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政府管理物流的能力
2012-10-22 11:17: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丁俊發
中國是政府推動物流業發展力度最大的國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物流業不適應中國經濟發展的需要,要實施政府推動下的超越式發展戰略;二是中國處于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后續階段,政府推動可以彌補市場配置資源的不足;三是政府自我加壓,去學習如何管理物流業。這一戰略已取得很好的實效。
但仔細想一想,取得的效果并不是很明顯,我們可以對比一個數字,即物流管理成本占GDP的比例。2011年美國、日本為0.4%,中國為2.3%,高出發達國家5倍。這反映一個問題,即中國由于制度性約束,物流管理成本太高,從而推高了物流總成本,成為中國物流的頑癥之一。
這一問題也說明政府在如何管理物流業這一工作中,仍處于探索階段。我們不要過多地去責怪政府,但政府自身則要去總結到底有哪些不足,使我國物流發展的外部環境受到損害。
第一,多頭管理。從中央到地方,物流業歸誰管,五花八門。我們說物流業是一個復合型產業,涉及到很多部門,一點沒錯,但總得有一個牽頭部門,出了問題要有懲罰措施。2011年,我跟隨全國政協調查組到了六個省市,有的地方反映,管物流的有十多個部門。政出多門,無所適從。有的地方反映,由于不同的部門都要求貨運車輛裝GPS,結果一輛車裝了3個。鑒于目前的狀況,我建議下屆政府如成立運輸部的話,物流可以歸運輸部管理。如不成立的話,發改委應成立物流發展局。地方政府誰管物流也應有一個相對的統一。
第二,稅費太重。稅費重,加上亂收費、亂罰款,加重了物流企業的負擔。由于經濟增速放緩,營運成本上升,這幾年物流企業的贏利能力明顯下降,有的資金鏈斷裂而倒閉。為此,政府一是大力整治亂收費、亂罰款,二是出臺營業稅改增值稅改革。這些對物流企業是利好的大事,但執行的結果反應不一,亂收費/亂罰款不是下一個文就能解決的,里邊涉及一些深層次問題。營業稅改增值稅對整個服務業是十分有利的,但對一部分物流企業稅費可能是增加的,所以需要分類指導。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第三,規劃欠落實。國務院出臺的《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很好,但3年過去了,并沒有完全落實。國務院出臺的《關于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意見》很好,但喜憂參半,大家想看到的不僅是規劃、政策,更想看到的是落實。比如全國規劃了21個全國性物流節點城市,17個區域性物流節點城市,有什么實質性的推進呢?又比如物流園區現在又亂又不規范,如何科學發展呢?冷鏈物流很重要,冷鏈專項規劃提出的指標如何落實呢?政府不僅是要提出要求,更重要的要辦實事。
第四,論壇、研討會、評比會滿天飛。有些物流企業老總對我說,最怕北京來電話,要求參加研討會、評比會,希望贊助。有的說一天各類論壇、研討會、培訓班、表彰會的通知一大堆,也不知哪個應參加。有些活動打著國家領導人參會的大旗,但沒有什么實質性內容。這些誰來管呢?一方面,行業協會、大學、研究機構要自我約束,但更重要的是政府要出臺規則。
總之,目前中國物流業發展的環境在改善,但還不是很理想,需要政府與企業一起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