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通行”咋就這么難?
2012-10-3 6:36: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 郭建鵬
國務院制定的 《通知》甫一公布,200億元的 “損失”隨即計算出來。政策尚未執行, “損失”倒是擺在眼前,是何意圖?再看各省遲遲出臺的細則以及路橋公司的一致 “抵制”,推行 “免費通行”儼然成為了一場拉鋸戰。然而,“兩節”已近在咫尺,或為形勢所迫,一些省份的細則終于浮出水面。面對上述情形,筆者不禁揣測, “兩節”期間,“免費通行”恐怕還將遇到諸多不順。
這不是無端的揣測。從這3個“最”就可見一斑。
路橋公司的態度 “最”強硬。在媒體采訪的多數路橋公司中,他們態度十分一致:等待地方交通部門的最后通知。一家路橋公司高管更是直言: “從這個政策的起草到文件的突然發布,再到決定今年國慶就開始免費,沒有任何一個人問過我們的意見。”顯然,很多省份路橋公司對 《通知》并不感冒,他們更關注各自所在省份的細則出臺。因為,如果各省細則未出,他們就有充分的理由不執行免費通行政策。福建省一名高速公路公司高層人士就表示:目前并未收到地方相關部門的正式通知,等收到正式通知后再研究要不要免費。抵制情緒非常明顯。
地方細則的出臺 “最”遲緩。自國務院簽發5部門草擬的 《重大節假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實施方案》后,各省份雖然都對如何實施政策做過相關研究,但臨近 “兩節”,仍有很多地方沒有出臺細則。以江蘇省為例,相關負責人就稱,此次免費規模大、時間長,在免費的同時還要做多方面的考慮,對許多省市來說都是 “摸著石頭過河”。“不是不出臺細則,是免費通行除了涉及交通部門外,還涉及發改委、交警等部門……”對于地方主管部門,上有政策壓力,下有路橋公司抵制,橫向上還要與不同政府部門協調,更重要的還有自身對既得利益損失的顧慮,新政推行阻力不少。
損失數據的公布 “最”迅速。 《通知》公布后,即有專家計算出,幾個重大節假日加在一起,全國將少收200億元。數據背后牽動的恐怕依然是各利益集團的神經。然而,在如此迅速地計算地方政府、路橋公司損失的同時,為何沒有人來計算一下,至今仍在收費的那些超期公路收費站,讓公眾損失了多少?與之相比,公眾僅在幾個節假日得到的免費 “優惠”,是否可看作是九牛一毛?
國務院的 《通知》早早發布,地方細則卻出現 “難產”。免費時限迫在眉睫,各種損失論調和抵制情緒仍在不斷蔓延。筆者不禁要問,是否各方根本就不愿推行節假日高速公路免費通行政策?如此,這項政策是否還有未來?筆者不禁捏了一把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