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云南怒江:“天梯”鋪就幸福路

2012-10-22 10:18:00 來源:云南日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生活在風光秀美的獨龍江沿岸的獨龍族人民有一個傳說:遠古時代,獨龍族人有一把天梯。后來,老鼠在與人類爭食的過程中將天梯啃斷,獨龍族人從此跌進了貧困的深淵。而今,獨龍族人說,路,就是獨龍族人通向山外的“天梯”,也是怒江53萬各族人民通向美好未來的“天梯”。 
  仲秋,高黎貢山密林中已寒氣逼人。 
  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公路建設工地,柏油攤鋪機下冒出滾滾熱浪,獨龍江公路隧道內機聲轟鳴,公路建設者揮汗如雨……如此熱鬧的場景,可說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近年來交通建設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隨著怒江州首條高等級公路金六二級公路建成通車,從昆明到怒江所需要的時間已經大大縮短;劍(川)蘭(坪)二級公路建設已接近尾聲,也將使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到劍川的通達條件大大改善。 
  “長期以來,以交通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制約了怒江經濟社會的發展。”這是怒江州委書記段躍慶常說的一句話,也是怒江州委、州政府緣于對州情的基本認識而找到的制約怒江發展的癥結之一。于是,圍繞“北上西藏、南下保山、西進緬甸、東連大理、麗江、迪慶,構建完善的大交通網絡”這一全州交通運輸發展思路逐漸形成。 
    破解難題 筑條大道通山外 
  神奇、美麗的自然風光,豐富、多樣的動植物資源,絢麗多姿的傈僳族、怒族、獨龍族、普米族等民族風情,給怒江增添了誘人的風姿。然而,由于交通的不便,生活在怒江峽谷里的53萬各族群眾至今仍然為戰勝貧困不懈地努力。 
  由于大山的阻隔,祖祖輩輩生活在怒江的人們靠篾溜索、竹筏和豬槽過河渡江。1954年怒江州成立時,全州僅有600公里人馬驛道,1956年8月,怒江州第一條公路瓦(窯)碧(江)公路開工,從此拉開了怒江公路建設的帷幕。然而,由于種種原因,新中國成立以來直到1989年的30多年間,怒江州的公路里程僅有1110公里,且公路技術等級普遍偏低,路面質量差,省管干線公路均為四級路,縣鄉公路絕大多數為等外路、無等級路。 
  “無路可行,有路難行”是怒江州交通狀況的真實寫照。那時,全州261個村委會(辦事處)通公路率僅為9.31%。交通基礎設施嚴重滯后,使怒江州的整個經濟長期處于大資源、小產業、低產值、微效益的狀況。1995年,全州40萬農業人口中絕對貧困的有13萬人,還有25萬人靠國家供應的返銷糧養家糊口,貧困面高達71.3%,地方財政自給能力僅為21.74%。因此,盡快改善交通環境,打開對內對外的通道,已經成為解決貧困的關鍵,也成了53萬怒江人熱切的期盼。 
  進入新世紀,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機遇,怒江州委、州政府以時不我待的精神,提出了以交通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建設要率先實現突破的發展戰略。1990年,交通部、省交通廳把怒江確定為扶貧聯系點,怒江交通事業的發展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州委、州政府順勢而謀,把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突破交通滯后發展瓶頸,作為全州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來抓,全州公路建設進入了嶄新的、高速發展的建設時期。 
  經過7年的艱苦努力,怒江州第一條高等級公路省道228線金廠嶺至六庫二級公路于2010年底全面完工。如今,劍川甸南至蘭坪、六庫至曼海橋等高等級公路也已經建成通車,六庫至丙中洛二級公路建設項目正在全力推進。同時,旅游“大環線”貢山至德欽公路正在抓緊建設,六庫至片馬口岸油路已改造完畢 ;丙中洛至西藏察隅公路、福貢至維西公路、麗江至蘭坪公路和瀘水至騰沖公路目前已完成前期工作,福貢上帕大橋已竣工通車、六庫怒江二橋環線工程、大南茂怒江大橋等重要橋梁正在加快建設進度。隨著六庫至片馬公路的改造完成,片馬口岸財政收入在瀘水縣財政收入中的比重逐年提高,群眾人均收入也逐年攀升。 
    喜從天降 “天梯”搭到家門口 
