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喬-那-庫公路改建工程項目指揮部副指揮長李奇軍介紹說,天山公路是上世紀70年代初由數萬名交通官兵修建的國防公路。由于自然條件、技術能力等因素限制,天山公路修建狀況不夠理想,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較低,險情時有發生。2008年,交通運輸部正式下達了天山獨庫公路改建工程計劃。改建后的天山公路項目起點位于克拉瑪依市獨山子巴音溝,終點位于庫如力,全長約398.8公里,全線基本在舊路的基礎上進行改建整治,按照國家山嶺重丘區二級公路標準進行建設,公路設計為季節性通車,即每年通車半年。
獨庫公路堪稱公路病害的“博物館”,全年通車只有3個多月,因為公路全程需要翻過4個海拔3000米以上、常年積雪的達坂,跨越5條河流,穿過3條高山隧道。“在達坂上,很多地方積雪超過10米,把道路都覆蓋了,每年只有6月中旬到9月中下旬能實現通車,交通量也不大,一般是旅游車輛,以及運送物資的車輛。”李奇軍說。
“改建后的獨庫公路在抵御自然災害方面的能力大大提升了。”李奇軍說,改建后,該項目路段針對雪害、泥石流、碎石等做了許多防護措施,新建了3條隧道,改造了兩條隧道,新建兩條泥石流棚洞,新建了一條防雪走廊,改造了一條防雪走廊。同時,對滑坡體區域進行綜合治理,設置主動防護網和被動防護網,防治崩塌和碎落。通過這些防護措施,提高了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使道路通行時間從以前的3個多月,延長到了半年,即每年5月初到11月初。
“因受地形限制,改建后的公路相當一部分路段限速40碼,但使南北疆的交通里程由從烏魯木齊、托克遜、庫爾勒通行的一千多公里縮短了一半,極大地方便了北疆、東疆和南疆之間的來往通行。”李奇軍說。
作為自治區規劃的“三橫兩縱兩環八通道”公路主骨架的重要段落,該項目的建成通車,對于完善國家和新疆干線公路網建設,改善路網結構、投資環境和生態環境,提高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完善區域經濟結構,開發和利用旅游資源、水土資源、礦產資源、加強國防、促進政治穩定、維護民族團結都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