊,不要垂直停泊,每年都從年三十持續到正月初一下午。”邊師傅說,每年清明節前后及農歷八月十四也有類似的祭祀活動,所以比較忙。
●延伸
浙江船舶綜合監管系統實施兩年實現雙贏
從2010年開始,像邊師傅這樣要徒手爬船收費的情況就消失了,因為全省港航內部推行了“浙江省船舶綜合監管系統”,通過航道邊上的讀寫器,能夠檢測到船舶上的GPS或者RFID信號。如果有船舶正好經過檢查站前水域,系統會自動查詢該船的基本信息、證書、規費、違章等信息,發現不正常的船舶后,還會自動報警。這些信息工作人員在電腦前就能看到。
嘉興市思古橋港航管理檢查站站長張萬喜說,以前船舶過往檢查站,都需要停靠檢查相關證件。在這個站檢查完了到下個站可能還要檢查。嘉興到湖州有6個檢查站,嘉興到杭州有5個檢查站,這樣給船戶帶來很多不方便,也占用了檢查站很多的人力物力。現在通過調整管理模式,提高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減少對船戶的重復檢查。
遇突發惡劣天氣影響時,工作人員還可以應用船舶綜合監管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和視頻監控系統等水上安全管控措施,對于滯留船舶的情況一目了然,一旦發現船舶違反禁航規定,可實時指揮就近的海事艇攔截。工作人員還可通過GPS系統向船戶及時提供水運市場動態信息和氣象、水文預報,免費贈送資料,進行水運法律、法規和水上安全知識的宣傳。
全省首個內河集裝箱運輸碼頭
2010年底,浙江省建成第一個內河集裝箱運輸碼頭——嘉興內河港多用途港區正式投入試運營,首年度實現貨物吞吐量60294標箱,通過該港進出口貨物的企業有四五十家,并實現從內河航道直達上海外高橋上遠洋船。同時,中遠普泰物流工業園、中糧集團等一大批專業化、規模化內河港口物流企業紛紛落戶嘉興,嘉興內河港口綜合物流基地正逐漸形成。今年1-8月,港區集裝箱吞吐量近7萬標箱,全年力爭完成10萬標箱。
有這樣的成績,還是能從中總結出原因的,首先是作為省內第一個水陸開放口岸,嘉興內河集裝箱港區實現碼頭裝卸、物流服務、海關三檢和保積倉儲“四合一”,采用以水路為主、陸路為輔的運輸方式。也就是說,貨物在港區裝箱上船后,通過水陸聯運至世界各地。
其次,水路運輸運量大、成本低,據測算,由嘉興至上海外高橋碼頭,通過內河集裝箱運輸比公路集卡運輸每標箱節省150至300元,按港區一年10萬標箱的吞吐量來算,一年可以為企業節省1500萬至3000萬元,同時避免了貨物的中間損耗,占用企業資金量少,這些都轉化為企業利潤。
浙江內河水運復興行動計劃
今年3月,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了《浙江省內河水運復興行動計劃(2011-2015年)》,將進一步加快大港口、大路網、大航空、大水運建設,構建現代交通大物流體系。
預期目標是到2015年,全省四級以上高等級航道里程達到1500公里,納入長三角高等級航道網規劃的航道達標率超過70%,杭嘉湖地區內河船舶平均噸位達到300噸,內河貨運船舶千噸公里油耗下降8%。“十二五”期間,全省內河水運基礎設施投資總額超過250億元,比“十一五”時期翻一番。
《水運計劃》中寫明,“十二五”期間將基本建成長湖申線四改三、湖嘉申線嘉興段(一期和二期)、京杭運河四改三、杭平申線等一批項目,建成四級以上高等級航道里程300公里。此外,重點建設內河公用型碼頭,基本完成嘉興內河港(城郊港區)、杭州港(余杭港區)、紹興港(中心港區、上虞港區)等綜合性公用碼頭建設。
目標到2020年,基本完成規劃的20條骨干航道建設,形成“北提升、南暢通、東通海、西振興”的內河航道格局。全省內河水運貨運量達到4億噸,全省內河航道通過能力比2010年提高30%。杭嘉湖地區內河船舶平均噸位超過400噸,比2010年翻一番,內河貨運船舶千噸公里油耗下降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