  古往今來,高黎貢山碧羅雪山隔江相望、默默對峙;峽谷深處,滾滾怒江驚濤拍岸,波逐浪涌濤聲陣陣、吟唱不息。循鳥道、爬天梯、過溜索,是怒江州農村群眾往昔的出行圖。 
  為加強農村交通建設,解決農民出行難,怒江州堅持“政府主導、全民參與,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建管養運、協調發展”的指導方針,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建立了以縣為責任主體的農村公路建設、管理和養護體制,大力發展農村交通事業。各縣農村公路建設項目的工程質量監督工作由縣交通局工程質量監督員負責,州質監站對質量監督員進行業務指導,并定期或不定期對在建項目的工程質量進行檢查。同時成立了安全領導小組,對工程建設項目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生產檢查。 
  不懈的努力,使農村交通狀況得到改善,目前全州農村公路總里程達2737公里,258個行政村中250個已通公路,瀘水縣率先在各個鄉鎮開通了農村客運專線,加強農村客運。獨龍江公路建設如火如荼,在不遠的將來,獨龍江鄉每年有半年大雪封山的歷史將宣告結束,獨龍族人民的出行難將得到徹底的解決。 
  此外,怒江州把在“三江”上修建汽車大橋、拖拉機吊橋、人馬吊橋和人行便橋等各類橋梁作為每年交通建設中的一項重要任務狠抓落實。目前,在怒江、瀾滄江、獨龍江“三江”上共架設了公路汽車橋、拖拉機人馬吊橋和人行便橋106座,平均每4.9公里就有一座跨江橋。多年來,怒江州一直采用修建此類吊橋代替溜索來解決“三江”兩岸群眾過江難問題,占怒江州“三江”跨江大橋總數的90%。 
  今日的怒江,再也不是春風難度的封閉之區。全州目前公路通車總里程達5000公里,29個鄉鎮全部通了公路,鄉鎮通油路率達到96.5%,行政村通公路率達98.9%。隨著道路里程的大幅增加,城鄉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快速增大,全州道路運輸事業得到迅速發展。全州開通農村客運班線35條,投入農村客運車輛1000多輛。通過多年來的建設和管理,全州農村客運市場經營行為得到明顯規范,企業管理得到明顯加強,安全狀況得到明顯改善,服務質量得到明顯提高,有效地緩解了人民群眾的出行難、出行貴、出行不安全問題。 
    “龍頭”起舞 怒江連接大通道 
  “州府出州通道高速化、縣縣公路高等級化、農村公路通暢化、橋梁建設便民化、城鄉交通服務一體化。”這是怒江州描繪的未來交通發展的美好前景。 
  為充分發揮交通項目建設在怒江州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龍頭”拉動作用,該州圍繞“保民生、保增長、保穩定”,在財力十分有限的情況下,對交通建設的投入毫不含糊,使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克服各種不利因素逆勢而上。與此同時,怒江州的決策者按照“著眼大交通、打通大環線、連接大通道”的思路開始了新的謀劃,提出“北上西藏、南下保山、西進緬甸、東連大理、麗江、迪慶,構建完善的怒江大交通網絡”的戰略構想,傾力實施打通“大環線”、建設“大動脈”、連接“大通道”行動計劃。 
  緊緊抓住“富民興邊”工程、國家進一步加大對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國家加大對人口較少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怒江問題”提升到了國家層面研究等重大機遇,怒江州委、州政府把發展交通擺在加強全州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首要地位,對交通工作在組織領導、人力、物力等方面得到優先保障和支持。著眼建設“大交通”:建設全長292公里的六庫至丙中洛和全長187公里的劍川甸南至蘭坪營盤高等級公路。同時,積極推進民用機場前期工作;努力打通“大環線”:打通貢山至德欽、福貢至維西、麗江至蘭坪、瀘水至騰沖4條滇西北旅游環線,把大理—麗江—迪慶—怒江—騰沖—德宏各精品景區景點串連起來,形成全省最具吸引力和最有旅游價值的“三江并流”黃金線路,實現了“一日游三江”的夢想;全力構建“大動脈”:努力促成修通貢山至西藏的公路,把邊境一線用公路連接起來,形成千里國防大動脈。 
  “怒江大交通網絡”建成后,將使目前路網結構不合理問題得到根本性改變。伴隨著橋頭堡建設號角的吹響,怒江大交通網絡建設也隨之進入全面提速階段。新的歷史時期,州委、州政府又確定了“十二五”期間新的建設目標。怒江一路歡暢流淌,每一朵浪花就是一個音符,那一串串音符與53萬怒江人奮進的足音合成了交響,合成了一首和諧、奮進、高亢的歌。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