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物流業振興 先導區腹地承載大物流夢想
2012-10-19 10:49:00 來源:新華網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綜合商貿物流園落子河西 高星鋼鐵物流園首發
如果說,中部崛起、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以及新型工業化奠定了長沙城市向上的終極夢想,那么,逐漸成為中部樞紐的長沙,則因經濟的發展,交通的變革,獲得了新的發展契機——正如國家發改委經濟貿易司專家所言,物流業將是未來城市發展的重要方向。“從城市發展經驗中可以得出,商貿物流產業始終都是隨著城市發展的規模與水平而不斷發展與變遷。”在長沙市政府重點工程建設相關負責人看來,目前長沙的物流業主要集中在河東地區,用河東的物流支撐河西經濟以及各產業的發展,顯然不切實際。隨著長沙綜合商貿物流園區落子河西,長沙物流業的歷史正在被改變。
長沙重塑商貿物流經濟增長極
未來,長沙拿什么奠定自己的城市地位?城市向上的動力來自于何方?發展的經驗表明,長沙在“商貿物流”道路的持續探索與提前布局,已經讓長沙在經濟發展中占盡先機。
2011年,交通運輸部與鐵道部確定了首批六大集裝箱鐵水聯運通道示范項目,深圳-長沙線列入其中。在此基礎上,長沙“無水港”建成。2012年7月31日,長沙至深圳集裝箱鐵水聯運示范項目正式啟用。
2012年1月,位于撈霞地區的長沙鐵路新北站開通運營。新北站霞凝新貨場遠期按2000萬噸的規模規劃。通過鐵路,長沙的商品可以直達上海、香港、深圳等地的港口,全面提速湖南物流產業,成為湖南外向型經濟橋頭堡。
這僅僅是開始。未來,長沙還將在大河西先導區商貿物流園內建成望城貨運站、新康港等。目前,依托河西綜合商貿物流園、金霞物流園、空港物流園三大省級物流節點,長沙發揮中部地區的核心區位優勢,大力培育第三方物流企業,承接京廣縱向經濟帶,融合長江橫向經濟帶,聯通“泛珠三角”、“長三角”及西南經濟圈,成為中部地區的“經濟支點”,而物流業也將成為長沙未來經濟新的增長極。
數據可以證明,2010年,湖南社會物流總費用占全省GDP的18.36%,高于全國17.8%的平均水平。目前,長沙上規模的物流企業達500家,形成物流產值320億元,為長沙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強勁的增長動力。
大交通支撐大物流騰飛
“一個城市要發展大商貿、大物流,必須要有大交通支持,而大河西先導區已經為物流業的發展做了足夠的交通準備。”在長沙市政府重點工程建設相關負責人看來,所謂大交通是指可以與國際國內進行聯網和對接的交通,也就是日常所說的公路、鐵路、水路以及空運。
截至2010年底,僅僅3年,大河西先導區就建起了90余條近300公里的城市道路,規劃建設了6條過江通道和7個城際交通工程。基于便利的公路、鐵路、水路和空運四大運輸條件,大河西先導區正在形成一個服務全省的綜合性商貿物流園,支持河西先導區經濟發展,成為長株潭和3+5城市群西部地區物流中心節點。
“政府將大河西定位為服務全省的綜合性商貿物流基地,是因為大河西的交通優勢和交通輻射能力具有相當大的優勢。”該負責人還表示,商貿物流基地必須要有成“網”的交通體系,“目前大河西先導區商貿物流園所在區域,不僅擁有‘八縱八橫’的交通網絡,而且融入了長沙‘五縱五橫’快速路系統和‘十二縱十一橫’主要主路系統,貨物運送能力輻射全城。”
大河西先導區商貿物流園周邊還有京港澳高速西線、長常高速、繞城高速、渝長滬高速路網環伺,周邊10公里內有11個高速公路口互通。
在鐵路運輸方面,擁有石長鐵路望城貨運站、火車西客站,以及正在規劃中的渝長滬金橋鐵路樞紐站……
此外,盡管大河西先導區商貿物流園在物理距離上離黃花機場較遠,但實際上這里到機場全程高速,僅有30分鐘車程,能夠享受長沙空港物流每年150萬噸的吞吐量。
現代專業物流中心乃大勢所趨
2012年8月7日,《國務院關于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的意見》指出,依托交通樞紐、生產基地、中心城市和大型商品集散地,構建全國骨干流通網絡,建設一批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商貿中心、專業市場以及全國性和區域性配送中心。推動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向現貨轉型,增加期貨市場交易品種。無疑,專業性市場和區域中心正在成為現代商貿物流鏈條中的重要一環。
根據《湖南十二五物流業發展規劃》,到2015年末,湖南物流費用占GDP比重將下降到1.5%-2%,這也意味著,專業化的現代物流中心將會更具活力。大市場和區域物流中心主要為物流的貢獻就是提供資源,也就是“貨源”,形成貨物的進出通道,并且通過信息化的建設,進一步減少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益。簡言之,就是“做短供應鏈,做長產業鏈”。湖南省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負責人認為,專業化市場細分將有利于提高物流效率。
一體化運作、專業化服務、網絡化經營、信息化管理是現代物流的主要特征。作為生產服務行業,現代化的商貿物流,可以更有效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和競爭力、延伸產業鏈條,對于商貿物流企業自身而言,在新競爭格局的形成中,企業也將不再僅局限于過去地段、配套、交通等硬件方面的競爭,競爭也在向更多的“軟實力”方向擴散。
利用現代網絡技術,發展物流電子商務,通過電子交易交收平臺,實現網上咨詢、展示、訂購、支付等功能,成為與實體物流并駕齊驅的物流新模式。事實上,在長沙有一些物流園甚至已經具備了融資功能,在取得銀行授信后,只需有倉儲貨物作為抵押,物流園為園區內的中小企業提供短期融資,緩解企業的現金流壓力。
高星領銜,長沙西物流園區將成后起之秀
按照規劃,未來長沙物流園區“四面開花”,以貨運服務型物流園區為主的長沙北物流園區;以生產、商貿綜合服務型物流園區為主的長沙西物流園區;以商貿服務型物流園區為主的長沙東物流園區,以及以綜合服務型物流園區為主的長沙南物流園區。
目前長沙市物流節點主要分布在芙蓉區、天心區和雨花區,但這些節點建設缺少統一科學的規劃,物流站場重復建設現象嚴重,給交通運輸與公共資源帶來巨大浪費與損失。
相比之下,還是一張白紙的城市新區卻提供了繪就未來物流藍圖的最好條件,特別是放在長沙跨江發展的戰略規劃之下,以生產、商貿綜合服務型物流園區為主的長沙西物流園區無疑成為其中的后起之秀。
根據規劃,位于大河西的長沙西物流園區,將以京港澳高速西線、繞城高速、長常高速和319國道為依托,形成服務于長株潭兩型社會先導區、輻射3+5 城市群的綜合物流園區,也將構筑服務長沙市河西先進制造業和商業物流系統,正在建設中的高星物流園將成為生產、商貿服務型物流園區的過渡點。長沙高星物流中心選址于河西101省道和石長鐵路線交會點附近,周邊集聚有11個高速公路口互通,為河西先導區新型生產制造業的物流需求提供服務,同時也將為長沙西北方向物資集散轉運提供支撐功能。
從產業布局來看,長沙西物流園區正位于長沙規劃中的一軸兩帶的北部發展帶上,西物流園區以生產、商貿服務型物流園為主的定位正與長沙城市向西發展帶所承擔的歷史責任相契合。