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要求俄氣出口向東看 北極開發同步提速
2012-10-31 10:25:00 來源:人民網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歐洲市場對俄羅斯的吸引力還在繼續弱化。在10月23日舉行的俄羅斯能源委員會大會上,總統普京要求業界重新審視俄羅斯的天然氣出口戰略,提出俄羅斯當前形勢下應將眼光轉向亞洲市場,特別是中國、韓國和印度,并點名要求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以下簡稱”俄氣“)向委員會上報公司現行的出口政策。
目前油氣出口收益已占到俄羅斯財政收入的一半,因此該國經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天然氣巨頭俄氣運營效率的影響。面對美國頁巖氣大爆發帶來的沖擊,俄氣的應對遲緩而乏力,同時在歐洲市場萎靡不振時,并未審時度勢進入亞洲市場,屢遭業界詬病。普京早前也已多次要求俄氣作出戰略調整。
事實上,自從歐盟對俄氣天然氣售價發起正式調查以來,普京已開始加快俄天然氣出口戰略調整。過去幾年,普京一直在敦促俄氣升級出口戰略,提高液化天然氣(LNG)的海運能力。“我們的優先考慮是國內需求,在此基礎上要拓寬出口渠道,特別是亞洲市場。”普京在23日會議上強調。
俄羅斯目前是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天然氣生產商,此前一直在同中國就天然氣出口事宜展開談判,但因氣價、路線等細節難以談攏而遲遲沒有下文。
能源委員會是克里姆林宮近期新成立的政府組織,由普京直接領導。會議當天所有俄羅斯能源界的企業領袖及政府官員全部到場,只有俄氣高層因參加博瓦年科沃氣田的生產啟動儀式而缺席。
位于北極區域的大型氣田博瓦年科沃儲氣量達4.9萬億立方米,大約能夠滿足全球1年的天然氣需求,是亞馬爾半島上天然氣儲量最大的一塊氣田。預計2013年的產氣量可達 460億立方米,5年后的年產量可升至1150億立方米。
博瓦年科沃氣田生產的大部分天然氣都將輸往歐洲,但普京強調,這并不意味著俄羅斯的天然氣出口將一如既往地倚重歐洲。
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分析師內斯特洛夫指出,在博瓦年科沃氣田的開發過程中,天然氣市場出現了巨大變化。歐洲乃至俄羅斯的需求都在大幅下降,且看不到短期內復蘇的跡象,很可能“2020年前歐洲市場已不需要博瓦年科沃氣田的供應”。
事實上,博瓦年科沃氣田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已探明,但具體的開發工作卻屢遭拖延,主要原因就是市場需求低迷。
然而一個讓克里姆林宮難以釋懷的事實是,即便是在歐洲市場,俄羅斯的統治力也在下降。由于俄氣的輸歐天然氣價格始終處于高位,導致其他氣價相對較低的國家,如卡塔爾和挪威,正在不斷蠶食俄羅斯在歐洲市場的出口份額。
俄羅斯出口歐洲的天然氣價格與油價掛鉤,希望借此避免遠景氣價下降的趨勢,特別是抵御美國頁巖氣對價格的劇烈沖擊,但這顯然對歐洲不利。布魯塞爾方面也一直在通過各種渠道瓦解由俄氣主導的這種定價機制。
值得注意的是,歐盟2007年制定的“第三次能源一攬子改革方案”目前在歐洲的執行范圍正在逐步擴大。該規劃明令禁止天然氣和電力生產企業同時控制電網或輸氣管道系統,這意味著俄氣這樣的產、輸、銷一體化巨頭將無法在歐洲立足。盡管該規劃在執行過程中遭遇了來自俄方的強大阻力,歐洲方面也多次作出妥協,但整體看來,這個問題仍將是俄羅斯天然氣出口的一大羈絆,不可能完全向有利于俄羅斯的方向發展。
有鑒于此,早前已有多名俄羅斯能源專家提出放寬出口限制,讓更多俄企得到出口權,而不是俄氣一家獨大,從而幫助俄羅斯奪回流失的市場份額。
在23日的會議上,普京特別提到了這個問題:“我認為我們必須在行動上保持謹慎,但同時也要更加靈活。”俄媒分析認為,這意味著政府正著手制定新的出口政策,俄氣在出口市場上一家獨大的局面很有可能隨之瓦解。與此同時,普京也抨擊了歐盟試圖摧毀俄現行出口氣價定價機制是“不理智行為”。“(第三次能源一攬子改革方案)絕對不是一個長久之策,今天的油價或許很高,但明天也有可能降下來,屆時俄氣將獨自承擔損失,而歐洲的買家卻將獲利。”
有消息說,俄羅斯獨立能源公司Novatek當前正準備同潛在的客戶簽署LNG供銷合同,這家公司將歐洲視為核心出口市場,并多次強調有能力與俄氣直接競爭。
Novatek并非個例,同樣的情況也可能發生在俄羅斯國有石油公司(Rosneft)身上。Rosneft總裁謝欽在會后已明確表示,通過與俄氣簽署“傭金協議”,該公司已開始醞釀承接天然氣出口。
除了調整出口戰略,俄羅斯也在積極發力上游。近些年來,隨著俄羅斯傳統油氣產區——西伯利亞的資源日益衰減,克里姆林宮逐漸將開發北極列為實現油氣增產的優先手段。但在這些氣候條件惡劣的地區開發油氣需要超乎尋常的海量投資。以博瓦年科沃氣田為例,盡管俄氣并未透露相關開發費用,但據俄羅斯當地媒體報道,這座氣田未來幾年的開發支出預計將超過1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